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农产品的发展模式(富硒农业发展)

硒宝 07-04 18:09 63次浏览

富硒农产品的发展模式(富硒农业发展)-硒宝网

我市以富硒全产业链发展引领“特”“优”农业产业升级——

盘活“家产”让富硒土壤“生金长银”

芒种时节,郊区西南舁乡西南舁村的100余亩土地上已泛出一片青绿。玉米、谷子的新苗陆续破土,播种高粱、芸豆、藜麦等作物的农民三两一组有序作业。眼前的景象,让西南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卫斌十分欣慰。“去年,我们集中对这片地进行了生态修复,今年,村里引进的一个好项目就在这里落地了。项目运行良好的话,我们这里很快会成为全市重要的富硒种质资源繁育基地。”高卫斌说。

高卫斌口中的“好项目”是山西亿禾新农种业有限公司的富硒作物品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山西亿禾新农种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福莱沃种业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市唯一的集农作物种子选育、示范、生产、推广于一体的高新企业。今年以来,公司流转西南舁村100余亩土地打造全市富硒种质资源繁育试验基地,目前已遴选、分区播种了玉米200多个品种、大豆20多个品种及谷子、藜麦、芸豆等。山西亿禾新农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丽军说:“我是土生土长的西南舁村人,返乡流转土地推进富硒种质资源繁育,一来是想为家乡富硒产业的育种环节破题,二来是想带动乡亲们走农业高产高质发展路。虽说刚起步,但我感觉这个事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相关科研院所的指导下、公司科研人员的合力攻坚下一定能干成。”

从广袤无垠的田野到“热辣滚烫”的温室大棚,再到寻常百姓的餐桌……近年来,我市深挖、盘活富硒土壤“家底”,高起点谋划、全方位布局、数字化引领、立体化开发,全产业链推进富硒产业提质增效,以硒赋能、倚硒兴业,逐步探索出一条“小农业大作为、小体量高附加”的“特”“优”农业产业升级之路,让富硒土壤“流金淌银”的梦想照进现实。

标准化打造“硒体系”

“以前,富硒农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上富硒产品良莠不齐,不利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闫立彪说,“推进富硒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是实现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

产业要兴旺,标准要先行。2022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富硒产业蓬勃兴起。依托山西农业大学、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农业大学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等,我市富硒产业技术科研攻关步伐加快。《阳泉市富硒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年)》通过专家组论证评审;富硒作物标准化生产、分级化认证、系列化开发及特异种质资源繁育等试验陆续展开;参与土壤中硒含量等级、富硒谷物、农产品中5种硒元素形态的测定方法等国家级标准制定;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制定富硒醋、富硒酒、富硒肉、富硒蜂蜜等生产标准……一项项工作的推进,助推我市富硒全产业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富硒农产品种植、加工、储藏等多环节的关键技术被逐一破解,从生产端到加工端再到销售端的行业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自从决定把富硒连翘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后,平定县东回镇洪水村连续几年在荒山荒坡补种连翘,扩大连翘种植面积,目前标准化富硒连翘种植基地面积超1200亩。今年一开春,他们又积极推进良种嫁接、连翘种植基地引水灌溉项目,继续提升基地建设规范化水平。“连翘本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嫩叶能制茶、果实能入药。富硒连翘茶、富硒连翘果更是‘身价’倍增。从种植到灌溉再到嫩叶采摘、果实收获,我们都有明确的生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俺村的富硒连翘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这几年,俺们的连翘系列产品走出了山村,销售渠道拓宽了不少。”洪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瑞全说。

产业化串起“延长链”

市富硒农产品展销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积极整合富硒产业、产品资源,线下展销、线上推广同步进行;引导“硒+紫砂器”“硒+陶瓷”协同发展,让富硒农业企业、紫砂陶瓷企业“联手”共进,升级农产品包装,为富硒“土特产”打入高端市场做准备;山西晋婆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建设富硒杂粮电商交易中心,与我市多家富硒农业企业联合打造富硒农产品“物联网”体系……近几个月,联通上、下游产业的一条链,正牵引我市富硒产业提档升级,让全市富硒“土特产”破圈突围,加速“走”上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餐桌。

