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含硒)
推广硒产品丨普及硒知识丨传播硒文化
硒
Se
推进硒产业高质量发展
夏锡璠 湖北省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在全州统一规划下,州高新区及县市园区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州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明确定位,精准发力,建强硒食品精深加工“五大体系”。
一是全面推进了规划体系建设。省级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成了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的总规和控制性详规编制,拟建约4平方公里的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园。
二是大力推进了标准体系建设。我州参与起草制定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硒蛋白GB1903.28-2018》)已公布实施,全州已申报备案硒食品安全企业标准360个。
三是着力完善认证体系建设。整合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建设硒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年底有望上线运行。四是不断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共谋硒食品精深加工项目291个,组建了招商专班赴北京等大中城市举行招商活动。五是全面开展了品牌体系建设。
建议硒产业发展地区政府充分发挥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在推进硒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的重要载体作用,共同推动硒产业在平台建设、标准化建设、市场主体发展、科技创新和应用、市场监督管理、品牌运营策划等方面提质增效。同时,建议共同打造硒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将“中国硒产业发展地区领导人圆桌会议”作为其中的固定专项活动。
牵手宜春 共创未来
漆海云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近年来,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富硒产业,把富硒农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特别是把富硒产业作为引领宜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久久为功。
坚持以规划为先,做实“硒源”。为保障富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宜春市坚持规划为先,统筹推进。一是高位“谋”。二是规划“引”。三是深入“挖”。
以基础为重,做强“硒体”。坚持边谋划、边建设,着力抓好管长远、打基础、增后劲的各项工作。一是建基地。二是育主体。三是制标准。
以监管为要,做优“硒品”。我市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全力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化内功修炼,唱响富硒品牌。一是严监管。二是重宣传。三是壮品牌。
今后,宜春市将持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效益为中心、增收为目的”的原则,围绕“六园两带一区”目标,即:聚力打造集农业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大米、油茶、中药材、猕猴桃、食品加工、肉牛等六大富硒产业园,建设集富硒产品研发、加工制造、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天然富硒资源产业带和农、旅、养融合发展的富硒养生产业带,把宜春打造成知名硒产业发展示范区。
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一是深化区域合作。二是建设标准体系。三是强化质量追溯。四是开展技术交流。
硒为业 谋富民之路
杨永芳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2017年,江津区富硒产业产值达到55亿元,今年上半年,富硒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
标准生产全面推行。集中成片发展粮油、花椒等8大类富硒产业。建成30多个富硒特色产业示范场(园)。制定大米、豆类、水产、畜禽、茶叶等富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试行)。
品牌引领示范显著。制定《重庆市地方标准——富硒农产品》。区富硒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通过“双认证”。成功设立国内首个富硒产品认证机构,累计认证富硒产品已达56个,位居全国第一。大力实施江津农业品牌计划,发布“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福音”“骄王”“硒客来”“康崃硒”“四面绿针”等富硒特色品牌37个,富硒商标总数达到112件。
目前,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存量313个,重庆名牌农产品46个。销售体系日益完善。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基本建成区镇村三级农产品电商平台。对外合作日趋紧密。目前,已与中国农业大学组建“富硒产业教授工作站”,与重庆善硒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营养学会筹建“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建立德感工业园和白沙农产品加工园。全区参与富硒相关产业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超过3000家。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肖家邦 湖北省仙桃市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近年来,仙桃市把富硒产业作为提升仙桃市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扩大富硒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提升富硒产品质量,壮大富硒特色产业。
科学规划,营造富硒产业发展浓厚氛围。高规格组建机构、高标准制定规划、高精度地质调查、高强度宣传推介。
突出重点,把握富硒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培育龙头企业。立足富硒水稻、蔬菜、瓜果、水产等农产品开发,加大扶持力度,招大引强市场主体。建设板块基地。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使用,高标准推进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富硒品牌。发展特色小镇。着力打造以古村落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产业为基础的“郑场古村·富硒小镇”和“三伏潭富硒小镇”。
