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观光园照片(紫阳茶山观光园的台词)

硒宝 07-07 18:15 22次浏览

紫阳富硒茶观光园照片(紫阳茶山观光园的台词)-硒宝网

书写在城门楼上的解放军布告

紫阳富硒茶观光园照片(紫阳茶山观光园的台词)-硒宝网

(紫阳东城门楼两侧墙壁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布告》 书写于1950年9月, 共376句,字迹清晰,朗朗上口,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 (公元1556年)的紫阳东城门楼,见证了紫阳的独特历史。)

山城紫阳是个奇特的地方。县城地处南北过渡地带,依山傍水,过去是川、陕、鄂的汉江水陆咽喉,上下的船只都经由此地,是商贸货物的重要集散地。由于地理环境特殊,紫阳的红色文化深厚且非常有特色,同时受到南方和北方革命的双重影响。

“蒋贼匪党,罪恶昭彰。祸国殃民,丧尽天良…..本军宗旨,解放人民。爱护国家,保卫和平。”8月8日,陕南小城紫阳县,雨淅浙沥沥地下个不停,紫阳县档案史志局干部张斌撑着一把折叠伞,指着东城门楼墙壁上的字,一字一句地念着说,“这是当年解放军中原军区刘伯承司令员颁布的。刘伯承和我们这座小城有着不解之缘哩。”

刘伯承曾过紫阳参加南昌起义

1926年5月,年轻的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他发动了四川泸州、顺庆起义。起义失败后,刘伯承等人按照党中央要求,前往南昌参加武装起义,而当时,想去南昌只能通过川北进入陕西,经过紫阳再绕道西安。

1927年5月下旬,刘伯承一行几人翻越川陕边界的巴山主峰黄草梁进入紫阳。“据老辈人说,刘伯承路过紫阳时,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张斌笑着说。

据说,当刘伯承走到毛坝镇任河岸边时,突然看到一只斑斓猛虎卧在路边,几个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刘伯承悄悄地告诚大家不要轻举妄动,继续往前走。老虎看着眼前走过的几个人,打了个哈欠,无动于衷。

刘伯承等人赶忙叫了一只小船,顺流而下到安康、转西安、奔汉口,找到了党中央。8月1日,刘伯承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

路过紫阳,是刘伯承波澜壮阔革命生涯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但他遇虎不惊的故事,却在紫阳民间流传开来。没想到,22年后,刘伯承又二“到”紫阳。

紫阳解放后张贴布告

刘伯承路过紫阳时,当时的紫阳还没有党的组织,整个陕南也只有30名党员。中国共产党经过22年的武装斗争,到1949年底,刘伯承摩下的第二野战军一部从湖北西进陕南,势在必得解放紫阳。

1949年11月下旬,解放大西南的战役捷报频传。11月28日,第二野战军一部解放岗臭之后,继续向紫阳进军。此时,国民党紫阳县政府县长田载衡借故躲在安康,主持政府工作的主任秘书王绥之竖急召开会议,商量县政府南迁到毛坝关事宜。会议刚刚结束,解放军已打进了紫阳城,参会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纷纷逃窜,很快便被解放军俘获。第二天,全县各处零星武装纷纷前来缴械投降。紫阳县基本未发生战斗,于11月30日解放。

就这样,刘伯承以另一种形式与紫阳结缘,为紫阳的红色文化增添了一段佳话。

紫阳地处大巴深山、川陕两省交界,地理环境复杂,历史上匪患频繁。紫阳解放后,国民党残兵和土匪组织勾结,烧杀抢掠,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广泛开展政治攻势,安定社会秩序,当时的县政府决定《中原军区布告》张贴并书写在县城东城门楼墙壁上,宣传政策、安定人心,瓦解敌人、发动群众。

《中原军区布告》是1948年10月10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联合署名分领布。布告四字一句,共376句,题文合计1575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反映了当时解放城镇后人民解放军最基本的工作思路和组织纪律。

