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好还是莓茶好呢(富硒茶硒含量)
编者按:前世一根藤,今生一片茶。一种第四世纪冰川幸存下来的藤本植物,产出了传承600多年的“土家神茶”,现在又成为带动无数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片茶。张家界永定区立足这片茶,打造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张家界莓茶”。今天,让我们走近莓茶种植大户,倾听他们的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陈彦兵 整理报道
向佐朋是张家界永定区教子垭镇七家坪村人。高中毕业后,他跟千千万万中国农村青年一样,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2012年,他告别大山,来到珠三角,在广州一家电子玩具厂做喷漆工,整整做了四年多。“四年多拼死拼活,省吃俭用,存了5万多元。这个数字看似不多,可对一个大山里的贫苦人家来说,算很多啦。”向佐朋说。
向佐朋。
向佐朋的人生拐点,发生在2017年。这一年,他26岁。
2016年10月,向佐朋从广东回到家乡。这一次回来,没有再去珠三角。他留在家里的原因一是年迈的父亲长年风湿病痛,母亲年老力弱,得有人照顾二老;二是几年的时间,故乡也发生着许多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变化:路通了,灯亮了,用上了自来水,村里干净,路边摆上垃圾桶,一些人家还发展了产业……
让向佐朋感受到的这些变化,缘起于一场发生在全国的脱贫攻坚战。2015年,湖南省住建厅帮扶工作队入驻七家坪村,几年来,帮扶工作队进家入户,精心部署,精准施策,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7年3月,向佐朋和父母开始易地搬迁,房屋选址到白龙山脚,四周有七八户村民,门边就是水田。起早摸黑,整整干了四个来月,一栋二层的水泥结构新居落成了,一家三口搬进了新居。
看着一栋拔地而起的崭新房子,向佐朋长吁了一口气,对新生活充满向往。看着父母渐老,同村的一些人在家里发展了黄桃、烤烟产业,向佐朋决定在故乡的土地上创业,发展莓茶。
向佐朋的高山洞莓茶基地。
美好的事业总会有共同的梦想。向佐朋的想法得到同村人李家富、吕贤平支持,三人一商量,投入20多万元资金,成立了张家界七家坪莓茶合作社。主要的资金由李家富和吕贤平承担,向佐朋人年轻,脑袋灵活,具体承担合作社的管理,莓茶园的经营。莓茶园就在向佐朋家对面的白马山坡上,是一片之前几乎闲置下来的梯田和山地,土壤通过检测,富硒,正是种植莓茶的理想地。
现在向佐朋回想起来,仍觉得那种节奏不可想象:不过三个月,到2017年底时,在帮扶队帮助下,合作社一口气流转了180亩,其中有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土地。合家社与农户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模式,入股农户,尤其是建档立卡户,平时还可在莓茶园做事,工资按天计算。到了2018年3月15日,第一轮莓茶苗种下,达50多亩;仅过5天,又种下去50多亩;随后赶在4月清明前后,种了近70亩。
阳光洒满七家坪村,也洒满向佐朋的莓茶园。对着山坡上的莓茶园,向佐朋掰开手指,向记者盘算着幸福:一亩可采莓茶70来斤,收入可达1万多元。180亩莓茶园一年将有200万左右的毛收入。
2016年10月,向佐朋在村里成立莓茶合作社。
坐在山脚下新家堂屋里,看着挂在门口的合作社牌子,向佐朋又说起另一种幸福:一年多前他在广东打工时,他很担心接到父母亲电话,因为一接到,就有可能是父亲风湿病发作了,他远在广东,又赶不回来。现在一家三口人,既有了新家,还长期生活在一个屋子里,不但彼此有照应,更为重要的是,父母的心情爽朗了,他们不再孤单。
谈及莓茶园的未来,向佐朋畅想起更大的幸福:一是要扩大规模,计划要达到500亩。同时,还想着要做办一个属于合作社的莓茶厂,注册一个牌子,那样,就能产生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