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富硒茶乡是哪四个(富硒茶庄)

硒宝 07-06 18:19 66次浏览

富硒产业有利于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紫阳是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青新茶马古道的源头,茶文化已有千年历史。同时,道教文化、民歌文化、富硒文化、民俗文化、汉水文化等融合性强、包容性大、积淀深厚。紫阳民歌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素有“世界硒源?富硒茶乡”和“汉江画廊?茶歌紫阳”之美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产旅融合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空间布局着眼全域富硒产业发展,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和空间承载能力,结合国土空间格局和城乡发展布局,构建“一核、一带、三区、多园”的富硒产业发展格局。“一核”:依托县城建设富硒产业发展极核,用好现有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商物流中心等载体,重点打造富硒产品的服务中心、流通中心、交易中心、展示中心、推广中心。“一带”:依托汉江生态经济带,充分整合沿江生态景观、富硒农产品产区、旅游景区、集镇、美丽乡村等资源,重点聚集休闲、研学、体验等互动性项目,打造富硒产业三产融合示范带。“三区”:推进凤凰山区、米仓山区、大巴山区协同发展,凤凰山区打造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米仓山区和大巴山区打造富硒高效种养示范区。凤凰山区依托蒿坪、焕古、双安、汉王等镇资源,重点发展高效富硒农业、富硒保健品加工业以及商贸物流、硒旅养生等现代服务业;米仓山区依托东木、红椿、毛坝、瓦庙等镇资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茶叶、魔芋、特色林果、商贸物流等产业;大巴山区依托高桥、双桥、洄水、界岭等镇资源,重点发展中药材、茶叶、生态渔业、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

“多园”:重点打造富硒标准化种植园(养殖园)、紫阳县产业园区、农旅融合示范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专业化物流园以及特色集镇、旅游示范村,通过园区示范和引领,带动全域富硒产业发展。行业形势——市场规模。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19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农产品总体产量为52.62亿吨,消费量为48.3亿吨;富硒农产品产量为384.52万吨(根据全球富硒土地占全球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估算),消费量为362.26万吨。我国富硒农产品价格呈现稳中有增趋势,消费需求不断增长,《2019富硒农产品发展及展望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富硒农产品需求规模达到49.67亿元。——产业分布。我国约有300多家企业生产硒产品,约有21个县生产富硒杂粮与大米,拥有富硒大米品牌25个,富硒果品品牌15个,富硒茶品牌19个,富硒保健品与鸡蛋品牌60多个,富硒蔬菜与深加工产品品牌100多个。申请富硒产品专利300多项,其中15项专利获得国际授权。全国形成湖北恩施“世界硒都”、安康“中国硒谷”、湖南桃源“中国硒乡”、广西贵港“中国硒港”、福建连城“客家硒都”等富硒地域品牌。——消费需求。从全球看,富硒农产品消费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等区域,占全球富硒农产品消费量的70%。

四大富硒茶乡是哪四个(富硒茶庄)-硒宝网

产销量领先的品类主要有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牛奶、富硒啤酒、富硒肉类食品、富硒鸡蛋等粮油产品,产量占全球富硒农产品的64%。从我国看,华东地区是国内富硒农产品消费的重点区域,尤其是江浙地区(曾经出现过缺硒病症,富硒产品需求较大),华北和华南地区次之,以上三个区域占国内富硒农产品消费量的73%。华中、西北和东北地区是国内富硒产品重要产区,但消费量相对较小。——市场趋势。富硒食品呈现消费渠道和消费群体多元化、产品多样化趋势。相关研究表明,食补成为我国消费者最喜爱的养生保健方式,占比高达57.8%,为保健品市场开发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保健品刚需强劲。紫阳县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应紧盯富硒农产品消费重点区域,以富硒粮食生产为基础,充分利用硒的保健功能,重点开发硒保健品,深入挖掘保健品市场的消费潜力,积极引领大健康产业发展。——企业情况。恩施徕福硒业有限公司、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年产值已过亿元,但总体而言,我国富硒产品企业以中小型为主,CR10(前十家企业合计占富硒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不足20%。2019年国内富硒产品十强企业中,安康企业占比60%,紫阳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排名第5。

