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富硒农产品滞销吗(重庆市江津富硒农产品)
进入8月,又到了江津区石蟆镇正林村早熟橄榄采收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橄榄树上硕果累累,丰收在即。
“‘橄榄之乡’基地现场采摘、销售,直播间的朋友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哟……”连日来,“橄榄女孩”何春梅很忙,她不仅要在直播间“吆喝”,还要培训工人包装发货技巧。
回农村,通过电商带动产业发展,是何春梅觉得自己这30多年来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如今,她在抖音的粉丝超40万,比老家石蟆镇的人口还多一倍。
在这位“新农人”的带领下,乡亲们和她一起在网上“闯”市场,将橄榄种上“云端”,利用“新农具”搅动农村电商“一池春水”。
选择:从“龙门”跳回“农门”
2016年初,何春梅接到父亲的电话,无意间得知家乡的橄榄销售情况很不理想,价格也提不上去。
挂掉电话后,何春梅陷入沉思。
在何春梅的记忆中,家乡石蟆镇的橄榄规模大、产量高,已有500年的种植历史,不仅有“橄榄之乡”的美誉,还是国内认证的“中国优质橄榄基地”。
按道理来说,如此大规模、高品质的橄榄,不应该陷入滞销困境。
“酒香也怕巷子深”,受地理环境制约,单纯依靠收购这一传统销售模式并不能给村民带来稳定收益。
常年在外从事电商工作的何春梅意识到,自己的专长或许可以为家乡做点事情。
开一家网店,是她能想到的最快的办法。
“搭建好一个网络平台,打破传统销售模式,石蟆镇的橄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何春梅说。
说干就干,何春梅辞掉城里的工作,毅然决然回到家乡石蟆镇正林村,全职卖橄榄。
那一年,何春梅26岁,在风华正茂之际选择从“龙门”跳回“农门”。
对于何春梅的决定,父母以及乡亲们都不理解,对于所谓的“电商”更是毫无概念。他们不明白,一个年轻小姑娘,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去了,为什么又要回农村“白手起家”。
一辆破旧的面包车、一部手机、3000元现金,就是何春梅启动电商之路的所有。
可现实总爱和人开玩笑,何春梅好不容易接到的第一个订单,却以全款赔付的方式结束——因为包装和运输问题,寄出的橄榄在路上坏掉了,买家选择退货。
但何春梅并没有气馁,而是耐心做好售后工作,不断改良包装和运输方式。
为了吸引流量,何春梅常常拿着手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田野中的菜,房前屋后的花,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民,都是她镜头中的素材,蔬菜大棚、养殖场都成了她的“直播间”。渐渐地,她的生意有了起色,网店销售额从每天的几十元,增长到每天2000多元,一年下来,累计在网上销售橄榄6万公斤。
带动: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石蟆镇的橄榄虽然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但种植方式粗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以往村民售卖橄榄,只需要等收购商上门,虽然没有自主定价权,但橄榄无论好坏都能以统一价格售卖。
电商不一样,村民可以自主定价,但消费者要求更高,品质不好则会退货。
“我收购的橄榄一定要品质好,个头大小、外观、成熟度都要达标。”何春梅说。
要把家乡的橄榄大批量卖出去,一家网店显然不够,何春梅的发展思路很清晰: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既能保证橄榄的质量,又能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起初发展合作社大家不愿接受,也不愿意参加培训,施用有机肥、草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更是推广不开。”何春梅坦言。
为了调动大家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何春梅自掏腰包,无偿提供肥料等,为大家讲解网上销售橄榄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同时在周边区县推广石蟆橄榄。
在何春梅的坚持下,橄榄销售市场渐渐被打开,客商们闻讯而来,乡亲们看到了网上销售橄榄的前景,纷纷加入合作社。
与传统农民不同,懂技术、懂电商的何春梅擅长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与果农、橄榄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果农负责种好果,她负责卖好果,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石蟆橄榄在互联网上销售走俏,何春梅还组建起自己的电商团队,成立了淘家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鲜果是农副产品行业典型的“白富美”,物流配送一直是阻碍农村电商发展的短板。石蟆橄榄要想走得更远,必须解决物流这个难题。
为实现24小时内出单发货,何春梅多方协调,在石蟆镇和快递公司的共同支持下,百世快递服务站点正式建立,不仅解决了物流配送问题,还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就这样,何春梅通过溯源、承保、品质管控和品牌创建等方式,破解了橄榄销售瓶颈,赢得了消费者对石蟆橄榄品质的信赖,销售好评率达99%以上。
除了橄榄,何春梅还将更多农产品变成网货,花椒、李子、柑橘、红糖……大山深处的土货与全国大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仅2023年上半年就销售农产品500余万元。
未来:“新农人”的回答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果农,正林村的周勇从未离开过家乡。种植橄榄,是他60年人生中最擅长的事情,在与何春梅的合作中,他就是负责“提供好果”的一方。
以前,周勇从未想过通过手机就能把树上的橄榄卖出去,直到何春梅回乡发展电商,他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手机上卖东西,能行吗?”刚开始,周勇压根儿不相信。直到何春梅把钱交到他手上,他才彻底信服。如今,他也学会了如何发视频推广橄榄。
何春梅的专业补上了周勇销售橄榄这一短板,他可以专注于种植端,放心地将电商销售交给对方。
何春梅和周勇的合作,就是田间地头和互联网大潮碰撞的结果,他们就像一种“鱼和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以前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耗时耗力不说,收入还不高,我们专门组织了橄榄种植培训,改良土壤和推进果树矮化,橄榄质量越来越好,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很多。” 何春梅说。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是周勇在与何春梅的合作中明白的道理。
如今,周勇的橄榄园已经从十几亩扩展到上百亩。
“农产品原产地优势很明显,这对供应链和物流、仓储考验很大,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电商中心,做到产品只要上架就有订单。”何春梅说,“2022年,聚乡村电商中心正式建成投用,集培训、孵化、展示、交易、办公、仓储等功能于一体。”
受何春梅的影响,35岁的费华侨也回到家乡石蟆镇,想闯一闯“云市场”。
“正林村不仅有橄榄,还有富硒大米、蚕桑、生态猪、土鸡土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费华侨说。
如今,何春梅的创业精神和致富经历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效仿,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都回到家乡开网店,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利用“新农具”,在乡野的土地上闯出“新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