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海伦富硒农产品(海伦市富硒土地范围)
—2023年1月11日在海伦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海伦市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多轮次疫情影响,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一)县域经济实现晋位升级。县域经济前三季度全省综合排名第27位,较2021年底晋升22位,升级为第二梯队。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37.5亿元,同比增长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44.0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26.5亿元,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实际利用内资预计实现16.2亿元,同比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3亿元,同比增长2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4.6亿元,同比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8%;万元GDP能耗下降7.32%,实现控制目标。
(二)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一是农业生产丰产丰收。落实粮食种植面积472.91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8.92亿斤,实现“十九连丰”。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扩种大豆38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30万亩,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个,示范面积达5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到98%。土地托管服务有序开展,托管面积210万亩,全程托管82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稳步实施,顺利通过上级年检。畜牧业稳步发展,猪、牛、羊、禽出栏预计分别实现增长19.8%、2.3%、3.4%和12.2%。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6.3亿元,排名全省第7位,绥化市第2位。二是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45亿元,同比增长18.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户,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9户,利民锅炉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排名全省第20位,绥化市第3位。三是现代服务业快速扩容。全年预计新增限上批发业、餐饮业、零售业企业13户,同比增长74.5%。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西安村电商服务基地运行良好,电商创业园区交易活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9,855万元,培训电商人才410人次。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7.6亿元,同比增长25.49%,网络零售额突破1.8亿元,同比增长26.1%。旅游行业总营收预计实现2,577万元,同比增长18.2%。1-11月全市存款余额298.4亿元,同比增长13.9%,贷款余额172.7亿元,同比增长6.7%。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9.7亿元,同比增长5.1%,排名全省第28位,绥化市第1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一是重点项目建设成绩斐然。运用“四个体系”工作机制,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47个,总投资5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2亿元。项目年度开工率实现100%、投资完成率实现116%、资金到位率实现100%、竣工投产率实现100%,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四率”年度任务目标。3万吨纤维素燃料乙醇、壮富有机肥、冠峰风电等3个省级重点项目、老旧小区改造、联丰水库、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等18个市级重点项目、阔海粮油交割库、西安村电商基地等14个县级重点项目全部竣工。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2亿元,同比增长52.8%,排名全省第5位,绥化市排名第2位。产业项目投资实现8.5亿元,总量排名全省第18位,绥化市第2位,同比增长65.8%,全省第14位,绥化市第3位。二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市级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响应,考察对接外埠企业45个,签约项目15个。投资3亿元的上海医药物流仓储项目、投资7.5亿元的绿晟100MW风力发电项目、投资2.4亿元的安徽海螺控股生活垃圾发电项目、投资2亿元的青岛柏尊生物发酵饲料、投资1.5亿元的黑龙江中赫佳诚工业废气收集等项目已正式落地。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内资实现14.9亿元,绥化市第3位。三是项目储备量质双升。瞄准国家及省政策支持方向,结合我市发展实际,高质量谋划储备“十四五”期间项目368个,计划总投资48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26个,计划总投资213亿元;产业项目142个,计划总投资167亿元。对近期拟实施的12个重点项目统一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成熟度进一步提高。
(四)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一是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区三线”划定已获国家审批通过,新增城镇用地规模515公顷,为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二是城市更新步伐不断加快。投资1.04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170户,改造面积2.52万平方米。投资1.83亿元,完成改造老旧小区楼房128栋,改造面积54.5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7,056户。全市新开工建筑面积98.1万平方米,建筑业预计可实现产值4亿元,房地产销售面积实现9.5万平方米。三是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1,867万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71公里;投资1.3亿元,新建的雨污分流管网、城市防涝雨水管网、道路配套排水管线共27,920延长米;投资3,956万元的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投资8,770万元的海西新区净水厂增容扩建工程、投资1,538万元的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四是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实施城区美化工程,栽种花卉150万株,打造小型花海3处。实施雷炎公园亮化工程,安装互动投影3台,水纹灯、投影灯、萤火虫灯等96台,投光灯60个,抱树灯330套,线条灯1,000米,楼梯踏步灯20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海北、伦河、共合三处重点镇污水处理厂持续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五)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04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两个国控考核断面均值评价结果稳定于Ⅳ类水质。落实农业“三减”面积150万亩,治理侵蚀沟675条,营造护堤护岸林8,090亩。辖区内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二是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制发了《海伦市“绿盾2022”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整改问题点位35个,整改率达97.2%。67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农村黑臭水体9处。三是“双碳”工作扎实推进。制发了《海伦市“碳达峰”工作要点》,成立了海伦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组织保障。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改造。