墙体书写曾用泥浆覆盖保护

“为什么要写在城门楼两侧的墙壁上呢?”张斌说,“因为当时紫阳是汉江水路咽喉,上下的船只都经由此地,是商贸货物的重要集散地。群众都居住在江边的河街上,只有县政府、学校和一些机关在城里。逢集或是群众到城里办事,要从河街上走360个台阶,才能走到这个城门洞。所以,把布告写在城门楼墙壁上, 宣传效果最好。”

据紫阳县当地老辈人说,当时的县政府非常重视此事,从全县遴选出10位书法名家,最后选定悬笔高手邱子洁来执笔,于1950年9月写成。布告全文幅宽3.7米、高3.37米,纵排直行,最下面落款“司令员刘伯承”。就这样,刘伯承的名字又一次和紫阳联系在一起,写在了紫阳县的城门楼上。

当时执笔的邱子洁生于1911年,旧社会时家里办私塾,是个文化人。紫阳解放前,他在国民党政府里任人事科科长。紫阳解放后,他被留在新政府里任县招待所会计。县上选定他来书写布告时,邱子洁正当壮年,他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完成书写的所有工作。

“我听父亲说,当时就在城门洞子那搭个架子,他站上去写。”邱子洁老先生已于1995年去世,他的二女儿邱军还住在紫阳县城,今年也已74岁。说起父亲,邱军眼睛里闪着亮光,“父亲从小念书写字,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文革”期间,为了防止有人破坏,紫阳县将布告用泥浆覆盖住。1978年拨乱反正后,县委宣传部派人把泥巴取掉,布告才重见天日。因墙上的字大多已残缺,于是县上便派人到北京的中国革命博物馆,查到布告全文的油印稿,又请邱子洁来执笔,按原状书写恢复。

“1978年以后又修复了2次,每次都是请我父亲书写。”邱军说,“第三次修复时,我父亲已经70多岁了,是让人扶着他上去的。写完之后县上还给他送了个杯子,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

1982年3月,布告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1989年,紫阳县给布告安装了防护玻璃和防护栏杆,嵌立了县级文保单立公示牌;2008年10月,布告又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作者:郑斐)

原文链接:

4/content_766494.html

厚重而独特的紫阳红色文化

“这是一个保存非常完整的省级文物。从这个布告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解放城镇后我军最基本的工作思路和组织纪律。”紫阳县档案史志局干部张斌,多年来致力于紫阳红色文化的研究,有很多独到的见解,紫阳县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地理环境特殊,所以紫阳的红色文化厚重且非常有特色,既受南方革命影响,又受北方革命影响。”

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的紫阳县东城门楼,是个八角形的三层石建筑,在门楼两侧墙壁上 书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1948年10月10日发布的布告,宣传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基本政策。它比中国革命博物馆保存的布告油印稿时间还早,四字一句,共376句,题文合计1575字,字迹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

“当时中原军区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都要贴出这个布告,宣布解放,号召当地各界团结起来搞建设,但目前唯独紫阳县的这个布告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张斌介绍,1949年11月,紫阳解放时,部队在东城门楼两侧贴上布告。为了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1950年9月,紫阳县政府安排书法高手把布告全文书写在城门楼墙墙壁上。“文革”破四旧时,县政府用泥巴把布告糊起来。直到1978年,县委宣传部才派人把泥巴取掉,把布告修复好。

“紫阳县人民群众非常珍爱这一革命历史文物,自觉保护并引以为豪。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要要组织人员到东城门楼参观学习,聆听革命历史,牢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张斌说。(作者:郑斐)

原文链接:

4/content_766495.html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地处川陕交界、大巴山里的紫阳,由于山高林茂,远离州府,尤其是近代军阀混战、土匪横行,老百姓苦不堪言。直到“五四运动”爆发后,紫阳人民才逐渐觉醒,从自发组织起来抗租抗税,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革命斗争,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革命赞歌。

