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补多了会怎么样(补钙会补过吗)
刘老师今年70岁,因患骨质疏松,不小心摔倒竟造成了骨折,住院治疗半个多月。出院后,她担心再次发生骨折,没跟医生商量就让女儿买了许多钙片和钙制剂来吃。但是半年之后,刘老师出现了腰痛、血尿,到医院一检查,竟患上了肾结石,血钙浓度也大大超过了正常值,医生说这与她大量补钙有关。如今,国内关于中国人缺钙并需要补钙的广告非常多,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对钙剂的消费更是趋之若鹜。那么,这样补钙到底对不对?怎样补钙才科学?
骨质疏松症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疼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致残甚至致死。正因为老人们对骨质疏松心存恐惧,再加上广告上对补钙作用的夸大宣传,使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认识上存在着3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疗骨质疏松,是没有道理的。
补钙和维生素D确实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但希望仅用补钙的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都是不科学的。骨质疏松症是需要治疗的疾病。如果老年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了,必须要听从医生的指导,还要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些骨质疏松患者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也就是生了别的病,然后导致了骨质疏松,比如甲状旁腺肿瘤等,这些患者需要首先治疗原发疾病,否则补多少钙也没有用,甚至加重病情。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每天补充的纯钙量要达到1000毫克,这个补钙量包括饮食中的钙和额外补充的钙剂。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作者:马帅 北京协和医学院
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
本期编辑:马帅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com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