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清冽的富硒茶玉露(湖北玉露茶叶)
恩施市历史名茶:
传承三百年世界级蒸青针形绿茶
创制于清康乾年间(1680年),当时被称为“玉绿”,因其汤色绿亮、晶
莹剔透而得名;民国时期改为“玉露”。其工艺始于唐,盛于明清,是我国历史
上保存下来的唯一蒸青针形绿茶,曾与“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并列为清代
名茶,上世纪60年代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第
一历史名茶”。
为保护这一地方特色产品,恩施市于2006年申请对恩施玉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
质检总局于2007年年底以第48号公告批准对“恩施玉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据传清朝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位姓兰的茶商,他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制
出来的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如玉,故名恩施玉绿。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绿
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绿茶香鲜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的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细、圆直,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形如松针,
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爽,叶底嫩绿匀整。
饮用方法:采用85-90度水温冲泡后,其茶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
杯底,如玉女下落,香气清爽。
茶具选择:由于绿色色泽通透,为了方便观察茶叶的形态,茶水的色泽,一般选用透明圆筒
玻璃杯,泡茶时,将少许茶叶置于杯中,将85左右的开水沿杯壁缓缓倒入杯中,切记不要
直接浇到茶叶上面,半分钟后即可使用。
宣恩县历史名茶
伍家台贡茶
“伍家台贡茶”,是指产于湖北省宣恩县伍家台的茶叶。贡茶的创始人伍昌臣,从青年时
代开始,在伍家台忠堡屋脊苦心栽培茶叶,生产出来的“白茶”,独具许多优点;味甘、汤
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泡头杯茶,汤清色绿,甘醇香郁;二杯茶,深绿中透淡黄,熟栗
香郁;三杯茶,汤碧泛青,芳馥横溢。头年的春茶密封在坛子里,第二年饮用,其色、香、
味、形不变,保持新茶的一切特点。由于有这些优点,逐渐远近驰名,官吏豪绅争相索购,
并且作为贡品献给乾隆皇帝,皇帝品后大悦,下旨御赐《皇恩宠赐》匾,以资嘉奖。具有很
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伍家台贡茶”2008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农业部颁发了《伍家台贡茶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伍家台贡茶”已获得国内最高的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和欧盟有机食品、
美国有机食品等认证。2010年在中国茶业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伍家台贡茶”,已成为
一张打开国际市场的“国家名片”。而且,《伍家台贡茶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国家工商总局已
公示,新修的《伍家台贡茶标准》已经省质监局评审,“伍家台贡茶”系列产品成为湖北省名
牌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十大名茶”等。
采摘分级
1、采摘时间:采摘时间为三月中下旬至六月下旬。
2、采摘规格:采摘要求茶叶鲜叶老嫩一致,大小匀齐,叶色浓绿,不得带蒂,无病叶、
紫叶、鱼叶和红叶。
3、采摘方法:鲜叶采摘根据各类茶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
因园制宜的原则,适时分级采摘,要求“提手采”。
加工工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干、做形、干燥、增香。
来凤县三湖乡地域
藤茶
藤茶又名长寿藤、土家神茶、土家甘露、灵芝草、观音草、藤婆茶、山甜茶、龙须茶
