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来中国买富硒产品(日本富硒水杯)

硒宝 07-03 18:14 42次浏览

口述:薛遇芳

整编:依然

日本来中国买富硒产品(日本富硒水杯)-硒宝网

近两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有机食品”也成了一个很热的词汇。但什么是有机?什么是真正的生态有机食材?如何才能购买到?这些问题让消费者感到很迷茫,也走了很多弯路。

从广义上讲,有机食品通常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转基因技术等的农产品及一些无添加的加工品。有机在各国都有相关的认证标准,在中国,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做有机认证。

另一方面,有些生产者一直使用有机标准甚至高于有机的标准来种植生产,但并没有申请有机认证,这些产品更多的靠消费者及相关组织亲身去寻找,考察和了解。

日本来中国买富硒产品(日本富硒水杯)-硒宝网

3月16日晚净土合作社的创始人薛遇芳老师做客安否直播间,根据自己7年探访农场的考察和采购经验,对于购买真正生态有机食材可能存在的误区进行了解读。薛老师提醒消费者购买真正的有机生态食材,要规避以下的18个误区:

误区1:凭地理标志产品、著名产地、核心产地、朝廷贡品等标签来采购。

把地理标志产品、著名产地、核心产地、朝廷贡品这些带着各种标签的产品等同于有机安全食材,而这些标签其实和食品本身的安全没有一点关系。比如地理标志产品。只是证明出产自特定的地域,而所谓的朝廷贡品这样的概念很多都是在讲故事,谈概念,与产品的生产方式没有一点关系,照样可能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很多厂家商户为了产品热销,通过这些标签来做一些不负责任的宣传,误导消费者。

如这几年被热炒的云南三七、宁夏中宁枸杞、五常大米,虽然区域品牌出名,但在生产方式上运用有机方法种植的却很少,不用有机方式种植一样卖得火。

误区2:凭名人背书或各种媒体的广告来采购。

很多产品会花大价钱在媒体上做广告,邀请名人、大咖,网红,明星代言做广告,在宣传时,常常会告诉消费者你看xxx也在用我们家东西,我们上了xx电视台等。这同样不能证明这个产品的安全性。诸如这两年曾经火过的X橙,X桃,X苹果等,这些产品大多都不是采用有机方式生产,并不能因为背后有一个大佬背书,就认为是真正的有机产品。

误区3:口感决定一切。

很多网络上和市面上销售的水果,味道很甜,销售商经常会用测糖仪测糖度,以表示水果很“甜”。但其实甜度只是一个单一指标,使用很多非天然的方法也能提高甜度,甜并不代表安全。真正的有机生态水果,更看重甜酸比,滋味醇厚,层次复杂,饱满融合,自然的味道,越是自然生长,较少人工干预的,口感越丰富,味道越自然,后期不会产生杂味及口干等异常感受。

误区4:看外观。

菜市场上很多菜有虫眼,摊贩就说菜是自己种的或是有机蔬菜,因为不打药所以才有虫。可事实是并不能因为有虫子或是长的丑就证明这个产品是安全的有机的。丑苹果,虫眼蔬菜不一定是没上过药,也有可能管理不到位,初期虫害没控制住。又比如冰糖心苹果虽然甜度很高很漂亮,也并不代表它没用化肥农药,它的形成原因是昼夜温差大,采摘时间晚有关,不代表高品质。

同样,漂亮的不一定就是上过药的。很多农人经过多年的摸索,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对防治病虫害越来越有心得,土壤养护的也越来越好,产出的很多产品就看起来很漂亮也很好吃。

误区5:闻味道。

很多人习惯来闻香识品,这个和口感是一个道理,并不是闻起来香就是好的,就是安全的。最典型的比如大米,米香和品种、产地、新鲜度有很大的关联,有的米好吃,但香气却并不明显,有的米香气很浓,味道却寡淡。更有很多带有浓烈香气的大米,有可能被不良商贩加了香精,人为造出了香气。

日本来中国买富硒产品(日本富硒水杯)-硒宝网

误区6:迷信偏远山区,深山老林等鲜有人至的地方。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产品宣传自己来自偏远山区,人迹罕至的地方,以此证明自己的安全性,但用地理位置来背书安全也是不可取的,再远再贫穷的地方,也一样会有和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只是量多少而已。

我曾经去过四川通江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沟,车也很难到达,需要人翻过两座山才能到,有一个老人自己在那里种植谷物,我问老人用不用化肥农药,老人说:“从来不用,一个是这里地力本来就好,一个是虫子也少,所以没有必要用。”但我后来又随口问了一句: “您用不用除草剂”,老人说“那个要用,要不这么多草怎么办?这个东西只是杀草,又不杀稻谷。”

对于一个食材安全的考察,是需要全方位的,稍不小心可能就会漏掉一些细节。

误区7:亲戚种养的都是有机生态的。

经常会有自己朋友送来一些杂粮、鸡蛋或者家禽等等,说是亲戚种的或者养的。但亲戚种的养的就一定是健康安全的了吗?没有看到生产过程,就不能确定它的安全性。主要很多时候我们的亲戚也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生态有机?什么是真正的安全?或许他从来不认为某种除草剂或者调节剂是有问题的。

