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陶产品亮相博览会(2021年陶博会参展公司)

硒宝 06-15 18:17 97次浏览

9月19日,郊区西南舁乡霍树头村,果农李海桃家的苹果树上挂满了等待采摘的苹果。“十来万块嘛!”李海桃伸出指头比了比,这是他对今年自家苹果的预估产值。不善言辞的李海桃有一套自己的说法:“这方水土长出的果子品质没得说,‘西南舁苹果’又是一大名片,‘回头客’不少,俺们好好干,可比出去打工强。”

果农的感受与国家乡村振兴擘画精准呼应——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今年以来,我市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开启特色优势产业新一轮升级步伐。眼下,以富硒农业产业、设施农业、砂陶产业等为代表的乡村产业遍地开花,各乡村产业美美与共,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共同书写了“土特产”大文章,为我市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依托资源找准特色 打响“土特产”富硒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特产”首先源于一域乡土、长于一方水土。阳泉,一方富硒之地。这里农田土壤中硒元素平均值为0.476ug/g,是全国土壤硒含量平均值的2.1倍;土壤硒含量背景值为0.452ug/g,约为全省土壤硒含量背景值的3倍;全市可利用的富硒耕地面积为63.85万亩,土壤中硒元素来源稳定,可长期开发利用。

依托这一独特优势,以农业“特”“优”发展战略为方向,发展壮大富硒农业产业,成了我市谱写“土特产”文章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年我市从实际出发,立足长远,把发展富硒农业产业作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切入点,确定了“1+10+100”的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富硒功能农业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截至去年年底,我市获得富硒产品认证的农产品累计达到50个,品类涉及20家企业的杂粮、薯类、蔬菜、水果、禽蛋等。

硒陶产品亮相博览会(2021年陶博会参展公司)-硒宝网

良好的开局,给人以信心,更催人奋进。今年,我市坚持把富硒农业产业作为推进“特”“优”农业产业的首位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的支柱产业来抓,出台《阳泉市促进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阳泉市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积极搭建“研究院+产业园+集散地+生产基地”的富硒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架构,聚力打造平定富硒农业产业专业镇,发挥富硒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带动全市富硒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全市富硒农业产业市场主体多了、业态丰富了,产业“含金量”也更高了。

这段时间,不少市民逛华龙超市北大街店时发现,零食饮料区新上架的一款西红柿汁饮料十分畅销。这款产品的产地是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制作西红柿汁的原料正是当地种出的富硒西红柿。甘泉井村有关负责人赵晓波介绍,近年来,甘泉井村立足本村土壤硒含量丰富的实际,以富硒农业产业为发展方向,积极鼓励村民种植大棚蔬菜。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抱团”发展,村里成立平定县兴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增收。如今,全村共有蔬菜大棚10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200多亩。村里将大棚产出的蔬菜送至太原市一家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甘泉井村大棚种出的蔬菜硒含量达到富硒产品标准。蔬菜有了“硒”字招牌,甘泉井村还成立了山西积泉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一条西红柿汁饮料自动化生产线,尝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富硒蔬菜的附加值。“8瓶装的西红柿汁饮料礼盒卖64元,产品贴上‘硒’标签,含金量确实提高了不少,我们进军高端市场的底气更足了。”赵晓波说。

“桃河谷”牌富硒小米、“蜂为媒”牌富硒蜂蜜、“碧翘茶”牌富硒连翘茶……说起我市逐渐叫响的富硒“土特产”,不少人能报出一长串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些“土特产”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果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闫立彪说,截至目前,全市富硒农业产业涉及品类已由7大类拓展到14大类,建设富硒杂粮、油料、蔬菜、水果、酿品、药茶、禽蛋、薯类、肉类、蜂蜜十大富硒农业产业基地超5万亩,培育富硒农业产业市场主体210多个,认证富硒农产品58个。

硒陶产品亮相博览会(2021年陶博会参展公司)-硒宝网

创新融合多方发力 丰富“土特产”大拼盘

“土特产”是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不光包括农副产品,还包括特色手工艺品、非遗文创产品等。为此,做好“特”字文章,突出地域特点,体现本地风情,成了我市不少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共同遵循。

