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 富硒茶粉加工(安康茶粉加工富硒产品)
一、 项目背景
葛根属豆科植物,是陕西安康市大巴山区富硒资源广泛分布的一种野生植物资源。葛根枝叶富含蛋白,是一种很好的青饲料;葛根藤可编制藤椅、葛麻布,葛渣还是造纸的好原料;葛花具有醒酒作用,造成葛花茶成为解酒饮料;葛块根富含淀粉,是葛奶的主要产品。葛根中含有葛根素、黄酮素具有降血脂、血压,防癌抗癌等疗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葛根性甘、辛、平、无毒。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疗重疮、解诸毒,止胁风痛„„由于葛粉性温凉,防暑降温,且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能清凉解毒,对风火牙痛、口腔溃疡、咽喉炎等有明显疗效,是一种极好的绿色营养保健食品和清热解毒、消炎上痛的药用品。 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具备粉葛生长的自然、土质、气候等特点,粉葛不仅具有固土保水、绿化美化的作用,有利于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以往生产的葛粉,原料大都来自野生,由于野生资源 有限愈来愈不能满足人民对葛粉日益增长的需求,加之生产葛粉都是传统手工工艺,出粉率不高,品种单一,食用不方便。因此,变野生资源为栽培资源,有计划地建立葛根生产基地,以便源源不断地提供葛资源,研究开发葛系列产品,为市场大量提供品质优良的绿色葛制食品和饮料,既是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措施。
二、项目区概况 1、地理位置
安康市位于我国中西结合部的内陆山区,处在北纬31°42¢0²至33°50¢28²,东经108°2¢33²至110°12¢0²之间,辖9县1区,总面积23,528km2。境内群山叠嶂、山势陡峭。
汉滨区位于大巴山东段南麓,地质结构与土壤、茶叶、粮食、水质检测结果,含硒量明显较高,应该是一富硒环境。植物的生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壤与水,植物中含硒量与土壤中硒含量相关。安康市盛产富硒植物,如果合理研究开发这些富硒资源,必然会对安康经济发展产生良性影响。 2、自然条件
安康市北靠秦岭,南倚巴山,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经石泉、汉阴、紫阳、岚皋、安康、旬阳、白河7县,境内流长343公里,集水面积23,391平方公里,平均年经流量为106.57亿立方米。境内大小河流密布,集水面积在100至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80余条,均属汉水水系。地处季风西风带,系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四季温和,气候湿润,雨水集中,年降雨量800-1000mm。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日照时间1,495-1,836小时,无霜期210-270天,森林覆盖面积33.7%,南北植物荟萃,品种繁多,是一座天然绿色宝库。汉滨区大河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属北山(秦岭山系)山地带气候、土壤适宜于药用植物的生长,适应人工种植葛根。
三、项目发现现状
安康市县区广泛分布着葛根面积80多万亩,野生葛根储量达30万吨,尤以镇坪县野生葛根蕴藏量大。安康市野生葛根葛根平均含量6%以上,总黄酮含量30%,具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开发价值。山区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利用葛榨葛粉,除自食还有外销。自唐朝以来,作为历代皇室的贡品,供皇室食用。
早几年,我市葛粉大都从野根加工而来,出粉率低,大约10-20公斤葛根加工出1公斤葛粉,产量不高且不稳定。最近几年在利用野葛资源的同时,我市充分发动群众在荒山和旱地进行人工栽培葛根获得成功,取得较高的效益,不仅出粉高,每4-5公斤葛根可加工成1公斤葛粉,出粉提高2.5倍—5倍,而且加大了开发葛根的力度,由过去少量的、分散的人工栽培转向较大面积的,集中连片的栽植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安康汉水情农业农业还加大了葛系列产品开发的力度,预开发出精制葛粉、速溶低糖葛分、葛露、葛奶、葛茶等系列产品。并与科研部门协作开发具有药食两用的绿色保健食品和饮料。
四、项目市场分析
1、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保健食品需求增加
葛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葛粉淀粉细嫩、清爽可口,适应各种年龄消费者的口味,是高空、高温、井下、水底作业人员及病人康复期的最佳绿色保健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饮食结构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开始注重食品的营养成份和保健作用,热衷于选购集营养保健和药衣物于一体的绿色保健食品。而葛粉及葛的系列产品就是首选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它必将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市场销量也将越来越大。 2、富硒葛根产品已有一定市场
我市葛粉历史悠久,一直在安康市现有以葛根为药源进行生产的企业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安康北医大制药股份公司等五家销量较大,精制葛粉、速溶低糖葛粉、葛露、葛奶等系列产品,深受人们的欢迎。 3、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的科技
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目前国内外连片栽培的葛根不多,生产粗放,葛粉质量差,数量少。而我社不仅仅从工栽培葛根中选育了产量高、出粉率高的品种,而且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时,我社还加大了科技投入,采用新科技、新的工艺和流水作业线生产,产品质量提高,数量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低。因此,由于产品质量提高,数量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必将增强。