完善机制,确保富硒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落实扶持政策。制定了20条“真金白银”政策,全力扶持富硒产业加快发展。积极争取省级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调度资金,重点扶持富硒农产品开发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坚持省市合作,积极争取省地矿局支持,在全省率先实现富硒土壤分布勘测全域覆盖。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搭建富硒产业发展咨询专家库。推进融合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拓展富硒产业新业态。
高位谋划 推动硒产业发展
蒋胜雄 湖北省天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经过规划,天门市确立了“陆羽茶圣故里,平原养生硒都”的品牌传播主张,通过讲述天门的生态山水,把健康养生与“硒”相关联,同时,把“中国平原养生第一硒都”作为天门富硒品牌发展的远景目标。
利用富硒资源,做好产业布局。十三五期间天门市将在富硒水稻、富硒杂粮等产业开展富硒种养,着力打造富硒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经过两年的实践,我市已有30多家企业(合作社)参与富硒产业开发。
实现功能叠加,推动产业发展。建立富硒产业品牌营销“三个中心”。以市农业科院为基础组建天门市富硒研发中心,以市农产品安监局为基础组建富硒检测中心,以湖北领尚生态农业为基础组建富硒营销中心,“三个中心”已开展工作。建立富硒产业发展“产业联盟”。天门市由湖北领尚生态农业牵头,四海生态、天海龙等农业经营主体为成员,成立了天门富硒产业联盟。建立富硒产业发展“交易平台”。湖北领尚生态农业投资3500万元,建设了天门市富硒农产品展示营销中心、天门市三农信息大数据中心、天门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共谋“硒”业 唱响“硒”歌
徐世宏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土肥站站长
当前发展富硒农业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富硒产品质量,加快富硒产业发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建立富硒产业发展地区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每年至少会晤一次,通报各地区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项目,发动大型企业参与开发,推动民间资本跨区域流动、缓解富硒产业发展资金、市场等问题。
推动质量标准统一。各地要成立富硒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起草富硒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共同推进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实现全国富硒产业技术标准统一。
加强科研力量整合。在富硒产品研发、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富硒产品功能效用研究及硒与人体健康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整合资源,联合组建科研技术攻关团队。
共同开展宣传推介。各地在拍摄宣传片时,不仅要介绍本地发展情况,也要介绍全国和外省的发展情况。
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建立全国性的富硒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让富硒产品质量有保障。联合开展富硒农产品市场打假行动,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富硒农产品。
努力推进健康产业发展
杨建功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民政府硒办总农艺师
高位谋划,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吴忠市硒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硒产业开发办公室,总体谋划,全面推进。制定标准、规范运行。积极与中国营养学会和自治区国土厅合作,制定《吴忠市富硒农产品标准》《吴忠市富硒土壤标准》。
注册商标,打造品牌。坚持走品牌化的路子,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了“塞上硒都”和“丝路硒谷”硒产品集体服务商标和普通商标。强化管理,开展认证。组织成立“吴忠市富硒农产品认证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吴忠市富硒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办法》,强化富硒农产品认证工作。制定规程,规范生产。
依托龙头企业开展富硒生产技术环节探索,制定富硒水稻、小麦、苹果、滩羊、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建协会,抱团发展。成立吴忠市富硒农产品协会,有62家企业入会。
打造基地,示范带动。建立核心发展区,重点发展富硒大米、面粉、乳制品、清真牛羊肉和禽蛋等产业,建立拓展发展区,重点发展富硒小杂粮、枸杞、中药材、黄花菜等产业。打造富硒小镇,促进三产融合。吴忠市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方向,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富硒产业为重点,打造“吴忠市富硒农产品小镇”。
强推农旅融合发展
章文静 安徽省石台县人民政府县长
近年来,石台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依托“山水土气”资源优势,巩固发展富硒传统农产品,大力发展富硒食疗、富硒保健、富硒疗养等硒产业新业态。
编制完成《石台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以“生态硒都·养生石台”为品牌,以“壮大富硒产业、发展健康养生”为抓手,打造“中国富硒养生旅游目的地”。扶持天方茶业等本土龙头企业,引进南京红太阳集团、安徽绿加硒农业等企业,建立硒产品研发和生产加工体系,逐步形成硒茶、硒米、硒菜、硒蛋、硒果、天然富硒生命源水等系列硒产品。
制定“富硒有机茶”“石台硒茶”“石台硒米”市级地方标准,4个富硒产品取得有机农产品认证,6个富硒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石台富硒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石台硒米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正在申报。积极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打造“富硒氧吧特色小镇”,推出“富硒健康养生”游,“中国富硒第一村”——大山村年接待游客达 10 万余人次以上。
真诚邀请大家来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生态硒·养生石台”,亲近大自然,感受原生态,呼吸清新空气,品尝特色美食。