全市富硒产业要想做大做优,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是必由之路。今年4月,我市2024年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公布,为全市富硒产业从业者绘制了目标明晰、举措有力的富硒产业发展“路线图”。“富硒产业良性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全产业链发展需要科学谋划、接续推进。今年,我市确定了建设‘一链一镇一区’的目标。”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岳润庆说,“其中‘一链’就是打造‘研究院+生产地+产业园+集散区’产学研联动、产加销贯通、多业态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架构;‘一镇’就是以平定县为中心,加快富硒产业专业镇建设;‘一区’就是打造富硒‘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的高效转化示范区。”

方向找准了、目标清晰了,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再陡的坡也能越,再难的坎儿也能过。依托山西农业大学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我市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构建“权威专家+本市技术团队+企业+合作社+基地”科研创新模式。立足资源优势,我市扎实推进10万亩富硒杂粮标准生产基地、6000亩富硒连翘标准生产基地、1500亩富硒薯类标准生产基地、2000亩富硒水果标准生产基地、300亩富硒蔬菜标准生产基地建设,启动实施“千万羽鸡、百万头猪、十万只羊、一万立方鱼”高密度智慧养殖项目,重点打造富硒鸡蛋、富硒肉类、富硒鱼类、富硒蜂蜜等拳头产品。此外,我市依托市海磊物流有限公司建设市级富硒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依托山西晋婆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富硒杂粮电商交易中心,地域特色鲜明、辐射能力较强、服务功能完备的富硒产品集散区雏形初现。

品牌化扩大“朋友圈”

5月中旬,平定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多家农业企业携富硒农产品惊艳亮相第七届上海国际农产品博览会。“桃河谷”牌富硒黑小米、“九州香”牌富硒小米、“蜂为媒”牌富硒蜂蜜、“嘎嘣脆”牌富硒压饼等荣获第七届上海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以平定富硒农产品为代表的“阳泉硒品”又一次大放异彩。

产业发展,品牌为要。当前,品牌概念已深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知名品牌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尺”。自去年年底市级区域公用品牌——“阳泉硒品”正式发布以来,我市通过品牌培育、平台建设、组织创新、商标注册、文化挖掘等方式,积极构建“阳泉硒品”品牌体系,富硒产品品牌化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

首批入选“阳泉硒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的25家企业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其中,山西晋婆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品牌化发展“战绩”可圈可点。晋婆婆天猫旗舰店单日销售额超10万元的截图、抖音直播间不断攀升的订单量、线上客户的好评留言……临近“618”购物节,山西晋婆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桑英姿频繁更新的微信“朋友圈”见证了她带领公司勇闯淘宝、抖音、小红书等电商平台的苦与乐。“成为首批‘阳泉硒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之一后,我们公司富硒系列产品的‘含金量’明显提高,富硒杂粮更是打入了上海、广州、深圳等南方高端市场。我们在扎实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扩大产品销量的同时,一直在学习其他企业在综合服务、网销供货、产品研发、资源对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去年,公司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一公斤精品小米能卖到80元。这段时间,我们铆足劲在冲刺‘618’电商大促活动,线上订单数量持续增长,仓库管理员每天加班加点发货。累是累点,可大伙儿觉得更有希望了。”桑英姿高兴地说。

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相伴而生、相互依存,没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不可能有好的品牌;没有知名品牌,产业很难做大做强。只有品牌化与产业化相结合,才能提高产业效益、增加产品附加值。闫立彪说:“‘阳泉硒品’区域公用品牌要想有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眼下,我们不仅要展开强有力的品牌宣传,还要加快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1+N’富硒农业产业品牌体系。走好品牌化发展路,富硒‘土特产’才能不断扩大‘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