紫阳县富硒茶采摘时间(紫阳富硒茶产区)
编者按
紫阳籍报告文学作家曾德强心系脱贫攻坚,深情撰写出反映家乡紫阳脱贫攻坚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巨变——紫阳县脱贫攻坚纪事》,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紫阳县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及其带来的历史巨变,讴歌了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奋发努力的时代精神。从本期起,本刊将连载该作,以飨读者。
巨
变
——紫阳县脱贫攻坚纪事
曾德强
不仅仅敲响开场锣鼓
2017年1月19日,紫阳县“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动员会召开。县委书记赵立根、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教志、县长陈莲、县政协主席康树民出席会议。县委副书记陈佳斌代表县委、县政府致辞,呼吁在外创业的企业家,参与到紫阳县的精准扶贫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回报故乡。西安市安康商会执行会长、陕西安商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唐明亮,西安市紫阳商会名誉会长、紫阳天地天然板石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星明,西安市紫阳商会会长、天目集团董事长汪义坤,西安市紫阳商会监事长、紫阳县华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孝华,西安市紫阳商会秘书长、陕西汉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玲,西安市紫阳商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富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贾耀权等200多位紫阳籍企业家参加会议。
县上“四巨头”悉数出席的高规格会议,敲响了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开场锣鼓。
继而,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县十七届二次人代会、县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相继对“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龚颖任组长的社会扶贫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统战部和县工商联组织实施,明确了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搬迁办等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各镇明确副书记为“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专项工作的责任领导。
经过动员、摸底,2017年3月24日,紫阳县“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行动推进会召开。县“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和来自县内外80余名参与此项行动的企业负责人、35名2017年出列村村支部书记参加会议。会上,通报了《紫阳县“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实施方案》;各帮扶企业与帮扶村签订了《“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帮扶协议》;县工商联、扶贫局、组织部以及镇、村、帮扶企业代表分别作了发言。
“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行动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全县此项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于是,一个个“亲戚”走进了穷乡僻壤,一双双温暖的手握住了贫困户,一股股大爱的溪流涌向村镇,一踏踏人民币投给了惠民项目。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产业扶贫具有企村双赢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是“百企帮百村”行动大力提倡和重点推广的模式,也是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发展产业是受益面最广的帮扶措施。紫阳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支持、参与贫困村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做文章,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发展的链条上,通过“企业+基地+贫困户”的路子带动群众增收。
爱心企业的大合唱
陕西睿智环保建材有限公司2015年9月开始投入巨资,在紫阳县恒紫循环产业园区创办安康市第一家环保建材企业,利用当地固废资源生产环保绿色节能新型建材产品,填补紫阳新型环保工业空白,并成为工业园区健康稳步发展的旗帜企业,年产值将达到4.8亿元,利税1.6亿元,解决劳动就业400余人,产业链带动3000余人脱贫增收,有力促进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董事长刘志军致富不忘回馈家乡投资兴业,先后投资36万元,扎实开展帮扶和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签订520万元订购协议助力农特产品消费扶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有责有情有为”。
紫阳县龙腾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在城关镇双坪村建有茶厂。2018年12月,双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向龙腾茶厂入股50万元。这一下就使两家的关系更密切了。两年来,龙腾公司每年按照6%比例向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并通过订单收购、奖补返利、技术培训等方式,帮扶带动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取得显著成效。