等。学名显齿蛇葡萄,是本草纲目遗漏的奇世珍宝,是自然界“黄酮之王”。2012年12月
21日,来凤县三湖地域的藤茶已有上千年历史,“来凤藤茶”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评审。
来凤藤茶功效范围:
三降
降血粘: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而起降血
粘度的作用;降血压:通过扩张大、小动脉及在根本上软化血管而起到降压作用;降血糖:
促使组织细胞强力利用血糖,活化胰脏功能,促进胰岛细胞分泌。
三抗
抗血栓:溶栓、预防血栓形成;抗肿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中和
致癌物质;抗衰老:捕捉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对脑、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三调节
调节血脂: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血压、降血粘度;调节免
疫:活化免疫细胞,提高抗病能力;调节肠胃:杀灭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抑制胃肠道菌群
失调,杀灭病菌,抗感染,防止胃肠炎、盱炎。
来凤藤茶加工方法好多,不同的生产加工工艺,所生产的品质与质量也有好大的差别。
如直接太阳晒干法、水煮杀青晒干法:、炒青摊晒法、炒青渥沤生产法、物理生物工程、现
代精加工工艺。
来凤藤茶喝法:
一、用保温杯冲泡,效果更佳。
二、用200~300毫升开水冲泡,每次2~4包,10分钟后再饮用。
三、每天2~3次。
四、可反复冲泡3次,喝完再续水。
温馨提示:因水温、水量、茶叶数量、冲泡时间的不同,口感会有所不同,同时影响
饮用效果。
注意问题:冲泡前洗茶一次后,用沸水冲泡即可饮用。
夷水红茶(宜红工夫茶)
宜红工夫茶,问世于19世纪中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之
中便有相关的记载。宜红茶条索紧细有毫,色泽乌润,香气甜纯,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叶
底红亮。高档茶的茶汤还会出现“冷后浑”现象。据湖北省《慈利国志》评还:“鹤峰帮者
西贡品,其与宁都同为尚第一,中外驰名。”由此可见,宜红茶很早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
高的声誉。并且名声敬酒不衰!
夷水红茶采用宜红工夫茶的制作工艺水平进行改进,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
序,因工艺复杂,技术性强,夷水红茶工夫红茶因此得名。夷水红茶制选分为初制和精制两
个阶段。初制程序是鲜叶、萎凋、揉捻(包括筛分、复揉)、发酵、干燥;精制程序分为3个
工段l3道工序。筛分工段包括毛筛、抖筛、分筛、紧门、套筛、撩筛、切断、风选;练剔
工段包括机械拣剔和手工拣剔;成品工段包括补火、并堆、装箱,其中包括整理外形,划分
品级、剔除劣异、提高、乡度、筹谋干燥、发展香气,并调剂品质,统一规格,便于贮运,
从而成为合格商品。
夷水红茶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润,内质香味高长,味道鲜醇,汤色红亮,叶底柔
软,茶汤稍冷后有“冷后浑”的现象产生。
冲泡夷水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
18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
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 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
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上品工夫红茶一般
可以冲泡2-3 次。
鹤峰历史名茶
容美贡茶
鹤峰县山高坡陡,森林茂盛。土壤多为红黄壤,含有机质丰富,适于茶树等多种经济作
物生长。特别是鹤峰县土壤含硒元素丰富,天然富硒茶资源十分广阔。
容美茶外形条索紧秀显毫,色泽翠绿;内质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
回甘,叶底嫩绿匀整。1991 年 浙江省科委组织茶叶、医学、土壤等科学专家进行了成果鉴
定,将该类茶命名为“天然富硒茶”,推荐为缺硒地区的保健饮料。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博士
生导师刘祖生品饮该茶后,欣然题词:“中国鹤峰,盛产名茶,香高味醇,名扬全球”。全国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视察鹤峰时也挥笔题词:“云雾山中有好茶”。
采制技术:
采摘、摊放、杀青、摊凉、揉捻、搓条、提毫、摊凉、干燥。
