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农产品万安原产地(万安富硒大米)

硒宝 07-06 10:14 56次浏览

初夏时分,来到江西万安联正万亩现代农业基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尽是一片浓绿,果树长势旺盛,枝头上挂满了幼果,上百名果农在园内正有条不紊地劳作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生产的“井岗缘”牌井冈蜜柚为江西名牌产品,公司被评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公司要想发展,离不开村集体的全力支持,饮水思源,带动乡邻共同致富才是根本!”基地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万安县围绕建设共富共享美好生活实践区,聚焦产业共富、发展共享,创新推进乡村产业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得利”共享共富模式,着力打破农村产业发展看天吃饭、散弱低效、利益截留、要素短缺等瓶颈制约,推动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奋力探索一条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并进一步深化巩固改革成果。

分类打造,探索“三方得利”共享共富路径

高标准农田规模发展型。近年来,万安县通过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18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存量,并以每年3-4万亩速度形成增量,规模优势显著。为此,该县积极探索以“村集体介入服务+农户流转土地+企业经营产业”的形式,推动高标准农田集中规模化流转和产业化经营,企业亩均生产成本降低10%~20%,农户亩均流转土地租金提高50元~100元,实现企业生产增利、村集体收入增长、农户普遍增收的“三方得利”发展格局。

低效田林地特色增效型。针对冷浆田、抬田地、沙壤地、疫木林等低效失管的田林地,发挥村支部动员力、组织力,联合当地龙头企业和农户,以“村支部+企业+农户”的形式组建产业联合体,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蔬则蔬的原则,依托全域天然富硒的优势,发展适度规模的绿色蔬果、有机茶叶、高产油茶等特色产业,提升价值链,推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村集体产业盘活壮大型。针对现有村级产业基地小而散、效益低,村集体管护成本高、负担重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引入龙头企业或种养大户(农户),以承包经营、联合经营、托管经营等模式盘活村级产业基地,推动村集体产业发展减负担,企业和农户减成本,实现三方得利。

夯实基础,建立“三方得利”共享共富机制

富硒农产品万安原产地(万安富硒大米)-硒宝网

聚焦产业共建,创新建管机制。针对农村产业基础薄弱、资源禀赋不均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多种类型的产业共建模式,实现产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一是支部引领共建。坚持村级搭台,采取“党支部引领的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通过共建基地、帮带销售,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联合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由独家独户迈向规模化发展。二是企业带动共建。充分发挥企业建基地、带农户、接市场的独特优势,在村集体统一流转农户土地、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精准引进龙头企业联建产业基地,并通过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经营的“五统一分”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和村集体、农户联动发展。三是集聚升级共建。针对偏远山区无资源、发展途径单一的村,由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牵头,整合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资金和集体资产,采取“飞地置业”的方式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基地,让偏远村也有“致富产业”。

聚焦发展共富,健全联结机制。该县创新推行产业发展“1+1+1”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村集体、企业、农户共同参与收益分配、共享发展成果。一是集体服务得利。鼓励村集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手段,将冷浆田、疫木林、抬田地等低效田林地进行地力提升改造,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后再统一流转,精准引进龙头企业联建产业基地。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为中心,主动帮助联系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问题,协调解决企业与村民之间发生的矛盾,落实助企纾困各类政策资金,对接上级部门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引导村集体以财政投入量化股权、基础设施折资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村集体根据产业经营状况和参与产业管理服务水平,采取“保底收益+股权分红”的方式,定期收取服务费用和股权分红,使村集体经济不断滚动增收。建立激励机制,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干部贡献奖励,充分激发村干部投身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企业增效盈利。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优化整合,扩大经营规模,在此基础上企业发挥专业优势,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等利用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获得产品附加值和经营效益,依托万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打造绿色优质富硒农产品品牌,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农户多元获利。探索推行“五金”富农助农模式,推动农户由流转土地得微利向流转土地得租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自主经营得现金、产业奖补得奖金等综合性增收转变。同步实施“党建+致富能力培训”系统工程,让过去的学员变成现在的教员,推动农户由单纯增收向掌握致富能力转变。

聚焦要素共享,完善保障机制。着重在资金、技术、产销保障上下功夫,切实解决群众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为产业发展腾飞助力。一是出台了“力度大”的政策包。出台《万安县2022-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办法》,统筹整合用地、财税、金融等涉农奖补资金和扶持政策,设立规模为1.3亿元的产业扶持和风险补偿资金池,聚焦产业设施建设、品牌创建、农业保险等重点方向,通过以奖代补、以补代扶、贴息贷款等方式,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户等产业经营主体进行普惠性资金和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各方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一支“不打烊”的服务队。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等部门资源,吸纳高素质乡贤人才,组建农业产业专业技术服务队,常态化组织技术型专家、万安籍博士等专业人才进农村、进企业、进产业基地、进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帮扶活动,点对点解决村集体、企业、农户发展产业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性难题和瓶颈。以视频互动、远程诊断、在线答疑等方式开展“云上帮扶”“云上问诊”,让农户足不出户也能学习种植技术。三是织密一张“全覆盖”的营销网。聚焦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主动对接龙头企业、知名平台,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商和物流服务网络,定期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参加举行电商直播带货、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等系列活动,在昌赣深高铁冠名一组列车,为当地农特产品提供全时营销、全季宣传、全域推介,打造了“富硒好产品、万安原产地”“江西有好米、万安富硒米”等一批产业名片,助推农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倍增。

全程问效,拓展“三方得利”共享共富成效

富硒农产品万安原产地(万安富硒大米)-硒宝网

通过推行“三方得利”共富模式,该县深入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乡村产业发展路径实现重构,发展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一是推动农户由种养户向致富带头人转变。原来农户自发发展的小规模种养产业在各自的小家庭内单打独斗,在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产品销售渠道窄,议价能力弱、技术水平低、竞争力不足的问题突出。通过探索推行“三方得利”共富模式,在企业的带动下,从种养技术的指导、基地的科学有效管理到农产品的上市销售均得到有效保障,解决了农户发展壮大致富产业的后顾之忧,推动一批农户由一般种养户成长为懂技术、有产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二是推动村集体经济由政策型向产业型增收转变。村级集体经济重在利益联结,难在持续稳定。受管理技术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万安县村集体收入结构单一,多为光伏发电等政策性收入,村级产业发展因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呈萧条衰退状态。通过探索推行“三方得利”改革,以党建为领,以支部为基,以合作为要,把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村级组织的带头引领优势联结起来,因地制宜探索多种类型的产业共建模式,推动了产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成功构建村集体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的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让村集体广开渠道,持续增收。今年上半年,该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其中产业收入在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比重达80%。三是推动小散弱企业向龙头企业转变。万安是农业大县,也是农业弱县,农业主导产业品牌建设滞后,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不广、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通过探索推行“三方得利”改革,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村(居)干部调整心态,把企业发展当成自己的事业,从政策支持、纠纷调解到用地、用工需求等全程跟进服务。乡村企业联合村集体依托资源优势,盘活闲置资产,拓宽企业发展空间,提升农村产业层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三方紧密结合的价值链、利益链、组织(服务)链、产业链。乡村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截至目前该县已形成市级龙头企业16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

半江烟火以谋生,“三方得利”让该县乡村产业良性持续发展,万安县“宜居宜业、心安万安”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王斯基 郭庆)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