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农副渠道销售富硒产品合法吗)

硒宝 07-06 10:08 17次浏览

富硒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农副渠道销售富硒产品合法吗)-硒宝网

编者按

延长农副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对实现在生产、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增值,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稳步提升。

7月27日,自治区政协召开“努力延长农副产品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专题协商会。会上,刘七军、张亚红、张源沛、杨常新、胡学文、王松磊6名委员及领域专家围绕主题作交流发言。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促进农民增收

自治区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专家 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刘七军

富硒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农副渠道销售富硒产品合法吗)-硒宝网

近十年来,我区粮食产量总体保持了比较平稳或稳中波动变化的态势,但不同种类的粮食占比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玉米在我区粮食作物中产量最高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除了薯类在2014年具有巨大的波动外,其余粮食产品均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油料的总产量和各类油料作物产量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产量最高的油料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其次向日葵产量下降较快,胡麻产量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五个地级市的肉类总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银川市、石嘴山市。不同类型的肉类产品在宁夏五个地级市中的分布各有侧重,其中猪肉以中卫市生产最多,牛肉主要集中于固原市和吴忠市生产,羊肉类生产主要以于吴忠市居多。奶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吴忠市和银川市。此外,我区瓜菜的总产量、蔬菜产量、瓜果类产量总体均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蔬菜产量在瓜菜类产品中的比重最高,且一直呈上升趋势。

据调查研究显示,全区粮食类总产量对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单位万吨粮食作物产量增加将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0.145万元。具体而言,薯类、稻谷、玉米作物每增加单位万吨产量将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0.021万元、0.036万元、0.029万元,但单位万吨小麦产量的增加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带动效应为负。从回归系数结果来看,现阶段依靠油料类作物提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有限,单位万吨油料作物产量增加将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0.025万元。其中,单位万吨胡麻、向日葵产量增加将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0.022万元和0.015万元。畜产品产量增加能够明显提高宁夏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主要表现为单位万吨畜产品产量增加将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0.525万元。具体来说,单位万吨牛奶、羊肉、牛奶和禽蛋类产量将带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1.216万元、0.734万元、0.045万元和0.429万元。蔬菜类农产品总产量每增加1万吨、播种面积每增加1000公顷,带动农民收入分别增加44元和218元;瓜果类农产品总产量每增加1万吨,播种面积每增加1000公顷,农民收入分别增加273元和1元左右。

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 努力提高农副产品科技研发水平

自治区政协常委 张亚红

富硒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农副渠道销售富硒产品合法吗)-硒宝网

当前,我区特色产业整体规模不大,适合加工的优质原料较少,不能充分保障规模化加工所需原料。葡萄酒产业存在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葡萄酒特异性风格不稳定、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还有待加强等问题;枸杞的鲜果采摘设备不成熟、储运困难、精深加工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牛奶产品以液态奶为主、产品结构单一、核心竞争力不足;牛羊肉品质差异大、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产品少、副产物利用不足;冷凉蔬菜产业存在绿色加工和净菜配送技术缺乏、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建议与东部高校和国外的科研机构合作,在葡萄酒产业建立“一酒庄一特色”机制,加快特色产品的研发。在枸杞保鲜和干燥方面,重点突破鲜果枸杞绿色保鲜和储运智能化感知技术及干燥装备。在高端功能奶制品开发方面,结合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开发干酪、乳糖、奶油等乳品精深加工工艺。在传统特色熟肉制品及菜肴方面,重点突破宁夏传统风味特色肉制品工业化加工关键技术,重点扶持一些以不同产品特色为主营的龙头加工企业。在冷凉蔬菜方面,建立产区冷库补贴政策,加快净菜生产和配送力度,发展冷冻干燥、生物保鲜产品。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企业“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需求为牵引,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政府、专家参与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对科技型企业梯队的扶持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转化一批能够尽快实现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对实现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成果等给予配套支持。

加大“六特”产业的人才队伍培育,尤其是加大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高端人才、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加强产业技术人员的人才认定工作,激发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活力。围绕酿酒葡萄、枸杞、奶产业、肉牛和滩羊及冷凉蔬菜等全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壮大全产业链科技人才队伍。出台优势产业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政策,完善企业技术人员获取知识产权转化、收益机制。

