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富硒之都的硒产品(富硒产品)

硒宝 07-03 10:19 64次浏览

7月的恩施,天蓝、水净、山青,3972平方千米的恩施大地,处处青翠欲滴、郁郁葱葱,这带着泥土清新的绿色在云雾中流动,好一派“仙居恩施”。

这得益于恩施市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培育壮大生态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恩施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湖北省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称号。

护住青山绿水,撑起发展底气

山青水秀,是恩施的标签,深深烙印在每个来到这里的游客心中。恩施市守山、治水、护田,坚守绿色,全方位出击。

要使青山常在,必须从源头守护绿色。“恩施的生态是原始之美,我们在精心呵护的基础上,还要对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进行治理,从砍树变成看树。”恩施市林业局负责人说。

近年来,恩施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5.4万亩,257万亩天然林得到全面管护,天保工程封山育林面积38.2万亩,严厉打击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今年1-6月,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76起。

守住绿色,还要扩大绿色。今年以来,该市共完成营造林28.87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60万株,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3.7万亩,创建绿色示范乡村15个。积极推进绿满荆楚行动,造林6.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42%。

保护全市的水资源,就是保护恩施人民的生命线。今年1月,《恩施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省级初审,并被确定为全省首批13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

世界富硒之都的硒产品(富硒产品)-硒宝网

“不治理好就对不起子孙后代。”

恩施市围绕“水更绿”做文章,共设立174个监测点,对清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水体和沿岸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建成水位站、水量站331个,实现了水清监测信息动态化;持续开展清江干流及龙洞河、高桥河等支流的综合整治,对清江河道进行了全面清污,有效地改善了辖区河流流域环境。

启动实施带水河龙马集镇段治理、大龙潭饮用水源地保护、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大峡谷景区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工程,通过项目建设,全方位保护清江水资源。

“几亿元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投资被拒之门外,拒绝高耗能、重污染企业落户,值得!”恩施市态度很坚决。

坚守“绿色底线”。恩施市委、市政府打绿色生态牌,宜开发则开发,以恩施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六角亭生态工业园、龙凤低碳工业园、金桂大道商贸物流中心配套设施,完善新型工业绿色发展平台。

青山绿水,优良生态就是恩施市最大的资本和底气。

打响生态品牌,扩大发展引擎

5月1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芭蕉侗族乡枫香坡侗寨调研时,看到群山叠翠,茶山层层,赞美道:“还真有仙居的意境呢,我都不想走了。”

生态是恩施最大的优势,生态是恩施最大的品牌,更是恩施发展的最大基础和依托。

如何充分发挥生态这个最大品牌?

恩施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恩施市擦亮恩施大峡谷、恩施玉露茶、恩施女儿会“三张名片”,建设世界硒都、中国相亲之都、中国生态休闲养生之都显示出恩施生态独有的特点。

6月,第三届中国富硒生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十大富硒榜颁奖典礼在中国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大会组委会授予恩施市“中国十大富硒之乡”称号,同时,“恩施玉露”和“恩施盛硒”荣获“中国十大富硒品牌”。

7月,“恩施玉露及图”商标日前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7月,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出炉,恩施大峡谷风景区榜上有名;还是在7月,恩施市沐抚办事处荣获第二批湖北旅游名镇。

依靠“世界硒都”金子招牌,恩施市提升绿色产品硒元素附加值,以“三园一中心”为载体,突出一个产业(绿色生态)、两个支点(生态旅游,富硒绿色)、两大空间(平面调优产业结构,立体发展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中国硒谷。目前,已入驻企业20余家,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品牌,生态就是发展的强大引擎。上半年,恩施市干茶产量7737吨,其中名优茶产量3975吨,春茶实现收入7.97亿元,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0.82亿元、9.43亿元,跻身全国茶叶品牌60强。前6月,恩施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32.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95亿元。

激发绿色动力,引领发展转型

世界富硒之都的硒产品(富硒产品)-硒宝网

如何让“绿树青山”变“金山银山”?

