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的药品排名(药品补钙排名前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钙制剂市场,且钙制剂产品在中国保健食品销售市场中是排名第一的品类,市场份额约占全球的70%,市场规模远超全球膳食补充剂消费最大的美国和日本。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18~50岁的成年人每天所需钙含量是800毫克;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钙摄入量是1000毫克,而每天钙摄入量的上限是2000毫克。庶正康讯的消费者调查显示,线下钙制剂的购买者主要是36~45岁的中年人,他们除购买自用,还负责家中老人、儿童的消费需求。
市场冷暖
米内网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重点城市零售药店化学药-钙的销售规模达到17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6.6%。其中,钙D组合占比接近70%,钙制剂占30%(如图1所示)。
更细分来看,钙D市场中,仅惠氏的产品在TOP5中就占据三席,碳酸钙D3片市场份额8%排在第一位。北京康远制药(朗迪)排在第二位(如表1所示)。
在钙制剂市场上,品牌集中度较高,前五品牌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其中,澳诺(中国)制药的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占据40%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的是哈药三精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如表2所示)。
笔者发现,在钙制剂市场中,保健食品占四至五成。而在整个零售药店系统,约占整个保健食品市场份额的10%~15%,可见保健产品类钙制剂在整个零售端市场的占比颇高。
实际上,钙制剂保健品也是药店销售最大的品类。比如汤臣倍健的液体钙软胶囊,长期处于药店钙制剂保健品的销售领头位置,氨糖软骨素钙片和牛初乳加钙咀嚼片也是具备竞争力的热销品种。
备案火爆
以往,保健食品中的钙存在两种身份,一种是声称“补钙”的营养素补充剂,另一种是“增加骨密度”的功能性保健食品。
2015年新修订《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营养素补充剂已全部调整为备案制。2016年7月1日起,《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保健食品行业正式步入“注册制”与“备案制”双轨并行时代。2017年初,《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一)》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一)》正式发布,为备案制的落实奠定了基础。目前,针对钙有12种化合物来源,并规定了不同年龄人群的适用范围(如表3所示)。
自2017年备案制正式落地实施之日起,钙制剂就是热门的备案品种。 截至2019年3月31日,备案的钙产品就有440个(总备案量1442),其中国产备案产品有428个(部分如表4所示)。
进口方面,有7家企业备案了12款钙保健品,其中备案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安士制药有限公司,备案5个产品,健之宝(香港)有限公司备案2个。
备案制的火爆也标志着保健品钙制剂市场进入了同质化竞争时代,大量同类型产品的出现,更需要企业在品牌差异化和消费者服务上做出投入。比如,国内知名制造商艾兰得在品牌方面不断加强品牌投入,通过重点区域集中媒体投放和数字营销、精准化内容营销传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客户信心。
更为便捷的备案流程,也让企业在同质化竞争中不断探索产品升级的方向。
例如,有研究显示,引起活性骨钙素减少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内维生素K2不足,因此维生素K2成为补钙的“黄金搭档”。不少企业已经关注到这个正在增长的巨大市场,已备案的国产钙制剂保健品品种中,就有28款产品是钙DK的组合。
政策更新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继发布了《征求调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意见的公告》、《保健食品及其原料毒理学评价程序(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公开征求意见。对不同历史时期批准的保健功能进行梳理、论证,调整部分保健功能声称,取消与现有功能监管定位不符、与现有健康理念和保健需求不契合的保健功能,避免与药品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混淆。
文件对于保健食品进行了重新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保健功能,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特殊食品。包括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营养素补充剂,以及声称保健功能的产品”。该定义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GB16740-2014)中的定义在措辞上有微妙的调整——将原有的“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调整为“声称保健功能”,强化了企业的主体责任,以期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大浪淘沙的自净作用。
笔者以为,上述调整将推动保健食品市场向两大方向发展:一是快消化,即产品更贴近食品、快消品。对于药店渠道销售的保健食品来说,更符合第二个方向——即专业化,在药店渠道等专业领域,通过培养专业人士并利用专业工具,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订制产品组合,在慢病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