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硒半年后的反应变化(补硒好转反应什么时候出现)

硒宝 06-26 10:28 57次浏览

补硒半年后的反应变化(补硒好转反应什么时候出现)-硒宝网

补硒半年后的反应变化(补硒好转反应什么时候出现)-硒宝网

摘要: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农村养殖户中时有发生,如果延误治疗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不小损失,笔者采用氟苯尼考注射液联合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混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单细胞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单细胞原虫属附红细胞体属,实际上是一种寄生虫。该寄生宿主的历史非常悠久,分布非常广泛。附红细胞体病具有人畜共患特性,易感动物包括人、猪、牛、羊、鸡、兔等动物。该病在我国已超过20年的历史,且在近几年的感染较为严重。其中以猪场的感染及其损失最为严重。据统计,猪附红细胞体细胞体病的平均发生率为15%~20%,平均病死率为50%~60%,最高病死率已经超出70%。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发生率甚至高达70%。该病的平均潜伏期为3~20d。由于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经济效益及健康发展。研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对降低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

2020年10月接到安龙县钱相街道三道墙村一村民报告,他家有2头肥猪吃食不好,开药打了几针不见效果。笔者出诊查看。主诉:该猪已发病有3d,到附近兽药店开了“注射用孢噻呋钠”,按照一次量1g/头猪进行肌注,1针/d,2d后不见好转,病情出现加重现象,每天食量只有正常时的20%,粪便有时干燥,有时拉稀。

笔者查看,两头肥猪都在140~150kg,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眼结膜发黄,鼻镜发干、耳根部发红,猪腹部皮肤发红,殿部和背部出现红色斑点,尾梢、耳梢瘀血,耳廓边缘发紫,腹部皮肤有大量青紫色瘀斑。测量体温在39.5℃。

2 诊断

根据畜主用药后的临床症状,结合近期本地流行病学情况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再结合药物治疗措施收到的疗效得出诊断。

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取发热病猪耳尖部位血做直接检查或涂片检查。检查方法如下:①直接检查:取发热病猪耳尖部位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后预热至38℃。加盖玻璃片后放置在油镜下观察。若见病原体形态呈逗点型形、球形、杆状、颗粒状,且附着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呈刺状,且病原体在血浆中呈游离变化状态,即可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感染;②涂片检查。取发热病猪耳尖部位血1滴,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再用姬姆萨染色。染色后放置在油镜下观察,若见紫红色或淡蓝色病原体,且附着于红细胞上。最后再用实验室ELISA方法或ELISA检测试剂盒测试,加入酶标记物后酶标记板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后,洗去结合的抗体和其他成分后,在孔中加TMB底物液,酶反应形成蓝色产物,深浅与样品中特异性抗体含量呈正相关时即可确定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

3 治疗

3.1 用药

20%氟苯尼考注射液肌内注射,一次量,0.1mL/kg·bw,每隔48h一次,连用2次;3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静脉注射,一次量,0.167mL/kg·bw,1~2次/d,连用2~3次。笔者采用氟苯尼考注射液联合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混合肌注。按0.2mL/kg·bw,1次/d。第1天中午用药后,下午和晚间观察病情稳定,第2天早上背部和侧面皮肤紫色块状明显。第2天用红外灯加强圈舍保温并连续用药,第3天后食量比前几日有所增加,喜食青绿菜叶。第4天用药后,下午食量恢复正常,皮肤红斑消退。第5天停止用药,猪病得到治愈[2]。

3.2 用药

1)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肌内注射,一次量,0.05~0.1mL/kg·bw,每隔3d注射一次,共注射2次;三氮脒肌内注射,一次量,3~4mg/kg·bw,临用前配成5%~7%的溶液,1次/d,连用3~5d。

2)10%盐酸多西环素100g与氟苯尼考粉500g,与饲料混入,群猪1次/d,连续投入30d。

3)饮水中添加适量食盐、葡萄糖、碳酸氢钠;仔猪肌内注射右旋糖酐铁补充铁元素,同时补充适量微生物、硫酸亚铁等,提升猪机体免疫力、抵抗力;感染严重的病猪采用10%盐酸多西环素1,000g加氟苯尼考粉500g拌料,配合强心补液,预防继发性感染。

4 预防措施

4.1 预防原则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受应激反应影响较大。一部分携带附红细胞体的生猪并不会表现临床症状,而是在应急反应作用下导致免疫力降低,进而感染发病。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第一原则就是控制和减少不良应激的发生,加强营养管理。如在转运、转群前药物干预。第二原则是切断传播途径。如加强免疫、注射工具的消毒灭菌等。第三原则是消灭传播媒介。如通过消毒减少或杀灭疥螨、血虱等活体传播媒介。第四原则是对症处理,即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如缺铁补铁,缺硒补硒。

4.2 预防措施

1)入秋后昼夜温差大,猪容易受凉,免疫抵抗力减弱。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容易发病。养殖户入秋后要加强猪舍防寒保暖,减少应激及组合应激反应的发生。

2)严禁用洗猪肉水或餐馆潲水直接喂猪,相关器械用后要用酒精或沸水进行高温杀毒,外出交通工具进出猪场也要严格进行消毒。防止因注射器、阉割外科手术器械、断尾钳等交叉传播。如注射药物、免疫接种应使用一次性针头。剪齿、剪耳、断尾、阉割的器械及工具应严格仔细消毒,确保使用前为相对无菌状态。对于猪场内外,也要加强消毒,来控制传播。

3)附红体对干燥和化学药物比较敏感。经常保持圈舍干燥,杀灭蚊虫,防止媒介昆虫传播。定期用一般浓度的消毒剂进行定期消毒。

4)日常管理和治疗病猪过程中,应注意有意识的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途径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母猪分娩在专区进行,接产操作应佩戴一次性手套;②隔离病区由专人负责照料及管理,进出隔离病区及其他病区前要仔细消毒,并严格执行检疫流程。

5)转群药物干预及应激防治。猪群在转运、分娩、严格、断奶、换料、转群、免疫接种等环节中,容易发生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在进行以上这些活动前,可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粉,预防猪群应激反应的发生。

5 体会

近年来,养殖户都有一定文化水平,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掌握了一些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家畜发病后往往通过观察大体症状后到兽药店开一些药自行治疗,对一般畜禽的常见疾病的治疗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一些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容易出现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家畜发病后一定要请专业兽医人员出诊,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略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