继续加强东西部科技合作,开展项目联合攻关、技术骨干互派挂职、学生互派访学等活动,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双向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加大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力度,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在科研项目攻关、企业员工交流学习等建立支持机制。

努力完善农副产品产业链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

自治区政协常委 张源沛

富硒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农副渠道销售富硒产品合法吗)-硒宝网

近年来,我区把农民稳定就业增收作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如何完善农副产品产业链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建议完善农副产品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将农民嵌入全产业链中实现增收。当前,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配套专用、定向原料生产或供给基地比例不高,原料生产与加工需求不匹配,产业链高端环节开发滞后,加工基地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带动力不强。大部分加工基地未与农户建立稳定订单、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较少。大多数地区没有形成农业产业联盟。农民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融合模式中,只负责按要求完成生产,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建议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以村集体为主体,构建村民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完善产业链分配机制,促进农副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调研了解到,我区本地乳制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资金少、产品单一,在与全国大型乳企竞争中不占优势,产业链中缺少话语权。目前,奶产业主要价值链不在宁夏,不是完全价值链的体现。只集中在前端,生产生鲜乳,深加工很少。建议进一步引入国内大型乳企,形成良性竞争,改变个别乳企垄断局面,促进生鲜乳收购价格均衡。养殖牧场应转变思路,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探索生产高端奶产品,延长产业链,不要受制于人。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奶产业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促使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系统和农业经营系统三位一体,彼此密切关联,相互作用,利益共享。

把就业帮扶车间作为农副产品加工的重要平台,使更多加工收益、就业岗位留给农民。就业帮扶车间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区共建成运行就业帮扶车间400个。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与鞋帽、粮食与食品加工、特色种植、手工艺品制作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中,农产品加工93个,占比23%;特色种植57个,占比14%;特色养殖35个,占比9%;涉农产业共占比46%,占比不高。建议就业帮扶车间进一步聚焦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地方优势特色乡村产业为着力点,通过转型升级、支持新建等方式发展壮大帮扶车间,促进特色产业与帮扶车间有机融合,搭建起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的桥梁,促进当地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精准聚焦、分类施策 努力延长农副产品产业链、价值链

自治区政协委员 杨常新

富硒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农副渠道销售富硒产品合法吗)-硒宝网

通过学习和调研,结合自身从事的工作发现,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区大部分农副产品加工相对其他省区还存在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产业链相对短、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在延长农副产品产业链、价值链中,应充分考虑我区农业各产业发展现状,精准聚焦产业规模和特色,针对不同产业分类施策,从而推动我区农副产品健康快速发展。

对于规模大、优势明显的农产品,注重强化“补链、壮链、延链”。如葡萄酒产业要注重品牌建设,强化宣传推介,补齐销售短板,做到卖得出、赚得多;牛奶、肉牛和滩羊、枸杞等产业,要在精深加工上下大力气,多开发一些功能性、专业性、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要围绕加工副产品做足文章,如对葡萄皮渣、枸杞残果、牛羊皮毛下水等深加工,丰富产品种类,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达到对产业的协同增效作用。

对于地方特色明显、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应适度规模发展,提高转化率。如黄酒、黄花菜、小杂粮等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相对较小,要引导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根据上游原料情况,适度扩大规模,做到品质有保证,市场上不会出现断货、缺货的现象。

对于正在培育发展的农业产业,应鼓励特色种植向加工延伸。如文冠果、色素菊等产业,建议应将种植、加工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依据种植规划,及早开展招商,确保就近建厂加工,把种植与加工及时有效衔接,提高产业附加值,确保种植农民收入。

对于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环保产业,应加大支持力度。如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物质加工、秸秆回收再利用等行业,有明显环保效益,对于上游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总体利润极低、效益不佳,社会资本投资信心不足。建议在用地、补贴及税收减免上加大支持力度,提振社会资本投资信心,加快农业环保产业发展,从而支撑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对于近期效益急速下滑的养殖业,应加快解决饲草料短板。随着全区奶牛、肉牛和滩羊养殖基地养殖规模不断增大,饲草料紧缺,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成本不断增加,致使养殖效益下降。建议大面积推广“一年两茬”高效复种模式,第一季扩大冬牧70、燕麦草等牧草种植面积,增加饲草总量。还可积极探索青贮玉米套种大豆模式,通过品种选择、播种时间调控,达到玉米与大豆同时收获制作青贮,通过提高青贮的蛋白和脂肪含量来减少其他蛋白和脂肪类饲料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延长粮食产业链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自治区政协委员 胡学文

