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硒食品精深加工)
端牢富硒“金饭碗” 做好安康“土特产”
—安康市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中国科学院雒昆利教授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你们安康是抱着金饭碗讨饭”。我明白雒教授说的“金饭碗”是指安康在国内数一数二的天然富硒生境。的确,天然富硒资源是大自然赐予安康最珍贵的礼物,安康被誉为“中国硒谷”。然而,安康富硒产业自1978年紫阳县开始硒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至今已40余年,纵向看,全市富硒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横向比,短板弱项显而易见。
如何端牢富硒“金饭碗”,做好安康“土特产”?如何加快推进安康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初浅对策建议。
全市富硒产业初具规模
企业集群基本形成。全市富硒农产品基地超500万亩,培育富硒农业园区1530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99个;培育规模以上富硒食品加工企业255家,建立工业加工园15个。“龙王硒泉”“富硒挂面”“富硒黄酒”等一批以硒赚钱产品示范效应逐步显现,尤其是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已成为国内富硒水行业引领。
富硒科研得到提升。我市自2012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地合作以来,已建成4个国家级、6个省级富硒产业科研创新平台,中国富硒产业研究 院、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先后落户安康。建立了3个富硒产业院士工作站、26个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富硒科研人员700余位。以中国农科院为主的国内45位顶级专家领衔,组建了17个富硒科研创新团队,形成了“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的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富硒产业写入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并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2021年省政府将富硒食品作为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成立了市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19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专门设立了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统筹全市富硒产业发展工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制定了《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富硒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08年首次把富硒食品产业确立为全市支柱产业,2013年市委三届四次全会把富硒食品产业列入六大主导产业之一,2015年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把富硒食品拓展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2019年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打造富硒产业千亿产业链”,2020年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富硒产业具备成为立市之业的基础和潜力”,要推动富硒产业率先突破。富硒产业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首位产业提升到立市之业,全市富硒产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在产业恢复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的形势下,安康富硒食品实现产值482.32亿元,综合产值达760亿元,富硒产业已成为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全市富硒产业短板弱项依然明显
发展基础不足。全市富硒产品种类多,总体规模较好,但富硒种养与深加工还未形成集群效应,特别是在高附加值富硒精深加工产品、富硒生物医药等方面还很薄弱。
推进机制不力。县区还未正式设立富硒产业工作机构,工作运行机制不够顺畅;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等分散,没有聚焦,没有形成合力。
链主企业弱小。缺乏规模大、实力强、有影响的因硒赚钱的链主龙头企业,缺乏在国内市场叫得响、竞争力强的领军品牌,这是富硒千亿产业链建设最大短板和瓶颈。
支持政策乏力。一些发展富硒产业配套政策因为资金等问题未能落实到位,对市场主体在富硒园区建设、富硒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激励支持不够。
加快全市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提高认识,增进共识。近年来,富硒产业发展在全国已呈星火燎原之势。习近平总书记四年五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富硒产业,其中两次直接关心安康富硒,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市富硒资源是最具独特性和比较优势,是安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首选产业,这一点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要加强各级干部富硒专题培训,加强企业富硒知识培训,进一步增进发展富硒产业共识。要广泛深入开展《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学习宣传与贯彻实施,激发社会资本更多参与富硒产业。要开展经常性地硒科普,积极推进富硒户外广告、富硒影视、富硒博物馆、富硒文化公园等建设,营造富硒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完善机制,加大支持。要抓住富硒食品纳入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契机,夯实富硒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措施。重点县区、重点镇要设立富硒产业工作机构,组建富硒产业协会、联盟等,不断健全完善富硒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要制定出台有“含金量”支持政策,对富硒产业园区、富硒科研创新平台、富硒科技成果转化、富硒预包装食品制造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奖励。要积极探索部门“涉硒项目”有效整合,向链主企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聚焦。
产品第一,企业为要。培育壮大富硒产业,要树立“产品第一、企业为要”的理念,富硒产业既要有标准化、规模化的富硒企业,更要有品牌靓、叫得响的富硒产品。要聚力链主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多层面,优先支持富硒食品重点产业链省级链主企业以及六大富硒主导产业市级重点企业。要聚势富硒品牌打造,把已有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近几年我市争取的“安康富硒茶”等公用品牌有效链接,优势叠加,同时要通过靶向精准招商,寻求大企业大品牌支持与带动,不断提高安康富硒产品品牌市场知晓率和美誉度。要聚焦富硒产品精深加工,加快解决富硒产品精深加工瓶颈问题,加大帮助富硒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和市场拓展,不断提富硒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争取尽快诞生安康富硒食品制造亿元企业、十亿元企业。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富硒产业涉及学科领域广,技术要求高,必须坚持科技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要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务实合作,支持来之不易的“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富硒食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富硒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促使其尽快成为全市富硒产业的科技支撑。要用好省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惠企政策,指导帮助企业创建富硒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四主体一联合”、企业技术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企业承担省市富硒科技项目,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通过编制池、编制备案、高薪待遇等方式引进学术带头人、博士,积极推进市政府与安康学院或省内高校共建硒产业学院、联合培养富硒专业硕士等,加快富硒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长
按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