订单收购“定心”。双坪村有茶园5200亩,茶叶加工企业11家。龙腾公司是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茶企,帮扶的45户贫困户,90%以上都有茶园。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收购鲜叶。双坪村四组朱高学是龙腾公司帮扶对象,有3亩茶园,夫妻俩从春茶采到夏茶,能挣8000元上下。公司董事长张霞到他家走访时,发现他家门前就是别人撂荒的茶园,就鼓励流转过来。于是,他将离家不远、举家外出的4户人的茶园全部流转过来。2020年,朱高学投入1.5万元,以每天100—140元的工资从外村请了十多人帮忙采茶。当年,鲜叶收入6.2万多元,纯收入4万元以上。因为鲜叶价格每天都在变化,龙腾公司无法向茶农做出价格承诺。如何做到既不损害茶农利益,又让公司保持合理的盈利区间?公司把定价权交给茶农,由收购人员与第一批卖茶的茶农议定当天收购价格。公道的价格让贫困群众更加放心大胆地发展茶叶产业。45建档立卡贫困户共销售鲜叶62.2万元,户均增收约1.4万元。
奖补返利“酬勤”。为了激励帮扶对象把茶园管理好、采摘好,龙腾公司在年底按照销售总额的5%进行奖补返利。双坪村一组贫困户车志安原有12亩茶园,在龙腾公司的奖补激励下,不仅把自家茶园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流转了13亩茶园。2020年,车志安共向龙腾公司销售鲜叶获得7.8万多元,并获得3000多元奖补资金。公司还将修建冷库、盖大屋顶、机械维修这些活都承包给车志安,帮他增收10余万元。双坪村八组陈厚强等6户贫困户离茶厂很远,大多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卖茶很困难。张霞委托车志安负责运送茶叶,并按照每斤3-5元支付运费。如今,车志安从一个贫困群众变成种茶增收大户,还成为龙腾公司的扶贫助手。每到年底,龙腾公司都要举行集中奖补返利活动,按照茶叶销售总额的5%一一兑现给村民。其中,2020年兑付奖补返利资金3万余元。张霞道出心声:“扶贫政策好,我们企业也要用好。把事情做实做好,政府省心,茶农有劲,公司也有劲。”
互利互惠 “共赢”。前几年,双坪村茶农习惯按照老方法管茶、采茶,效益难以提高。龙腾公司每年邀请专家到双坪村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地教茶农茶园管理和茶叶采摘。还组织专业修剪队对茶园进行规范化修剪,为提高产量和鲜叶质量奠定基础。2020年,合作社提取10%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后,按照向未脱贫户、收入监测户、收入边缘户和受疫情影响户4类对象侧重的原则,将2.7万元分红资金差异化分配给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彭元福一家有8口人,获得1440元的最高分配额度。在帮扶村民的过程中,龙腾公司也实现了发展壮大,公司产值达102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0%。
秦巴山富硒茶有限公司是2014年落户紫阳县焕古镇的茶叶龙头企业。在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公司成立脱贫攻坚办公室,制定政企联手帮扶贫困户产业脱贫增收及措施,先后与村上近500户贫困户签订帮扶项目合同,与近1000户村民签订茶叶收购合同,通过延长茶叶采摘时间和提高鲜叶收购价,帮助茶农每年实现增收三成左右。
紫阳县开源富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做法也是可圈可点的。公司立足资源优势,以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为导向,聘请资深专家学者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在高桥镇龙潭村通过流转土地建设核心示范农业园区500亩,带动全镇种植玉米面积达4万亩。园区实行“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一种是流转农户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一种是实行“订单农业”,贫困农户种植,公司按高于市场价50%收购。并在园区附近建有大型养猪场,养猪场繁育仔猪赊售给贫困群众,公司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疫病防治等服务,育肥的成猪公司按保护价回收。因扩大产能,开源公司帮扶群众范围逐步向全县辐射,先后结对帮扶贫困群众涉及8个镇18个村共2843户。其中,在帮扶高桥镇、麻柳镇过程中,利用“一区一策”“一户一法”专项资金让贫困户带资入股到公司,享受年底的收益资金的分配,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除了发展茶叶、玉米,花椒、中药材、大蒜等产业也是紫阳县民营企业引领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紫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神农富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县11个镇24个村建立花椒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花椒1.08万亩,吸引周边村民到园区务工。
天和药业、绿康天龙、斌杰恒农业综合开发3家企业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辐射6个镇10个村。绿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紫阳县11个村发展大蒜种植1600余亩,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试点贫困户户均年综合收益4900元。
“授之以渔”就要加强技能培训,使百姓掌握一项就业本领。针对一些贫困人口思想观念保守、文化素质不高、就业技能缺乏、就业渠道不宽的问题,紫阳县瞄准市场用工需求趋向,积极引导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向帮扶村群众教授实用技术,培养致富带头人,帮助结对村群众更新生产生活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带领贫困群众发掘优势、创业致富。从而实现“学一门技术,富一个家庭”的扶贫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紫阳县充分运用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兑现奖励补贴等,吸引、鼓励创业成功人士和各类企业到紫阳创办新型社区工厂,吸纳、带动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紫阳县钜源鞋服有限公司利用设备技术市场等优势,在红椿镇移民集中安置点建社区工厂,以当地贫困家庭为主要对象,通过培训、单个帮教,招用到企业从事鞋类生产加工。