在采访中,听当地研究红色历史文化的专家介绍,紫阳地理位置特殊,位于秦岭以南长江以北,是川陕革革命根据地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而紫阳人民也融合南北习俗,外柔而内刚,传承着不屈的革命精神。

的确,红色遗迹在紫阳随处可见,既有中共川陕苏维埃政府建立的农民政权组织,也有设立在芭蕉口的中共安康地委机关,还有书写在东城门楼墙壁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布告》,这些无不见证着100多年来,紫阳这片红色沃土,革命精神光辉永在。

采访当天,紫阳城里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让这座汉江边的小城平添几分静谧与安详。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份静谧和安详的背后,曾经有无数革命先烈、志仁人为我们拗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那东城门楼上“各界人民团结起来建设新紫阳”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不仅是先烈们的殷切期望,更是鼓舞我们奋勇前行的力量。

紫阳,一片红色的热土,一座英雄的城市。(作者:郑斐)

原文链接:

4/content_766496.html

美丽的小镇叫蒿坪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59岁的徐申元站在合作社的鱼塘边,目光随着塘里的一尾鲟鱼游走。

“这是6月下的3万尾苗子。”徐申元欣喜地说,“再有俩月就可以收获了,估计能有个5000公斤左右,可以给咱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徐申元是安康市紫阳县蒿坪镇王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市县两级人大代表。他带领群众成立的王家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硒水养鱼场,以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水上游乐、鱼家乐、民俗旅游等项目为主,采取“合作社+农户投资入股”的方式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同时合作社还示范带动村里140余户群众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蒿坪镇距安康市区42公里,是紫阳县的北大门。2014年,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个。今年2月25日,蒿坪镇党委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开春以来,蒿坪镇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与疫情防控工作结合在一起,强化党建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想、新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蒿坪镇实施村级道路硬化56公里,电力入户率达100%,各村移动网络及宽带实实现全覆盖,137户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镇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脱贫2579户8362人。这其中,凝结着8个帮扶单位、14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368名帮扶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刚刚就任镇纪委副书记的邱晓勇,2017年初在镇上担任扶贫办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邱晓勇不断学习,逐渐掌握了各项业务知识。他经常进村入户,制订帮扶措施、宣讲扶贫政策、协助产业发展、联系技能培训,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化。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邱晓勇让妻子谢立丹带着3岁的儿子住回娘家。

“他就是个’骗子’。”谢立丹笑着说,“当时’骗’我跟儿子说是回去暂住,这一住就住到孩子幼儿园快毕业了。”

作为紫阳县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镇,蒿坪镇在立足生态和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时,按照“旅游景区+康养小镇+特色农庄”的发展模式,将黄金村、金石村、蒿坪村、双胜村、改革村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科普体验、运动健身、康体养身为一体的美丽田园乡村综合体,让过去的贫困山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乡村。

“现在咱村里越到周末越热闹。”金石村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毕梅说,“村子建得漂亮了,来的人多了,咱不光住着舒心,还能坐在家里挣钱呢。”

金石村的“归田园居”一到周末,许多游客便慕名从县城和安康市自驾过来,感受田园生活,走走转转,吃吃看看,许多村民也吃上了“美丽饭”。

蒿坪镇党委书记张锐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既是对我们脱贫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蒿坪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激励。我们将结合实际,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从产业、机制、治理入手,做好发展、政策、服务上的衔接,大力推进’三联机制’,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作者:郑斐洪谦伟)

原文链接:

4/content_766498.html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紫阳富硒茶观光园照片(紫阳茶山观光园的台词)-硒宝网

(3月20日,紫阳县向阳镇富硒茶观光园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康紫阳富硒茶春茶开园活动 资料照片)

