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炒青茶是不是富硒(汉中富硒绿茶)

硒宝 07-08 10:29 48次浏览

我的专业是读陕茶的。说实话,写好一篇观察文章也不是一件简单事情。因为始翠山不是官媒,所以用不着写高大上的人物形象。因为也不是收钱写稿,也不用写英雄事迹。因为不是针对普通读者,所以也不太需要故事性。故事性其实是种幌子,某种程度是在通过热闹回避主见,混淆读者。当然,不乏爱这口的人。有人读了我发的茶人故事之后还会专门致电来问,这只下蛋的母鸡是谁?“始翠山”的文章都是营销文章,只想用浅显的文字说明某一个道理。美学上有一个比喻,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用简单的文字。切不可炫技,否则主题会淹没其中。“始翠山”的阅读者基本都是业内人士,比如茶企老板。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预感,有人读了以后可能会后背嗖嗖冒冷汗。这部分冒汗的人当然不是和平茶企的人,和平茶业的人读了一般都会分享和点赞。不太低调的说,我觉得,这是有史以来挖掘和平茶业品牌精神最精彩的文章。我说的可能会冒汗的人是指其他茶企的老板。其实做茶并无高低,企业也无高下,能令人出汗的指的是行为方式。同一件事,你这么做了,他那么做了。当时可能只是一种选择,但经时间考验后就会呈现不同的结果。这种行为方式值得复盘。以他人的行为为镜,可以正衣冠,明得失。当然红红脸冒冒汗,在冬天来说也并不坏。

汉中炒青茶是不是富硒(汉中富硒绿茶)-硒宝网

下面我准备用2000字阐释清楚和平茶业品牌的精神。欢迎右下方“写留言”。

01

用心。

北池头地铁站北50米路东,和平茶业在这新开了一家品牌店,正对着华润万家超市。一个阴霾的下午,我和曾朝和坐在店里,探讨和平茶业的品牌精神。我要面对面倾听和平茶业的掌门人曾朝和谈和平茶业的品牌精神和紫阳茶的特点。面对面听效果当然不一样,比第三方转述或者纸面上文字的要真实,而且形象很多,往往还会有新的发现。这次也不例外。先喝和平的红茶,再品和平翠峰,在聊天的一个多小时里,曾朝和反复给我讲“用心”二字。

汉中炒青茶是不是富硒(汉中富硒绿茶)-硒宝网

“用心”二字写起来简单,说起来并不简单,做起来更加不简单。

02

用心,对应的是一个系统。

十年前曾朝和回答媒体采访怎么做茶,一般会用十个字:“种好,制好,卖好,泡好,喝好。”

十年后的今天曾朝和回答我这个问题,他自己说,还是这十个字。

但曾朝和补充说,这十个字并不能把茶的全部问题讲清楚。比如,种茶和制茶的衔接。采茶季收购村民的茶树鲜叶,你舍不舍得出高价收好鲜叶,或者能不能拉下脸拒收不合格的叶子,这就是现实的问题。比如,制茶和卖茶的衔接。“以销定产”四个字好讲,弄真正透彻的也不容易。还比如,卖茶和泡茶的衔接,泡茶和喝茶的衔接。种、制、卖、泡、喝,这五个字代表五个专业问题,但其中的三不管地带,其实最讲人心,最费功夫。能种好茶的未必能制好茶,能制好茶的未必能卖好茶,能卖好茶的未必能泡好茶,能泡好茶的未必能喝好茶。把这“五好”链接起来,就是一系统工程,所以只有两个字可以弥补,这就是“用心”,时时谨慎,处处小心。

03

品质,看不见的用心。

好茶是怎么来的?精通制茶的曾朝和首先把它归结于“水土”。这是曾朝和特殊的理解,不是泛泛之词。曾朝和像一个太极高手,紫阳茶的种植制作销售,已经被他揉烂于胸,团成一个球,无论什么状况,皆能自由应对。水土好,底子好,这个太极球的品质就会更好。盘落在汉水边上的和平村,这就是自然的恩赐。河道流动的空气让这儿的茶更有灵性。其次,好茶归结于人的“用心”。天意和人力结合,这是所有有德行的大师们的共同领悟。人不可能处处胜天,但手艺人要对得住自然的恩赐。用心做好茶,好茶出自用心,这是他几十年来做好茶的总结。

我问了曾朝和一个有趣的问题,和平茶业的那款茶最好。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曾朝和说,和平茶业的每款茶都是好茶,都有特点,都是用心做的茶。

汉中炒青茶是不是富硒(汉中富硒绿茶)-硒宝网

和平茶业的当家品种是“和平翠峰”。和平翠峰是紫阳富硒茶的代表品种之一。和平翠峰的制作工艺就是一个用心的表现。

熟悉制茶知识的人都知道,揉捻是制茶关键的一个环。除白茶外,各类茶都有揉捻。像武夷岩茶,碧螺春,蒙顶甘露等名茶,都会把揉捻作为一种专门技艺。传统陕青茶也需要揉捻。揉捻过的茶,茶叶细胞壁被破换掉,冲泡时茶叶的浸出率更高,第一口就能喝到饱满的味道。和平翠峰的外形特色是“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在揉捻工序之后又增加了理直,让茶叶条形接近相对更好的状态。所以和平翠峰比其他茶多费了一道工。在今天这个讲求成本和效率的年代,很多人并不愿意干这种傻事。2010年陕西紫阳的茶王赛让和平茶业一下子很出名,和平茶业的茶也卖上了更好的价钱。当地其他茶企纷纷来学习取经,也意识到做茶一份用心一份回报,整体上推高了紫阳茶的价位。

