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的富硒产品有哪些(硒有慈利官网)
湘大学子入慈利 调研产业新方向
(指导老师:田小文,公共管理学院通讯员:闫叶,商学院通讯员:吴昕玥)
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优化农业布局,突出发掘特色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农业品牌。近年来,互联网和农业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机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新营销模式。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
慈利县,素称“金慈银澧”,是“湘西门户”,也是“张家界的东大门”,资源繁多,物产丰饶。该县54%的表层土壤达富硒标准,天然富硒品位高,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了百余种含硒农产品。截至目前,该县已研发出拥有全国特色富硒农产品称号的“康添牌”富硒大米、“富硒红茶”等一系列知名品牌,被评为“中国富硒食品产业化基地县”“湖南省富硒产品开发示范县”“湖南省补硒工程先进县”“湖南省‘1223’富硒工程实施先进县”。
对此,湘潭大学团委社会实践部赴张家界慈利县暑期调研团将聚焦于慈利县特色农产品,探究如何依托本土特色,打造农业品牌体系,提升优势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汲取经验,深刻学习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助推乡村经济建设,并深入挖 掘其尚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方案优化完善,助推乡村振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团队于7月12日顺利抵达慈利县并展开了调研。7月13日一早,调研团的全体成员便开始在酒店会议厅规划的行程安排,对各项工作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安排,并对研究问题和对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酒店会议厅讨论行程安排)
经过多轮研讨并结合当地实际,团队将本次调研分为四部分:首先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做基本了解和调查,然后联系当地政府展开研讨,对慈利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再对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案例进行采访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最后进行资料整理和复盘活动,调研结果进行总结。
对行程做好具体安排以后,当天下午,调研团成员便开展了他们的调研工作。调研团成员顶着炎炎烈日,来到慈利县城街上,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采访交流。成员们分别对当地酒店的工作人员、洞溪七姊妹门店老板、硒农园菜市场的商家以及其他当地居民进行了采访。
(图为硒农园菜市场阿姨为调研团成员介绍剁辣椒)
(图为调研团成员对洞溪七姊妹门店老板进行采访)
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调研团的成员了解到慈利县当地特色农产品多种多样,除湘西腊肉远销全国以外,还有剁辣椒、红薯粉丝、葛粉、红糖等也备受外地游客的喜爱,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农产品销售遭虽受到一定的打击,但慈利县政府通过采取相关对策如在2020年联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硒有慈利”品牌推介会、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等,使当地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品牌不断崛起、农业企业也快速增长。
“张家界是旅游城市,很多客人来这边旅游都会带一些土特产回去,疫情旅游冷淡后产品销量下去了很多。除了疫情,电商的崛起也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大家都喜欢上网买东西。”而当被问道疫情对产品销售的影响时,硒农园菜市场阿姨的语气明显低落了许多。
在信息时代,“科技”列车疾驰而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变,它们在给我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走了老一辈人的牵挂。一座座高楼大厦像一把剪刀,割裂了人们同土地的联系,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工厂中行色匆匆的人是不是多了几分空虚?乡村中默默守候的老人是不是少了几分生气?随着上一辈人的老去,还会剩下多少手艺的痕迹?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商模式更是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人们也应该意识到,要在时代洪流中向老手艺人伸出援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产业的各个方面做好规划,才能守得住农村发展的新希望,开辟致富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