(六)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一是就业优先全面落实。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752人。培训各类重点群体1,431人次,职业介绍77,321人次,劳务输出21.9万人次,在多轮次疫情冲击下,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二是民生底线兜稳兜牢。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1.52亿元。支付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5.83亿元。全面开展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累计发放低保金2.34亿元,发放特困人员生活费4,163万元。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全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91人次,发放补助资金646万元。总投资6,566万元的殡仪服务中心和公益性骨灰寄存堂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三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投资1,227万元,对11个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了改造。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不断向优质均衡迈进。高考成绩总体提升,有5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双减”工作持续推进,“控辍保学”全面落实,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应急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功打赢多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展全员核酸检测49轮,采样1,904万人份,建设集中隔离点23处。投资8,060万元的市医院传染病区建设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投资1,600万元,改造亚定点医院和可转换ICU病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一是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巩固拓展。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及时跟进针对性帮扶措施。紧紧围绕“1+3+N”特色增收产业体系,覆盖每个帮扶对象,确保每户进入3个以上帮扶产业,增收2,500元以上。加大各类岗位统筹使用力度,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460人。脱贫人口今年人均纯收入为16,212元,同比增长14.1%。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3.5万吨,整治散乱堆放垃圾80处,实施改厕7,625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三是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镇通三级路、较大人口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建制村通双车道等工程均已竣工,建设三级公路55公里,提质改造87.8公里,村通硬化路47.6公里,村级双车道29.5公里。实施乡镇集中供水工程2处,受益人口5万人。
(八)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梳理公布我市权责清单3,362项,取消行政权力事项116项。减少行政审批项目67项,实现一次性办结率95%以上。推进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网办事项1,288项,网办率达100%。二是政务服务质效稳步提升。不断提升人民办事中心“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功能,全市22家行政审批部门已全部进驻人民办事中心,进驻事项671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深入实施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跨层级办理,全市开通“省内通办”事项26项、“跨省通办”事项19项。三是数字政务应用深入拓展。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汇聚评价数据1.3万余件,好评率100%。电子印章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政府部门认领电子印章33枚。全市乡镇及部门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率达到100%。企业可办线上线下事项达到819项。12345政务便民热线正式开通运行,实行7×24小时全天候受理群众诉求,累计受理群众诉求8,450余件,办结率99.8%。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三次产业结构仍处于“一产大、二产小、三产弱”的局面。二是大豆作为我市优势资源,产业化还未真正破题,距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还任重道远。三是财政自给率压力较大,财政增收乏力,收支矛盾突出。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绘就“中国大豆名城”新画卷。
综合宏观经济环境和我市发展实际,初步确定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成国、省、市下达任务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在晋位争先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充分发挥专班作用。围绕我市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加强大中小专班工作合力,强化经济运行宏观调控,实行季、月、旬、周全方位全时监测调度,推动全市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全省综合排名确保站稳第二梯队,力争冲刺第一梯队。二是狠抓政策落地见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市关于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做好政策的宣传推送和及时兑现,为企业减负赋能。发挥包联领导和“驻企服务员”作用,强化要素保障,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贷款、生产经营、保供稳链等突出问题。三是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对标省、市“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结合我市实际,全面总结规划实施成效,深入分析国内外宏观环境,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适时做出调整和完善,确保“十四五”任务目标如期实现。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30万亩高标准农田、10万亩黑土地保护工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试验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30亿斤以上。突出发展生猪、肉牛、大鹅产业,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科技示范园区20处。发挥大豆研发中心作用,强化大豆种业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发挥“海伦甜糯玉米”品牌优势,完善产业联盟运营机制,打造产业集团。积极引进菇娘、青椒、杂粮加工企业落户,促进特色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二是实施产业振兴计划。落实《绥化市产业振兴行动方案(2022-2026年)》要求,制定《海伦市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和《海伦市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立足“中国大豆名城”发展定位,发挥海伦大豆绿色有机富硒品牌优势,坚持内强外引,扶持域内现有大豆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联大靠强等途径,实现产业升级。加快大豆生物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发挥产业平台吸引作用,全力推进山东香驰集团万吨分离蛋白加工项目落地。放大传统大豆商贸优势,推动黑龙江大豆交易中心早日达成股权合作。
大力发展生物经济,重点围绕国投生物垂直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加快青岛柏尊生物发酵饲料、中赫佳诚工业废气收集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对接国投生物工业酶制剂研发基地项目。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依托“互联网+”,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推进“数字农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数字化车间,年内实现企业上云100家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绿博会、“五谷杂粮下江南”等活动平台,提升海伦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壮大农村电商产业集群,以电商创业园和西安村电商服务基地为带动,组织“海伦大豆”等富硒特色农产品开展线上销售,将海北镇西安村打造为全省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村。协同龙海食品、中强食品、硒谷米业、原野食品等企业在淘宝、天猫、京东、抖音、快手等知名电商平台上开展网络营销。引进一批网红、直播电商机构,大力发展网红、直播、社交及跨境电商,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壮大电子商务骨干企业队伍,全力提升海伦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全面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升级改造1个市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个商贸物流配送中心、3个主要乡镇农贸市场、23个乡镇商贸中心和物流快递服务点,实现全市快递物流和商贸物流的全面整合。上海医药集团医药仓储销售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充分挖掘文旅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游、民俗游、文化游,加大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四大坊民俗村等特色旅游景区建设力度。