硒望开阳·黔途无量
李仕勇 贵州省开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开阳,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夯实产业基础,围绕总体定位、战略部署、空间部署、重点项目等硒产业发展核心内容,开展全县硒产业发展规划;正积极筹建贵州省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发布“开阳富硒枇杷”“开阳富硒茶”的地方标准。
吸引域外硒产品进驻开阳,支持域内硒企业和商贸企业在全国重点城市、特殊区域、缺硒地区开展硒产品推介、专营、直销、加盟连锁销售。壮大企业队伍,鼓励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富硒龙头企业。大力推动硒科普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支持开展科学补硒公益行动。用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战略等相关政策,用实“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名片。
开阳,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坚持创新创业联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富硒特色食品,严格把控硒产品品质和标准。以打造开阳富硒公共品牌为出发点,确保开阳富硒产品优质高效安全供给。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和区域带动强的开阳优势富硒特色产品品牌,迅速抢占市场高地,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形成“培育品牌、发展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机制。
科技引领发展硒农业
胡文科 湖南省桃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12年11月12日,桃源县人民政府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立项,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雒昆利研究员带队组成课题组对桃源县土壤、饮用水、粮食等进行了定点采样和检测分析。
科技研发,形成一批技术成果。从1998年开始,以高级农艺师颜送贵为代表的一批老专家经过20年努力,已取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7个市以上科技成果,64项生产技术规程被湖南省质监局发布为湖南省地方标准,特别是“土壤富硒+生物转硒”综合补硒技术,在全国同类地区形成一定优势。
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初具规模。近年来,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编印出版了多部专著,每年举办专题培训班推广富硒科学技术。现已形成“以富硒稻米为龙头,以富硒茶叶、功能油品为重点,以富硒果蔬、蜂蜜、黑猪、肉牛、蛋鸡、红薯、皇菊等为特色”的“1+2+N”产业体系。
聚焦“三农”,富硒科技扶贫有成效。桃源县委、县政府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充分发挥丰富的天然硒资源优势、独特的生物转硒专利技术优势和雄厚的农业产业基础优势,全面实施“硒+X”战略,坚持以富硒科技引领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以产业阻断贫困动因、激活发展活力。
推进硒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志忠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平安区的硒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散到聚,由园区示范到全域发展,逐步成为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和重要增长极。
坚持顶层设计,富硒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明晰。平安区按照“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的科学理念,大力发展有机硒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硒加工产业,初步构建了现代硒产业体系。结合平安特色优势农畜产品,制定《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农畜产品硒含量分类标准》。与省地勘局联合成立青海省高原富硒资源应用研究中心,开展富硒产品检测工作。
坚持富硒富民,富硒主导产业优势逐步凸显。坚持以园区为平台、基地为依托、企业为核心、品牌为导向,马铃薯、大蒜、燕麦、禽蛋、牛羊肉五大富硒全产业链已现雏形,金丝皇菊、苦荞、特色果蔬、油用牡丹、食用百合已具规模,反季节羊肚菌培育试种成功,中华钙果、富硒中藏药材培育进入关键阶段。依托富硒资源,打造健康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平安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业正蓬勃发展。
注重宣传,高原富硒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积极实施“高原硒都”品牌战略。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富硒产业发展和宣传推介工作。目前,全区从事富硒种养业和生产加工企业达24家,产品种类达30种,年产值1.2亿元。
做强生态硒产业
李珺 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富硒产品研发中心主任
强规划,抓落实,各方发力为富硒产业保驾护航。“十三五”期间,安康市确定富硒产业为全市特色支柱产业。
聚合力,抓创新,抢占全国富硒科技创新高地。自2012年安康市与中国农科院开展院地合作六年以来,富硒产品研发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步伐持续加快。今年7月,农业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试运行考评正式设立。
抓龙头,促培育,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紧紧围绕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生猪、富硒核桃、现代渔业、包装饮用水等特色产业,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安康国家级高新区,紧紧抓住龙头企业培育这个“牛鼻子”,扶大扶强,招大引强,形成了以阳晨科技、硒源油脂、和平茶业、正森饮料、垚森休闲肉制品为龙头的富硒食品产业集群。
重质量,树品牌,真正实现“中国硒谷”硒富安康。围绕富硒资源、富硒产品、富硒项目,我市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中国硒谷”地域品牌以及安康生态富硒产品宣传推介。
世界硒都网富硒好产品免费帮您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