恩施市以“勇当武陵山排头兵、当好全州龙头、市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生态功能类县市前列”为目标,坚决依托生态优势,激发绿色动力,释放生态红利,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群众有了“收获感”。

“恩施市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服务综合水平,上半年全市旅游业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恩施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恩施市旅游依托生态优势提质增效,恩施大峡谷国家5A景区创建成功,沐抚省级旅游名镇顺利验收,中国硒都茶城、盛家坝小溪、林博园国家A级景区创建和龙马风情小镇国家4A级景区策划、规划工作正加快进行。

坚持以“世界硒都·养生恩施”品牌对接全国“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战略,上半年恩施市迎来河南、新疆、北京等地共8趟旅游专列;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全方位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升级版,1至5月,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32.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95亿元。

生态和发展都是底线,打资源牌,走特色路,就是恩施市的办法。

“加入合作社后,我种5亩蔬菜年收入就有四五万元。”这几天,红土乡村民谢军十分忙碌,自从加入合作社以后,他种的蔬菜再也不愁销路。

绿色不仅是美丽风景,更是发展资源,是群众致富的出路。恩施市在资源开发、利用、转化上做足了文章。

打造生态农业。恩施市科学有序流转土地,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因地制宜地发展蔬菜、茶叶、药材等。全市特色蔬菜总面积32万亩,其中商品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新建林(药)业产业基地52931亩,林(药)产业产值达到13.4311亿元;新建茶园2.2万亩,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32.5万亩,春茶实现收入7.97亿元。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达到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79家。

世界富硒之都的硒产品(富硒产品)-硒宝网

分享旅游红利。富裕起来的山区农民将闲置的农房腾出来,供城里人休闲观光、度假养生。望城坡村、二官寨村、双河岭村、戽口村等养生养老村庄,每逢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真正实现“村村寨寨是景区、家家户户成宾馆、人人个个做旅游”,更多的村民分享旅游的红利。

建设美丽家园,改善发展基础

4月27日,恩施市盛家坝乡二官寨、太阳河乡双河岭两个村被命名为湖北省第四批“宜居村庄”。2011以来,恩施市已有7村获此殊荣。

恩施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把“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五大专项治理落到实处,建设美丽家园,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将美丽家园建设全方位推进。

五个专项行动关乎民生,恩施市要切实履行好“首善之区”的责任,敢于担当。在“城乡更美”五个专项行动动员会上,恩施市的态度坚决。

为打赢“扬尘管控”这场持久“攻坚战”,恩施市相继投入1800余万元购置机扫设备33台,全面落实“两洗扫两保洁”精细化作业模式,实现了全天24小时路面保洁。新增专业冲洗设备,对重点路段、工地进行喷雾压尘作业;坚持“六不开工”、“五不上路”。

与此同时,该市加强“一江两山”治理,持续实施治堵保畅、治噪保静、治污保洁等行动,改善人居环境。

污水处理城区、乡镇并重。

恩施市大力实施城乡污水处理工程,红庙污水处理工程即将投入试运行,大沙坝污水处理工程正在编制可研,城区排水(排污)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沐抚办事处、白杨坪镇、三岔乡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在筹划招商引资。

市财政拿出500万元用于乡镇集镇垃圾清运外包服务,另投入5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设备购买、设施建设、运行工作经费,全市垃圾收运体系不断健全。

一面是生态保护,一面是农民生活需求。能源是关建中的关键。

恩施市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投资建设小沼工程总53处,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33处,正在建设的20处,让村民在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又节约了燃料成本,并为农作物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有机肥源,每亩可增产达20%以上。

小水电建设、新能源开发、天然气利用,恩施市清洁能源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开发力度越来越大,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

民生要改善,产业要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是关键。

该市有力有序推进绿色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共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公路9条205公里,“一路绿色、一路风景”的生态旅游公路基本建成。

2015年,恩施市新开工重点项目34个,续建重点项目84个,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6亿元,涵盖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项目和社会民生项目。

该市谋划包括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服务、现代商贸物流在类的99个投资过亿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625亿元。其中,正在推进前期工作的重点项目92个,预计总投资277亿元,大山顶风电、恩施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开工。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