04

立足紫阳茶。

曾朝和说,富硒是紫阳茶的一个特点,但还不是最本质的,紫阳茶最本质的优点还是良好的生态。即使说到富硒,紫阳茶的富硒,是天然富硒,可能分布不太稳定,但绝不是人工施加的硒肥。

汉中炒青茶是不是富硒(汉中富硒绿茶)-硒宝网

我的专业是读陕茶的,我也知道紫阳茶富硒,我也知道土壤中的硒并不是均衡分布,但“天然富硒”这么高级的表达还是第一次领会。这就是当面倾听的好处。就比如有次去安康拜访茶文化大家丁文老师,请他说紫阳茶的特点,他说:“绵!”这真是一个好词,绵长,悠久,香醇,“绵”多用在传统凤香型白酒的香气上,今天用到了茶上,一下子让茶活起来了。虽然陕茶的特点统一描述成“香高味浓形美耐泡富含锌硒营养保健”,但安康、汉中、商洛三地的绿茶在口感上还是有区分的。我的专业是读陕茶的,探究这种差异是我的功课。

紫阳县每年大约产茶200万公斤。曾朝和说,我们只要做到十分之一就好了。不光曾朝和这么说,店员也是这么说的。

05

扎根和平村。

曾朝和投资6000万在紫阳和平村建立了一个厂,把生产车间扎根到了和平村。这的确是一种扎根,在群山环抱的一片有限的谷地里,他把地基的石头山圈到了楼里。原始的石层成为楼里的一道景观,这勾连起了乡土和梦想,勾连起了传统和现代。当炒茶工工作时,回望一下背后的石山,他的茶会不会炒的更香。

汉中炒青茶是不是富硒(汉中富硒绿茶)-硒宝网

和平村的这套设备曾朝和费了很大的心思,他把想法说给机器制造商人家都不信,说从没这么做过。这套生产线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去生产,技术参数就是他一身本事的提炼。设备制好后拉到紫阳,试生产有问题,又从紫阳运返杭州原厂修改,光为了一次调试,和平茶业就多花了一百多万。很多消费者迷信手工茶。曾朝和说,手工做茶,品质不可能稳定,也不能量产,这套设备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机器手,就是我在做茶,随便挪个地方,也没人能用。

和平村就是曾朝和的根,这间厂房就是曾朝和栽种的梧桐树。植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可能有朝一日,到桐木关膜拜正山堂的人又会来到紫阳县和平村,和平村也可能会有一块立石,类似“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原产地”等字样。

汉中炒青茶是不是富硒(汉中富硒绿茶)-硒宝网

06

知止。

曾朝和说,我们只要做到紫阳茶产量十分之一就好了。说实话,听到这句话我有些感动。

有梦想的茶企老板太多了,但往往都在发展的过程中自己挣脱了线,当时谓之冲向了蓝天,实际情况是变得不知所踪。就茶叶行业而言,如果人为限制跨区域的鲜叶采购,这是政策的落后。但对茶企老板而言,能给自己画个圈,这太重要了。

知止,知道自己不能到达的地方,就能在自己能达到的地方深耕。不知止,妄想足迹可以到达世界每个角落,妄想能做好每种茶,就会失去自己的根据地市场。陕西有句恶俗的俚语,狗揽八泡屎,每泡都吃不了,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在陕西茶行业有很多这种活生生的案例,非常值得反思和探讨。世界很大,同时也很小,很多人对此都没有清醒的认识。

曾朝和的这根风筝线就保持的很好,这很好的保障了他“用心”做茶的回报。在终端,和平茶业品牌的视觉识别做的很用心,干净,醒目,准确。每次茶博会我都能观察到和平茶业展位上老外的身影,那种掏money的姿态特别动人。老外为什么能在和平茶业展位落座并买茶,这就是品牌视觉识别的力量,能让人在语言不通的情景下准确的找到她。

07

和平茶业有三硬,价格硬,品质硬,人硬。

总结和平茶业的品牌精神,“守”是关键的一个字。《曹刿论战》中说攻守转换,(攻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马云《攻守道》中,攻守是一种转换。期待和平茶业凭着多年积淀,能发动一次攻势,走上更高的台阶!如果给个时间,要么就相约五年。

结语:

“用心”二字说起来

很简单,但

一朝一夕,一笔一划,

一点一滴,一念一行,

虽汉水风流,然青山不改。

和平品牌之真谛,实谓一“硬”字。

没有爱,

没有执念,

没有严把关,

没有进取创新,

——

“硬”岂能长存?

汉中炒青茶是不是富硒(汉中富硒绿茶)-硒宝网

最后划重点,《始翠山》你读了吗?

《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这本书在陕茶文化自信的转化上做了有益的实践,古为今用,把历史落到了现实之中。我想这会给其他的文化附属产业一些启迪。

——肖云儒

此书的境界高,格局大,眼光远。所选的诗文都紧扣主题,辞彩飞扬,不仅彰显了陕茶之美,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诠释了茶文化的发展,不偏不倚,恰当地体现了“陕茶和中国茶”这个命题。

——林治

作者站在现代人喝茶的立场,古为今用,相互映照,对这些诗词逐一进行了详尽的赏析和点评。从这些诗词中,我们能收获系统的陕茶发展脉络,获得活生生的陕茶故事,获得对陕茶的文化自信,获得饮茶做茶的乐趣,无论对于陕茶从业者还是普通人群,都有很好的启示和乐趣。

——郜随印

作者引诗百余首,一诗一题,一题一议,内容切实广泛,别开生面,或有所褒贬,或有所建言,无论是研究者、管理者、经营者,开卷必有益。这也是我极力推崇这部书的主要原因。

——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