富硒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农副渠道销售富硒产品合法吗)-硒宝网

我区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延长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就要加快推进作为农业之基的粮食产业向纵向和横向两大方向融合发展,打造好粮食供应链,提升粮食价值链。

结合粮食加工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增强粮食产业链辐射带动能力。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有机融入产业链,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良好格局。依托农业主导产业链,组建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合作社组织农民按照企业要求采取绿色种植、有机种植方式提高粮食品质,打造“宁夏大米、青铜峡大米”品牌,通过订单优质优价,提高种植农户收益。以“粮食银行”的方式约定合同期限,到期还本付息,实现农民的一次增收。合作社也可以入股龙头企业,在取得企业股利分红后再分享给社员,实现农民的二次增收。这样既可缓解粮食加工企业收购资金不足的局面,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也让农户充分享受龙头企业产业链延伸带来的好处,实现多环节互利增收。

健全完善农业纵向产业链。粮食的纵向产业链贯穿了从田园到餐桌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部环节。由于我区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少,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优势,因此就需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走高端、差异化精深加工路线。建议以吴忠地区“塞上硒都”为切入点,主打“富硒、绿色、有机”等“大健康”概念,对水稻产品继续延伸产业链,不断开发新产品。在“粮变粉”“米糠变油脂”上精耕细作,搞精深加工,让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变得更有价值。小麦产品上在“麦麸变多糖”上精耕细作,开发新产品,最大限度地把传统加工中的农产品,纵向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杂粮食品发展提供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区大小杂粮加工企业有近百家,但只有少数龙头企业才有研发中心,具有研发、精深加工的实力。对此,应集中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开发杂粮粥、杂粮面粉、杂粮挂面、杂粮冷冻食品、杂粮冲调食品、杂粮精装礼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横向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围绕农业多种功能延伸拓展产业链,催生乡村产业新动能,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让宁夏特色小吃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大产业

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副院长 王松磊

富硒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农副渠道销售富硒产品合法吗)-硒宝网

近几年,受疫情防控影响,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消费能力却在下降,品种丰富、性价比高的特色小吃较好满足消费者追求新奇特的心理,成为消费首选。当前,我区特色小吃工业化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地方特色小吃在全国市场上特色不突出,知名度较低;政府对特色小吃产业发展关注度及支持力度不够;特色小吃工业化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较短;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弱,管理粗放,发展理念落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差;品牌效益发挥不充分,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

建议加大特色小吃产业化发展引导与政策资金扶持,加强合理规划与顶层设计,在政府主导下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加强品牌化战略发展,扩大产品知名度,引导个体经营者成立联合协会,制定产品统一标准及操作规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制定进一步支持全区特色小吃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好企业的培训、宣传工作,各行业培育龙头企业1至2家,营造全区上下共同发展特色小吃规模化发展经营的良好氛围。

加大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持续创新能力,以科技来引领特色小吃健康转型。重点突破专用设备研发、保鲜包装、营养风味保真、速冻及冷链物流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特色小吃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用工业化的理念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进步。

加强食品安全与标准化、体系化发展,推进特色小吃食品行业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予以支持和鼓励,构建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保障特色小吃产业规范化发展。

加大地方特色小吃宣传推广与市场营销,坚持特色化发展,注重“营养健康、方便快捷、小众多元、追求时尚、跨界交叉”等趋势亮点。新产品、新品牌应借助直播电商、短视频等线上渠道迅速崛起。

突出特色小吃工业化产品营养健康导向,鼓励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产品配方,降低盐、脂肪、糖含量,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能够让产品在不失口感的前提下达到食用方便,体现方便食品营养、健康、便捷、美味的特点。

坚持加工过程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健全相关标准法规,建立便于政府检验监管的生产技术体系及规程。围绕“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新要求,促进特色小吃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审核:冯 涛

记者:罗 鸣/文字整理 毛 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