误区8:进口产品都是有机生态的。

有时候我们还是有一种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心态,认为既然中国食品问题多多,那么食品品质监管相对严格的进口产品就都是安全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食品标准,在一些食品的生产上也会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比如美国的猪肉养殖是允许用瘦肉精的,俄罗斯黑蜂椴树蜜,那里冬季很长,是否给蜜蜂喂白糖,需要打个问号;日本和牛是谷饲的,这样肉质才会油润嫩滑多汁;加拿大的的芥花油本身就是转基因产品等等。

误区9:出口产品都是有机生态的。

出口产品都是安全的吗?那也未必,主要要看出口到哪个区域哪个国家。日本,欧洲还是非洲?比如非洲对于产品品质就要求较低。即使是对食品安全要求较高的日本,也不一定完全是有机或无农残,因为日本的食品安全标准也有很多层次。

误区10:功能性食品都是有机生态的。

经常会在一段时期内冒出很多热门和神奇的功能性产品,比如三七、玛卡这样的被神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基本靠概念炒作,本身可能会有一些功能性。但并不是说因为有功能性,就不会用农药化肥除草剂。

误区11:富含神奇元素的产品都是有机生态的。

市面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食品,会在显著的位置的标明富硒,欧米伽3,花青素,抗氧化多酚等微量元素,很多厂商以此为噱头进行大规模的推销宣传。但富含微量元素就一定都是安全的吗?答案是微量元素和食品安全真的扯不上关系。拿富硒食品来讲,有些产品是生长在富硒土壤中的,但也有很多产品的硒不是土壤里吸收的,而是生产者通过喷洒叶面肥的方式来增加微量元素含量,这种产品农化除不可避免,单一营养元素高了,农残可能也会很高。

生命是靠干净,富有生命力的另一完整生命体来滋养,不是靠某单一营养元素。

误区12:大规模、上万亩的大型规模农业都是有机生态的。

很多地方打造万亩土豆、蓝莓示范园等农业设施项目,规模很大,很多是示范园区,精品工程、面子工程。规模型的农业,因为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缺乏生物多样性,病虫害不可避免,使用农化的几率也会增高。

日本来中国买富硒产品(日本富硒水杯)-硒宝网

误区13:山里养的猪和鸡都是有机生态的。

很多人认为山里养的跑山猪或者溜达鸡就一定是生态。山里环境会好很多,但只凭借环境来判断,也会漏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饲养量大,也为了保证出栏率,可能也会喂市面购买的不知来源的饲料,为了防止得病,也会使用抗生素等。

误区14:24小时互联网摄像头监控就一定是有机生态的。

有的农场为了证明自己是安全的,会在农场安装互联网摄像头,让消费者可以随时观看生产过程。但摄像头监控的范围毕竟有限,有些不良生产者可能从其他你不注意的一些时间段或者一些环节去添加农药,比如有可能从下面的灌溉水里面加药。

误区15:有检测报告的就一定是有机生态的。

有检测报告也不一定就是有机生态的。要仔细查看是哪种检测?检测项目都有哪些?很多快速检测仪对农药的检出范围有限;另外检出限很低,产品一般也只是达到无公害标准。

误区16:迷信老字号。

市场上部分老字号加工的熟肉制品,豆制品,暂且不说肉和黄豆本身的品质,很多都添加了添加剂。又比如北京X老字号糕点使用植物黄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误区17:迷信专家。

专家说的不一定都有道理,要辩证的去看专家讲的东西,因为很多专家只是从单纯从营养学或某个层面来判断问题,但对于食材的种植养殖却并不熟悉,也没有做太多考虑。比如X京城知名医院的知名营养专家在电视节目上说柴鸡和笼养鸡在营养上是一样的,但他却未考虑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的问题,如果他去一些规模化养鸡场看看,估计就不会得此结论了。

误区18:盲目相信扶贫救困的产品。

我们经常会看到媒体上或朋友宣传XX地方产品丰收,但因为没有市场因素产生滞销,含泪扔掉,喂牲口等等。这些报道或宣传,从道义上值得同情,单却不能作为它是有机生态产品的证明。很多滞销的产品一样是用普通方式来生产,化肥农药除草剂一个也不少,我们往往在感情上倾斜了后却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安全。比如去年X老区的枣滞销,媒体上有很多报道,说农民穷的用不起化肥农药,但其实从照片上看枣树生长的环境,就能初步判断出使用了除草剂,后期枣在运输和储存环节也出了很大问题。扶贫救困,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也要尊重事实,更不能欺骗消费者。

日本来中国买富硒产品(日本富硒水杯)-硒宝网

以上18大误区会经常出现在现实生活的产品购买场景中。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五常大米都不是有机的也不对,很多功能性营养产品可能也会用生态种植方法。

对于所有产品一定要详细了解,不能单凭上面18项就认定是不是好产品,也不要被华而不实的宣传蒙蔽了双眼。尽可能的去考察或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认清食物的来路,关注种养殖的基本点,是找到好食材的根本大法。做到理性购买,吃得健康,在吃中擦亮眼睛,增长智慧。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