8月23日,紫阳县2021年首期职业茶农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县职业培训中心举行,50名学员在“家门口”接接受专业茶叶技术培训。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程中,紫阳县突出“一县一业”,强化政策引领,培优壮大特色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比增长24%,一产、三产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8%、12.6%,位居安康市第二、第三紫阳县坚持把富硒茶作为首位产业来抓,实施茶产业“八大创新提升工程”,生产茶叶8533吨,实现一产产直22.62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1.39%、13.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城紫阳县依托独特的富硒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富硒康养产业为核心,以全域旅游引领全面发展,培育形成富硒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两大百亿元产业链,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今年以来,紫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5521亿元、同比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30.54亿元、同比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8亿元、同比增长2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05万元 同比增长19.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75元、6386元,同比分别增长10.6%、14.4%,县域经济稳健恢复、持续向好。

紫阳县统筹抓“六保”促“六稳”,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建立县级领导示范包抓重点项目机制制,落实31名县级领导包抓62个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往项目投送,保障要素往项目集中,全力抓开工、抓进度、抓建成。该县争取项目建设和政策性补助资金18.55亿元,年度150个重点项目开工128个,天宸睿智固废发资源循环利用、茶马古道旅游区二期等42个项目投产投用。县上赴北京、西安等地组织招商推介活动15场次,邀请陕旅集团等120余家企业在紫阳县考察,招引落地项目36个,其中亿元项目3个;系统推进“五大”环境建设创新企业帮扶“六个一”工作机制,落实降税降费1235.19万元,发放特色产业贷2.16亿元,兑现新社区工厂奖补资金1250.69万元,发展新社区工厂6家,培育“五上”企业5户,新增市场主体1317户。

紫阳县不断开展紫阳茶优良单株品种选育推广,扎实推进城关、焕古、向阳片区茶园标准化改造,提高全域绿色生产水平,完善“绿红白黑调”产品体系、“十百千万”组织体系、“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和“可视可查”溯源体系,推动茶产业全面提质升级。紫阳富硒茶进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配套服务区,荣膺第十四届全运会官方特许商品,“紫阳叶子”商标申报注册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同时,紫阳县落实促进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户,建成标准化厂房1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3家,成功举办“向幸福出发”等文旅主题活动,“一城五镇十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提升,获评全国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称号。

“办事不出门,真正实现了’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办成一件事’,我为社区有便民服务室这样的办办事机构点赞。”日前仁和社区易地搬迁户李德美到社区便民服务室咨询办理其父亲丧葬补助金事项,窗口工作人员谢志琴现场指导其填写申报表,当天即报镇社保站审核办结。

紫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探索建立的“五窗联动”政务服务新模式,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注重延伸“基层一窗”,实现了更多事项在群众“家门口”即可完成办理。目前,这项改革措施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在全省复制推广。

同样受到群众交口称赞的还有紫阳县公安局创新建立的“全方位精准防控,全链条精确打击,全领域精组细治理”的“三全”全民反诈骗机制,截至目前,已劝阻止付500余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万余元。紫阳县在积极探索惠民便民长效机制的同时,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城乡环境,着力让群众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

今年以来,紫阳县持续深入开展生态环保“五元共治、三创共建”,从严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有关要求,关关闭退出矿业权8家,新完成营造林5.7万亩,汉江出紫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县城空气优良天数全市第一。潘家坡区域综合开发、西门河城市广场等项目稳步推进,紫府路综合改造、三岔路口滑坡法台理项目投入使用,县医院、西关等老旧小区改造2098户,蒿坪副中心、重点集镇和3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快建设,541国道和平至县城段、擂鼓台旅游公路、权河至高桥、和平至焕古道路提升工程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民生支出15.8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2%;消除“三类人群”风险1526户5004人;10件民生实事、345项公开承诺重点推进;新增城镇就业9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万人;接种新冠疫苗25.2万剂次;县养老公寓投入运营,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999万元…..一组组翔实数据的背后,是一批批为民便民的长效机制、一个个思民利民的实招硬招,更是紫阳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真实写照。(作者:郑斐陈昌美)

原文链接:

24/content_76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