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的优势)

硒宝 07-04 18:07 88次浏览

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的优势)-硒宝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从实际出发,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坚持“重绿水青山,稳步实现扶贫产业转型;重科技投入,稳健推进扶贫产业升级;重精准到户,稳定持续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坚持“三重三稳”抓好扶贫产业,探索出“2+3+X”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有条件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的优势)-硒宝网

一、重绿水青山,稳步实现扶贫产业转型

依托地域资源禀赋,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围绕市场需求,我县以保护绿水青山为己任,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稳步推进产业转型。

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的优势)-硒宝网

01

依托独特的地域资源禀赋发展产业。

我县地处秦巴山区,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汉江横贯其中,境内流长84公里,县域林木广袤,河流密布,土壤富硒,绿水青山遍布全境。特别是生物资源多样,野生拐枣历史悠久,仅百年以上古树就有100多棵,位于松树湾村的“拐枣王”树龄达500年以上。全国9个牡丹野生种群,我县就发现了2个种群,是牡丹宜生中心区。群众把绿水青山视作“金山银山”,自古就有栽植拐枣、牡丹、特色林果的耕作传统。

02

立足特殊的功能定位选择产业。

我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被划定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铅、锌、汞等矿产开采为主的“石头经济”支撑着县域经济发展,以烟草、黄姜、畜牧等为主的农业生产维系着农民收入。近年来,因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生态环保等限制,原有的产业已经与当前发展不相适应,必须选择符合产业政策的生态环保型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03

围绕广阔的市场需求找准产业。

我县发展产业不跟风,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确保“卖得出、卖得好”。既放眼国内国际大市场需求,又紧盯市民消费“菜篮子”、“果盘子”、“粮袋子”的小市场需求,把山珍变产业,把产业变产品,把产品变商品。

基此,围绕“绿水青山”作文章,逐步形成了“2+3+X”长中短结合的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思路,即:长抓油用牡丹、拐枣产业,规划到“十三五”末建设油用牡丹基地20万亩,拐枣基地50万亩,聚力将两项产业培育成为县域主导产业,解决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问题;中抓烤烟、生猪、魔芋三项主导产业;短抓特色林果、中药材产业、富硒菜产业,着力解决贫困户中短期增收问题。

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的优势)-硒宝网

为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每年整合捆绑1亿元以上资金扶持产业建设。截至目前,建设拐枣基地30万亩,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1.82%,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建设油用牡丹基地9万亩,发展规模位于全省第一;发展烤烟6万亩,牲畜出栏230万头(只),魔芋7万亩,中药材6万亩,蔬菜10万亩,长中短结合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稳步实现了产业转型。

二、重科技投入,稳健推进扶贫产业升级

坚持以产业高附加值、企业高效益、市场高端产品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用现代经营理念稳步推进扶贫产业升级。

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的优势)-硒宝网

01

坚持科技引领。

按照“一项主导产业、一所科研院校合作、一帮专家教授研究、一批高新企业参与、一支技术队伍服务” 的“五个一”产业科技发展要求,以高科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韩国庆熙大学签订了拐枣全产业链开发协议,聘请知名教授为拐枣产业开发顾问。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拐枣研发中心,为正科级规格,招录硕士研究生6名,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经费用于拐枣科研开发。先后邀请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育材、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延龙开展专题讲座;与西南大学签署了油用牡丹科技研发协议,联合研发油用牡丹从种植到加工技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支持企业开展产品研发。目前,由我县参与制定的全国第一个拐枣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已经完成,拐枣从果梗到籽粒的营养成分完成分析。吕河太极缘公司联合专业院校,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拐枣浓缩汁和拐枣功能饮料标准,城关金茂生态农业公司第一个获得了中国拐枣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02

建立营销网络。

按照“培育大龙头、带动大产业”的思路,采取引进一批、培育一批、改造一批的办法,着力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安康弘元生物公司在我县投资5.5亿元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建设年产5000吨牡丹籽油加工厂及牡丹花茶、牡丹化妆品、牡丹饮料等系列产品研发加工生产线,每天可以吃干榨尽100吨牡丹籽。北京强佑集团投资28亿元建设的15万亩油用牡丹综合开发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实施强强联合,引进九州集团与太极缘公司开展股权合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县发展拐枣深加工企业4家,生产的拐枣浓缩果汁、拐枣饮料、拐枣解酒口服液、拐枣降糖口服液、拐枣醋、拐枣酒等系列产品,已在国内市场独具名气。魔芋休闲食品、腊肉干、小磨香油、优质大米、土鸡(蛋)等一批产品走向全国市场。推进互联网+农业,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产品入驻京东、天猫等商城。目前,全县建立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 19家,年主营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家,去年全县农业加工企业实现总收入19.73亿元、利润1.45亿元,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市场流通为依托的农产品加。