公司在福建总厂和红椿分厂共发展职工近千人,每年红椿钜源分厂稳定招用当地劳动用工300多人,工人月平均工资都在3000元左右,技术熟练工月工资可达6000元以上,仅工资收入一项,进厂员工实现年总收入1000多万元,每户平均增收3万多元。同时,采用“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在多个贫困村建立小型厂房车间,就近吸纳当地村民进行制鞋技能培训,让贫困户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公司荣获2017年度安康市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单位”、2017年度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先进企业”称号;并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评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
脱贫攻坚期间,“归雁”不仅带回资金和技术,而且带回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有力地推动了地方脱贫进程。
高滩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何远江,回乡成立紫阳县鑫合富硒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在高滩镇百坝村流转土地120余亩,总投资300余万元,将大棚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使用,公司保底收购、统一销售,每个大棚年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同时吸纳62名贫困户到公司务工,每人每年务工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界岭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万世凯,在界岭镇斑桃村流转土地3000多亩,建立以农业、乡村旅游、田园旅游地产为一体的农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与管理中,将流转涉及22户的土地资源整合成资产,政府扶持资金估价折合入股,实现共赢,除农户享有流转补偿外,还享有一定的股份,参与收益分红。成立了茶叶、核桃、板栗3个农业合作社,新建核桃园,改造低产茶、板栗园,间种油料作物。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企业务工等途经,帮助100户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网络代销扶贫和捐资扶危济困办实事,也成为紫阳县“百企帮百村”的亮点,商(协)会及爱心企业唱响了一曲曲企业帮扶的“爱的奉献”。
在企业扶贫爱心传递中,有的相距千山万水,有的伸出援手却不留名……这些善举点燃希望明灯,犹如雪中送炭。
随着“百企帮百村”的深入开展,紫阳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远元集团荣获2017年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董事长郑远元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紫阳县开源富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荣获2018年全省“万企帮万村”助力脱贫攻坚“三秦帮扶善星”荣誉称号;
思兰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思兰荣获2019年度陕西省脱贫攻坚奉献奖……
第六章 给你一把“金钥匙”
在纳西族神话传说中,钥匙是取财和战胜艰难险阻的法宝,只有最崇敬、最信任的人,才能传承钥匙,得到最美好的祝福。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用金钥匙比喻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窍门。譬如:让我们用思索这把金钥匙,去打开疑窦的大门,闯进创造的殿堂。
紫阳县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在本地就业增收,受到很大制约。贫困人口缺本领,无资本。境内劳动力大多从事一些无技能或低技能的传统种养业,产出率低。输送出去的劳动力大多从事采矿、建筑等繁重而危险的劳动,收入偏低。很多人想从事技术含量较高、收益较高的行业,却缺乏基本技能和专长,不适应用工方的要求。大部分人口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外出投资创业缺乏必要的资本。脱贫攻坚,迫切需要从增强劳动技能入手,组织从事适应性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就业也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近二三十年,紫阳县每年约8万人左右外出务工,大多数从事采矿、建筑、烧窑等一些传统危重行业,就业不稳定,安全事故多,一些青壮劳动力因工致亡致残,或因年量过大没法外出打工,便再度陷入贫困的泥沼。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传统的劳务输出转移就业模式遭遇“瓶颈”,已不能适应劳动力结构性变化和市场用工需求。
摆脱贫困,一个也不能少!紫阳县慷慨地把“金钥匙”送给每个贫困户和普通劳动者,让他们用知识鼓起命运的风帆,用技能掌握脱贫致富的法宝。2014年至2020年底,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647余期,培训学员3.7万余人,其中培训在册贫困劳动力1.8万余人,仅修脚师培训就达3万余人,家政月嫂、特色烹饪、电子商务、建筑劳务等专业培训7000余人。培训后的就业率高达70%以上,仅修脚师培训一项就解决1.9万余学员就业,帮助3万余群众实现脱贫增收,成为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如今,全县已初步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
(连载十一)
曾德强,男,陕西紫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往期推荐
点击打开▼
】曾德强:巨变——紫阳县脱贫攻坚纪事(连载之三)
】曾德强:巨变——紫阳县脱贫攻坚纪事(连载之四)
】曾德强:巨变——紫阳县脱贫攻坚纪事(连载之五)
】曾德强:巨变——紫阳县脱贫攻坚纪事(连载之六)
】曾德强:巨变——紫阳县脱贫攻坚纪事(连载之七)
】曾德强:巨变——紫阳县脱贫攻坚纪事(连载之八)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