据鹤峰州志(1867-1885)载:“容美贡茗,遍地生植,惟放弃署后数株所产最佳。署前有七
井,相去半里许,汲一井而诸井皆动,其水清冽甘美异常。离城五十里,土司分守,留驾神
仙茶园二处所产者,味极清腴,取泉水烹服,驱火除瘴,清心散气,去胀止烦,并解一切杂
症。”据湖南省《慈利图志》记载:“鹤峰邦者(指鹤峰红茶商人),西贾品与宁都(江西修
水的宁州)同为中上第一。”容美茶早年成为土司向皇帝进贡的珍品,迄今鹤峰民间流传着
用白鹤井的水冲泡容美茶,杯中似一只只白鹤张翅腾飞,故有“白鹤井的水,容美司的茶”
的美好传说。
容美茶1994 年被纳入国家富硒茶综合开发项目,中硒集团峡谷沙龙牌容美贡茶现已投
入批量生产。产品销往武汉、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富硒茶珍品。
悠久的种茶、制茶史孕育深厚的茶文化,赋予恩施茶以雅致神韵
恩施是茶的故乡,有悠久的种茶、制茶史。据东汉时期《桐君录》记载:“巴东别有
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这是恩施州饮茶制茶历史最早的文献记载;唐代茶圣陆羽所撰《茶
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中,专门谈及“施南方茶”。
唐代时,恩施成为贡茶产区,开始营造专门的贡茶园,巴东真香茗、利川雾洞茶是
地方必备贡品之一。同时期,恩施出现了蒸青团茶制法。据《茶经》记载,蒸青茶是将采来
的新鲜茶叶,经蒸青或轻煮“捞青”软化后揉捻、干燥、碾压、造形而成。蒸青绿茶可以保留
更多的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内含物,形成了“三绿一爽”的品质特征,即色
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青绿、茶汤滋味鲜爽甘醇,带有海藻味的绿豆香或板栗香。“中国
十大名茶”之一的恩施玉露,采用的便是蒸青制法。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茶之神韵,文化为魂。恩施茶文化史上,有据可考的茶叶品牌
诞生于距今600 多年前。明朝初叶,利川忠路“雾洞茶”供奉朝廷,明成祖朱棣饮用后亲书:
“此茶生来出雾洞,兄弟结拜在虚空。今夜茗茶同饮后,品居满园辅朝中。”清康熙年间,一
位蓝姓茶商在恩施芭蕉乡黄连溪一带垒灶筑炉,研制出恩施玉露茶,其产品紧、细、圆、直,
色泽翠绿,毫白如玉。清乾隆年间,宣恩县伍家台生产的茶叶供奉朝廷,乾隆皇帝亲赐匾额
“皇恩宠锡”。鹤峰的“容美贡茶”、“官鼎茶”,巴东县的“真茗”等品牌也都诞生于明、清时代,
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我国茶叶历史研究与保存最高权威机构——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着恩施
州的两只茶叶:“恩施玉露”、“雾洞绿峰”。
巴东历史名茶
真茗茶
巴东真茗,中国历史名茶,原产于巴东城南金字山下红石梁的茶树坪,现主产于巴东县茶店
子乡风吹垭一带。巴东真香茗起源于一千八百多年前,唐朝以来一直被列为朝中贡品。由于
历史原因,巴东真香茗历经沧桑,鲜为人知。而自2O 世纪8O 年代以来,巴东全力打造名茶
品牌,从而使巴东真香茗以其崭新的面貌,享誉神州,名扬五湖四海。
真茗之名,因改朝换代而更迭,或日真香茗茶,或日真香、香山、香雨。创制年代实属
久远。据《桐君录》记载:“西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
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菝葜取根,皆宜人。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
人不眠。
巴东真香茗具有“茶树野生、文火烘焙、茸多色白、香高味醇”的特色。其条索紧细,
色泽绿润,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而以‘竹叶青’色为佳;香高持久,具有栗香或鲜绿
豆香者为上品;滋味醇厚鲜爽而回甘;而且耐冲泡。
巴东县茶农之所以能用原始山野茶的鲜叶,焙制出驰名海内的巴东真茗,还在于它富含
天然硒元素。经检测,巴东县绿茶含硒量为 1.48mg/kg。巴东真茗之所以能够形成独特的
品质风格,完全基于优越的生态环境、严格的鲜叶标准和精湛的制造工艺。
目前,巴东真茗制造工艺,有仿传统制作和机械制作两种方式。仿传统制作过程为:摊
青、杀青、揉捻、炒二青、整形提香、摊凉、烘焙七道工序。机械制造与仿传统制法工序完
全相同,仅仅是各工序采用相应的机器而已,因机械制造工艺系遵循仿传统工艺的原理而设
计出来的。
利川县历史名茶
雾洞绿峰
在唐朝鼎盛时期,雾洞茶即是朝廷必备贡品之一;明代明成祖朱棣受贡亲赐:”此茶生
来出雾洞,弟兄结拜在虚空;今夜敬茶同饮后,品满园辅朝忠。”《恩施县志》记有当地人
传说:”雾洞坡的茶,白鹤井的水,冲泡后尖尖朝上,形如白鹤腾空”。利川县志《清朝同治
版》载:”当地土人遍种其茶,其茶清香坚实,经久而泡,向异他处,亦地气然也!”
