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的茶树品种(富硒紫阳茶多少钱一斤)
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张小雄 王朝阳 杜哲 刘文飞
秦巴地区,群山交错,风景如画。放眼望去,一条条乡间的水泥路面如同巨龙般盘卧在此起彼伏的山脉之间。远处的重峦叠嶂若隐若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尽收眼底。汽车在群山间打转,从山脚盘旋至半山腰,到处是一片片整齐的茶园,潮湿又清新的空气中混杂着淡淡茶香,树林中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当下,正是茶农们采摘夏茶和修剪茶树的时节。对于安康紫阳,有着千年历史传承的茶叶,承载着一个贫困县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片小小茶叶的如何成为茶农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带着这个疑问,5月9日,以“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安康采访团走进紫阳县进行了实地走访。
以茶为引擎,走出绿色致富路
紫阳县焕古镇地处汉江上游,因“宦姑仙子”传说而得名。古老的传说还在耳畔回响,焕古镇已经开始迈步走向现代化的新农村。依托古镇特有的茶文化、古建筑以及周围得天独厚的山水旅游资源。全镇目前茶园总面积达到3万亩,户均茶园面积约6亩,人均茶园1.5亩,基本实现村村有茶山,户户有茶园的目标。2018年全镇春夏两季茶叶产销两旺,共计产茶1005吨,实现综合产值3亿元。
“春到茶山一片新,千里巴山飞彩云,歌声笑声洒满园,山南山北采呀采呀采茶人”一首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紫阳民歌在紫阳县焕古镇的小巷里回荡,歌声来自一间古朴简陋木屋,引起过往游客的注意,屋内摆放着两种木桌和几个木凳,为游客提供休息和免费茶水。木屋的主人是三名志愿者为了推广古镇的旅游和焕古镇的茶叶而开的。也反映出来自秦巴山区人民质朴的情愫和陕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我的7亩茶园从收入3000元,到现在收入10万元,得益于紫阳县推广的高山茶园标准化管理技术,今年我的收入刨去人工费和生活开支,年纯收入有7万余元。”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43岁村民张仁贵对记者称。张仁贵通过精细化的茶园管理技术也由贫困户变成当地的致富标兵和产业大户。
大连村党支部书记谢立安告诉记者,张仁贵的变化只是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的一个缩影。村里成立了富农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展茶叶技术培训,指导村民科学种茶、制茶。目前大连村生产茶园达3000亩,2018年全村农民春茶总收入700万元,人均茶叶纯收入从过去的4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0元。
“张仁贵收入高低关键在科学的管理技术以及茶叶产业链发展模式,随着紫阳富硒茶不断受追捧,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种茶赚了钱,更知道要维护好“紫阳富硒”这块牌子。才能涌现出更多张仁贵式的高收入的茶农,才能为紫阳茶叶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可持续动力。”焕古镇镇长覃承军说。
紫阳县城关镇青中村产茶历史悠久,自古就有“皇茶园林”之称,曾顺宝是紫阳县县委办公室的一位干部,2015年正月下派紫阳县城关镇下派青中村任第一书记。曾顺宝告诉记者,当地有一段顺口留最能形容青中村的贫穷落后。“种茶为油盐,出门稀泥巴,点灯南瓜花,手机窗边挂,村里没有娃”。村中1300余亩茶园被297户村民分散经营着,不懂技术,无关品质,收入每户只有3000-4000元。
“那时候没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心想着多少卖点钱,就知足了。”茶农丁瑞斌说。
第一书记曾顺宝来了后,请技术人员对茶农培训指导施肥、修剪,村民的茶叶收益大增,如今村子新增茶园800亩,茶园总面积达到2100亩。同时还带领村民发展林下养殖土鸡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一片小小的茶树叶,已经成了紫阳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3万亩,发展茶厂300余家,开发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调味茶等茶类40多个品种,年产茶叶7000余吨,实现年综合产值43.4亿元,紫阳富硒价值达到62.22亿元。
以茶为媒,带“活”一方山水
紫阳素有“茶乡”之誉称。这里的气候、土壤、茶树品种具备生产名茶的自然条件。紫阳茶有益成份丰富,自然品质好,无农药污染,因而在唐代即为贡品,在清代属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科学鉴定的富硒茶,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城关镇和平村是盛产紫阳名茶之地。陕西省紫阳县和平茶厂于1980年初成立,并于2019年1月改制为陕西省紫阳县和平茶厂有限公司,地处紫阳县核心产茶区和平村。5月9日下午,记者乘船驶向汉江对岸,走进和平茶厂。透过玻璃,只见嫩绿的叶片吸收了水分逐渐变软,水汽中弥漫着淡淡的茶叶香。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