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的优势)-硒宝网

03

打造地域品牌。

我县把品牌作为产品的卖点,转化为市场优势,坚持从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做起,大力推广拐枣套种油用牡丹、林下种植魔芋、稻田养鱼等生态循环农业,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筑牢生态优质产品基础。完成了无公害整县环评,通过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认定,先后认定无公害农产品 21个,有机和绿色农产品3个。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旬阳拐枣和狮头柑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拐枣被评为“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频频亮相央视、网络主流媒体,《旬阳小拐枣大产业》在中央电视台13频道作为扶贫典型报道,旬阳拐枣在中央电视台3套《万家邀明月 一起盼中秋》节目中展示亮相。“汉澜拐枣果汁”、“庆丰源小磨香油”等5个产品通过富硒产品认证,“祝尔慷”系列休闲食品、“康硒拐枣醋”、“拐枣王”酒被评选为“陕西十大金口碑农产品”,“鑫绿林”土鸡蛋、“隆科绿源富硒大米”等获得“后稷奖”。黄花菜出口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实现外汇634万元人民币,拐枣产品销往韩国、印度等国家,全县依靠品牌拉动产品提效25%以上。

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的优势)-硒宝网

三、重精准到户,稳定持续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解决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我县以党支部为引领,突出精准到户,紧抓主体带动,实现了有条件贫困户长效产业发展全覆盖,中短产业有选择。

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的优势)-硒宝网

01

精准规划,产业发展到户。

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两业的思路,围绕全县产业类型,按照每户贫困户发展3亩拐枣或2亩油用牡丹长效产业和一项中短期产业的标准,夯实“一到村四到户”(规划到村,项目计划到户、主体帮带到户、技术培训到户、物资扶持到户)五项推进措施,聚力贫困户产业发展,筑牢贫困户增收脱贫基础。目前,全县有条件贫困户发展种植拐枣8.5万亩,油用牡丹1.3万亩,烤烟1.1万亩、畜牧养殖6.9万头(只)、魔芋0.8万亩、中药材1.05万亩、蔬菜0.25万亩,林果建园 1.5万亩,贫困户户均实现栽植3亩特色林果园目标,稳定增收基础逐步夯实。

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的优势)-硒宝网

02

主体帮带,利益联结到户。

充分发挥党支部凝心聚力作用,把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等市场经营主体作为产业脱贫的有效载体,采取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销售等方式让贫困户与市场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实现稳定增收,坚持走“支部+X+贫困户”路子。突出“X”培育,制定了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奖补办法,按照带动帮扶贫困户数量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引导外乡创业人员回乡兴办实体参与扶贫,先后策划特色产业扶贫项目210个,组织产业扶贫招商会15次,动员返乡能人回乡创业兴办实体85个。目前,全县305个村(社区)实现了支部+x+贫困户模式全覆盖,培育形成“X”载体653个,其中农业园区131个,社区工厂34个,专业合作社215个,小微企业108家,电子商务165家,带动1.2万户3.8万名贫困群众受益。金河口社区党支部扶持致富能人周智国成立国桦生态农业合作社,建成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200亩,带动周边农户分散发展产业基地400亩,吸纳50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股,年收益率保底6%。同时采用“借棒还菇”的形式,将培育成熟的食用菌棒,分发到有劳动能力管理能力的贫困户经营,解决了8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帮扶带动1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富硒黄花菜的产品定位(黄花菜的优势)-硒宝网

03

村社合一,入股分红到户。

坚持把农村改革作为激发产业扶贫的新动能,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全县盘活集体林地、耕地、水域等资源510余万亩,分类进行了确权颁证。累计整合捆绑投入财政资金1.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9亿元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成立村社合一集体经济合作社470多个,吸纳8000多户贫困户持股入社,户年均分红0.39万元。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5年的52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158万元,净增1633万元,空壳村加速向示范村转变,为更好的组织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秦家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吸纳合作社成员 223 户,村集体筹措资金3万元帮扶30户特困户入股,享受分红收益,2017年入股群众人均分红超过千元,合作社从收益中拿出5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