五、项目实施有利条件
1、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种植加工经验
安康市有悠久的种葛加工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地群众对发展葛业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政府重视,把葛根生产作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
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把葛根种植系列产品开发提出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
“山上再造”工程的一项举措,通过葛的生产加工搞活山区经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3、交通、通信、电力条件优越
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富硒粉葛特色产业基地交通发达,公路贯通东西南北,所有乡、村都通公路。通信便捷,电力充裕。
六、项目拟建规模和年度实施计划 1、项目拟建规模
(1)葛根种植基地288亩。目前我社已形成了50亩的规模,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从而达到288亩的种植规模和1008吨鲜葛产量规模。
(2)改造或新建精制葛粉加工厂一座,达到年产精制速溶葛粉200吨,葛粉粉丝140吨。从而使我社葛系列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40吨以上的规模。
(3)产品定性。为绿色保健食品,力争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七、项目开发方案 1、技术培训方案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积极推广科技知识,用科学技术扶助农户尽快脱贫致富。把葛苗培育和人工栽培葛技术传授给种葛户。同时,派科支人员下乡指导农户种葛,与种葛户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确保种葛户科学种葛,增产增收。 2、栽培方案
(1)选择育苗地,土壤消毒后攻足基肥,用移栽法和扦插法育苗,并用ABT生根粉处理。
(2)清理林地,将栽葛根的山场上的杂草,灌木清除干净。
(3)大穴整地。按株行距1×2米的距离,定点挖穴,穴规格0.6×0.6×0.5米。
(4)适时定植,选择优良葛根苗,于冬、春两季栽植。栽时葛根苗用ABT生根处理后,做到栽正、舒根、踏紧。
(5)生长期喷施叶面宝等肥料。
(6)防治病虫害,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3、产品开发方案 (1)精制速溶葛粉
葛根选料—清洗—破碎—漂洗—沉淀—烘干—粗葛粉—粉碎—分离—合成—化验—包装—质检—成品。
(2)葛粉粉丝资葛粉—粳米—粉碎—配料—压榨—成丝—包装—质检—成品精制速溶葛粉机械设备和葛粉粉丝机器设备在国内选购。葛系列产品均采用新科技新工艺和流水线作业,从原料投入到产品包装完毕,均在封闭条件下进行,以确保产品卫生。 4、经营方案
(1)栽培部分:新发展200亩人工栽培葛根,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公司带农户的模式。
(2)产品开发部分:将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协作,通过招商引进龙头加工企业,充分利用葛根具有药食两用的特性,研制出人们所需的绿色保健食品和饮料。
5、环境保护措施
为确保在葛系列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确实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建厂同时,建造一定数量的污水处理池,以保护环境,促进葛根产业的良性发展。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葛根栽培部分,按每亩3000元的投资(不算人工成本),新发展200亩需资金60万元。
2、葛系列产品加工部分。收购扩建厂房、购置机器备,引进新技术,通水、通电、通路及交通工具等需投资540万元。
3、本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九、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
1、葛根栽培部分
①建园陈本;每亩2310元,土地流转租金400元/亩/年;改良土壤费150元;底肥(磷肥100千克,有机肥1500千克)200元;种苗款1.2元/珠,亩载1300珠(1米*0.5米)1560元等成本(这是指第一年的投入、从第二年开始,维护建园的成本在900元/亩左右),葛根栽培3年后即可投产,按年亩产葛根采收3500千克鲜葛计算,新增200亩葛根产鲜葛700吨,按3500kg*2.4元/kg计算,200亩葛根年总产值168万元,还有葛花和葛叶、葛渣等产品,扣除栽培投资60万元,108万元。纯利润可达108万元。
②生产成本;每亩1820元,葛需肥少,病虫少,管理省工,每年施肥2次,平均进行支架、理蔓、整枝等工作即可,续年每亩生产成本为:肥料300元;人工费25个工时1500元;病虫防治20元。
③营业和管理费用;税费、企管费等约300元/亩/年。
2、葛系列加工部分
①按5公斤葛根加工成1公斤粗葛粉计算,700吨葛根可提炼140吨粗葛粉,140吨粗葛粉通过科学配制可制成200吨精制速溶葛粉,精制速溶葛粉按吨价2万元计算,产值为400万元,扣除投资成本60万元,纯利润340万元。
②加工葛粉粉丝140吨,每吨出厂7000元,产值980万元,扣除总投资成本600万元,纯利润380万元。
另外项目实施后,社会效益显著。尤其是第二年后,葛农的收入将稳步增长,从而带动该区域旅游、餐饮娱乐、小城镇建设、运输业、养殖业等飞跃发展,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就业场所,实施该项目符合国家农林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有助于推动项目生态环境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