雾洞绿峰,属条形烘青绿茶,色泽翠绿,锋苗显露,故名之。其产地鄂西利川市忠路镇
(昔日名县”龙渠县“)雾洞坡一带,峰峦叠嶂、江河纵横,茶园就分布在这海拔600—900
米的山上,终日云雾清泉相伴,素有”雾浮雾洞托彩霞,云归洞口产佳茶”的美誉。其原料晒
青绿毛茶要求谷雨前后采摘,一芽一、二叶初展,不采紫叶、病虫叶。原料首先高温杀青,
温度200℃左右,投叶量视锅温高低掌握适量,做到杀匀杀透、不生不焦,至叶色变暗绿,
折梗不断,略有清香时杀青叶及时下锅吹风散热,忌渥堆,保鲜活,揉捻以轻压为主,视机
型大小掌握投叶量,不要过多或过少,揉捻时间20 分钟左右;然后轻揉二青,烘至色泽翠
绿鲜活、炒干,达到外形条索紧细;最后是烘干,细火长烘,使白毫显露,达到足干,切忌
后期过多翻拌,以防断碎,至茶叶含水量达 6%以下,手捻茶叶成粉末状,及时下烘摊凉,
包装贮藏或出售。
自1987 年问世以来曾多次获奖, 1990 年获湖北省第二届”陆羽杯”银奖,1991 年荣获
湖北省政府授予的”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1992 年全省名优茶评比中被评为”湖北名茶”。
茶叶中的主要成分——EGCG 对人体癌细胞具有活体外的抑制作用,保健香茗珍品雾洞茶富
含硒、锗等微量元素,也同样具有一般绿茶、红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但由于其成分有所不
同,因此会有其特殊的效应。
咸丰历史名茶
唐崖土司茶
元至元三十年以后,咸丰县设散毛、唐崖、金峒、龙潭诸土司。唐崖土司所辖区域属于
西南茶区,茶叶历史悠久,在始于元末明初的土司制度下技术日臻成熟,土司茶因此而得名,
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土司茶的名称逐渐简化成茶、茶叶,加工制作
工艺任然沿用至今。
位于唐崖土司城遗址所在的玄武山顶的“唐崖雨”茶叶园,有着土司王朝的“后宫茶园”
之美誉。山顶海拔680 米,日照充足,降水均匀,砂质富硒土壤,山体环境得天独厚。自唐
崖土司城建立以来,所产之茶就成为城内土司和百姓的生活用品。相传,唐崖土司第十二任
土司夫人田氏从峨眉山祈福归来,将先进的采茶、制茶技术带入唐崖。每年第一场春雨过后,
宫女们便来到玄武之巅摘采“玉茶”,并带回城内供土司及其家人享用。此茶牙尖叶绿,清
香宜人,犹如绿野仙针,深得王公贵族的喜爱,甚至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有诗云:崖雨润物悄无声,玉叶仙针惹凡人。
不求对饮千秋醉,愿得与君共品茗。
制作工艺:
绿茶: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培至干。将谷雨前采回的新鲜茶叶在大锅中
用大火炕,等茶叶变软时捞起,开始用手揉捻,再将搓揉好的茶叶放入锅中用小火
炕,直到将茶叶炕干,即成。制绿茶的是头道好茶,抛出的颜色是绿豆青色,炕干
的茶叶避免再暴晒。《咸丰县志》记载:茶树有两种,其种自园圃者,采其叶,可
作茗,有雨前茶,火前茶之名,皆称佳品。
红茶:将茶叶摘采后在太阳下晒蔫,再用木桶装上揉捻,然后把揉捻好的茶进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