(三)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在打造稳增长新引擎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在全市上下树立招商引资“一盘棋”思想,形成高质量发展关键在项目,上项目关键在招商引资的共识,围绕补链、强链、延链,精准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的推介项目,通过政府网站、微信、推介会等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发布,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强化要素保障,做到“一产业一专班”“一项目一专员”。重点对接香驰集团15万吨大豆深加工、秦皇岛海众集团年产2万吨大豆分离蛋白项目,推动嘉里现代农业综合体、辽宁禾丰食品畜禽养加销一体化项目落地。二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绥化市项目谋划储备之冬行动方案》要求,全力推进拟纳入2023年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实现开春即开工。全力打好“四季会战”,抓好项目调度,实施挂图作战,确保完成全年“四率”目标。城南水库、上海医药仓储物流、壮富集团碳基有机肥等项目力争年内全面竣工。绿晟100MW风力发电、转山子水库、青岛柏尊生物发酵饲料、海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确保年内开工建设。三是全力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紧紧围绕国家、省产业政策及投资方向,抢抓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谋划储备的力度和深度。及时将前期工作成熟,切实可行的项目纳入重大项目库进行动态管理,积极对上争取,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四)强化承载能力建设,在提升城市品质上取得新突破。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加快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基础上,落实上位规划约束性指标和底线管控要求,将村庄规划同步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二是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保健院西路段、北海路西段、世纪大道至消防队路段等道路项目建设,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加快雨污分流、供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力度,保障城市供排水安全。积极推进转山子至净水厂输水管线、垃圾焚烧处理厂排水管线、俄气引入配套管线建设项目前期。推进应急民生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能力。三是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综合环境整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基础项目建设,打造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模式。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建设项目落地。
(五)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早”原则,随时排查发现,随时纳进录入,及时跟进帮扶措施,确保不返贫、不致贫。利用资产收益类项目、帮扶车间、龙头企业和一次性交通补贴、生产奖补、“雨露计划+”等政策落实就业帮扶,通过设立消杀员、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增加收入。围绕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农村改造住房后续安全维护等工作机制,形成更加完备帮扶体系。二是全力打造农村宜居环境。以“六清一修一改一建”为工作重点,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加强日常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参与度,保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加快厕所改革工作推进,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改厕任务。推进壮富有机肥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粪污收集处理能力。三是全面推进“清廉农村”建设。推行村级两委班子及成员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健全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财务公开机制、全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全面开展农村“清化收”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宜居宜业家园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天然林保护,持续提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常态化落实“河长制”,加大河湖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督,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二是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以上,六项污染物浓度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强化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大清河工作力度,对全市32条大小河流开展全面清理,对135个入河排污口加强监管,确保年底前完成4个延期整治排污口整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土壤和地下水隐患进行全面排查。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合理优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兴能源开发建设,确保绿晟100MW风力发电项目年内开工。大力发展林业经济,重点培育和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绿色经济。加强绿色低碳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全社会节水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七)切实增强和保障民生,在民生事业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工作,大力发展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就业方式,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9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实现稳步增长。二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公开选调一批师德好、素质高的教师到市直学校任教。全面落实学前幼儿资助、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免学费等相关政策。加快东方红小学、实验小学、第三中学运动场、文明幼儿园、花园幼儿园等项目建设进度,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三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认真践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完善市、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医疗人员队伍建设,满足医院临床工作需要。推进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改扩建和信息化能力提升、市中医院快速检测诊断能力提升等项目的建设进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重大突发疾病疫情防控能力。四是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加强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参保覆盖面。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殡仪服务中心和骨灰寄存楼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布点,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完成5处残疾人日间照护中心建设,为3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提升残疾人生活便利度。建设综合救助服务中心,为弱势群体提供精准服务。
(八)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巩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采取“腾笼换鸟”、拆除重建等方式清理退出“僵尸企业”。加大盘活闲置资产力度,切实明晰大东木业、亿丰刹车片等企业债务关系,通过内引外联,灵活处置,盘活不良资产。坚持合理增加住宅建设用地供给,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严格执行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推进经济生态环境改善。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办事效率,梳理“一件事场景服务”突破100件。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力争全年培育新增市场主体6,000户以上。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服务能力,营造公平、有序、诚信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规范失信联合惩戒,强化公平竞争审查。三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开放化”思维,进一步推动部门审批,强化流程再造,压缩办理时限,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全面实现公共服务事项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向更高水平。提升消费维权效能,确保投诉举报及时处置率达100%,营商环境指数保持全市前列。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优化措施,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勠力前行,奋力书写海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