四大富硒茶乡是哪四个(富硒茶庄)-硒宝网

随着富硒产品需求的增长,各地应积极培育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综合判断,全球有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状态,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随着我国居民对食品营养需求的日益提高,补硒必然成为未来的健康生活方式,富硒食品特别是天然富硒食品将成为健康补硒之首选。在追求绿色、健康、养生的新时代,富硒农产品、富硒食品、富硒保健品、富硒药品、富硒日化产品以及硒旅硒养等产业发展势不可挡,富硒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有利于助推乡村振兴富硒产业集绿色农业、功能农业、健康产业于一体,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持续做大富硒产业,对于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对于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效益——有利于推动全民健康。富硒食品属于大健康产业,硒对于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止器官老化与病变、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富硒食品产业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有利于助推乡村振兴。富硒产业集绿色农业、功能农业、健康产业于一体,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持续做大富硒产业,对于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对于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就业增收。项目建设和基地建设可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技术、农资、运输等行业发展,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富硒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相比,具有高价值特性可大幅提升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随着联农带农机制的不断创新,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将全面推广,可有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确保群众持续增收。——有利于提升城镇面貌。富硒产业发展中,将大力拓展富硒资源开发内涵与外延,将“补硒”作为全域旅游的新“卖点”,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特色旅游示范村等载体,可更好提升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继而提升紫阳整体风貌。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加强品牌创建。推进紫阳富硒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发展。着力打造“紫阳富硒茶”“紫阳真硒水”两大区域品牌,推广提升“紫阳毛尖”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企业品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争创知名品牌。培育特色硒产品品牌,依托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金钱橘、富硒饮料、富硒畜禽、富硒鱼、富硒保健品等产品,打造一批紫阳特色硒产品品牌。完善硒产业链标准体系,制定富硒食品硒含量标准,打造紫阳富硒食(饮)品国家级品牌。

到2025年,知名品牌达到5个以上。——强化品牌宣传。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强化品牌规划、品牌宣传等服务。搭建品牌创建推广平台,在高速公路沿线、高铁列车、旅游景区等设置宣传广告牌,利用国内知名度高的报刊、网络平台、新媒体以及国家、省部级各类节会展会,多渠道宣传推介紫阳富硒农产品,提高紫阳富硒品牌知名度。完善提升紫阳电商销售平台,以微信、抖音、公众号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介紫阳富硒品牌。组织富硒企业参加全国各地农高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支持有条件的富硒企业“走出去”,开展富硒产品线上销售、外贸出口、仓储物流、开设直营店等展示展销和招商推介,提升富硒品牌影响力。——做好品牌保护。建立富硒品牌目录制度,发布品牌权威索引,规范品牌授权管理,引导社会消费。建立健全富硒品牌管理制度,推行品牌目录动态管理,对进入目录的品牌实行定期审核与退出机制。全面加强富硒品牌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和质量监管,强化硒含量检测认证,加大对套牌和滥用品牌行为惩处力度,构建农业品牌危机处理应急机制,推进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建立富硒品牌诚信体系,将品牌信誉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用好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依托硒资源开发研究院、硒产业科技孵化服务中心等平台,引进嫁接高校、院所、企业优势技术资源,实施“三创一转化”任务,构建以硒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科创服务体系,形成一批“紫阳技术”。

到2025年,建设富硒产业研发平台10个以上。——抓好研究课题创新。借助全市富硒产业“国字号”研发平台,持续深化与国际硒研究学会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主攻优良品种选育、天然富硒产品标准化生产、富硒生物营养强化产品开发、硒产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硒传输及硒转化规律等领域研究试验,每年申报研究课题2项以上。——抓好技术协同创新。主攻标准化生产、绿色生产、“测土补硒”等技术。持续抓好“紫阳县茶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以及陕西省科技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6家单位“六方协议”项目,促进协同创新,开创产学研用新模式。——抓好企业科研创新。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专家工作站,引导骨干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25年,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40家以上。——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发挥“紫阳富硒茶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带动作用,吸引国内外硒产业领先科技成果在紫阳转化,新增“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10个以上,建成紫阳县富硒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争创国家级硒产业众创空间(孵化器)。支持创建科技示范村镇,促进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到2025年,新增科技示范村1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