近年来,我市许多村立足本地实际,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传承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升产业效益和竞争力为方向,按照高产、优质、绿色、生态、安全的要求,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不断丰富我市“土特产”大拼盘。一大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在越来越多的乡村“生根开花”,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硒陶产品亮相博览会(2021年陶博会参展公司)-硒宝网

每到节假日,平定县砂器(紫砂)文化示范区就格外热闹。在这里,一块块匾额、一间间店铺,无不彰显着浓郁的艺术气息。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的瓷器,古朴粗犷、形态各异的砂器,吸引了不少游人。人们有的赏壶,有的品茗,有的选购,还有的挽袖上阵过一把制壶的瘾。

平定县盈和紫砂研发有限公司的店铺位于平定县砂器(紫砂)文化示范区,店铺常常顾客盈门。多年前,平定县立足紫砂资源丰富和转型发展需求,蓄力发展紫砂产业,并邀请宜兴紫砂工匠传授技艺、培养能人。拥有一定美术功底的郭卫刚和妻子张艳芳参加培训后,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平定县盈和紫砂研发有限公司。5年多时间,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紫砂文化传习、壶艺制作、产品销售、现场体验和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企业。他们制作的紫砂壶从单一的壶型到如今的三十多种壶型,从简单的光器到现在的锦囊壶、提梁壶,甚至个性化定做款,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郭卫刚说:“这几年,县里重点扶持砂器产业,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不仅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紫砂‘南宜兴·北平定’高层研讨会、三届紫砂行业职工劳动技能竞赛,还成立紫砂仓储中心、打造砂器(紫砂)文化示范区。2021年,平定县成功申报‘中国砂器之城’后,我们砂器行业从业者更是乘上了发展的快车,我们的产品在各类展会、博览会上频频亮相,销量和知名度都有很大提升。”

无独有偶。位于盂县仙人乡东会里村的盂县仙人乡沧海一塑面塑工作室也是一家主营工艺美术品的企业。虽说去年刚成立,盂县仙人乡沧海一塑面塑工作室却早已美名远扬。工作室的创办人是返乡创业的东会里村人刘豪。凭借精湛的面塑技艺,他还入选了首届“阳泉乡土工匠”。“最近,我忙着赶制面塑作品,十多天都没怎么歇。看到客户拿到成品后很满意,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一传十、十传百,客户的口口相传让我的面塑订单多了不少。”刘豪说。

砂器、陶瓷、面塑、木雕、铁锅、剪纸……如今,我市很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带动村民稳定增收的同时,也让“土特产”翻出了新花样,打造了一张张“阳泉好物”新名片。

链式发展提质增效 提升“土特产”竞争力

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和众多乡村特色产业经营主体的不懈努力下,我市“土特产”拼盘逐步壮大,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闫立彪坦言,虽说我市乡村特色产业相比之前大有起色,但距离形成成熟的“土特产”产业矩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深做优‘土特产’文章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科技创新不够、产业链延伸不足、带农增收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都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去破解”。

硒陶产品亮相博览会(2021年陶博会参展公司)-硒宝网

为此,着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被列为今年市农业农村局主抓的工作之一。综合分析、缺哪补哪、链式提升,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强龙头、兴业态、树品牌等,培育“链主”企业引领强链补链,推动生产经营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等全面提升,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综合效益,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开启新一轮升级。

市海磊物流有限公司仓储物流园位于平定县冠山镇庄窝村,邻接高速公路出入口,区位优势明显。这段时间,随着公司承担的现代化富硒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加速推进,公司与我市越来越多的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了交集。市海磊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覃运兰表示:“用好富硒资源、做好富硒文章,仓储物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年年初,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与我们对接,希望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现代化富硒农产品集散中心,助力我市富硒农产品‘动’起来、‘走’出去。正是瞅准了我市富硒农产品极具潜力的市场前景,我们果断决定投资建设富硒农产品集散中心。现在,我就盼着集散中心早日建成投用,为咱本地的富硒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助推“土特产”变现,让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做好产品营销也不可忽视。用好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等线下推广平台还不够,我市越来越多的乡村特色产业经营主体开始利用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宣传推介各自的产品,或直播带货,或拼单促销,或开启团购直送服务,努力打通线上销售渠道。中秋节前两个月,位于盂县南娄镇下曹工业园区的山西康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就开始制作桃仁月饼。与我市60多家超市、便利店合作,线下销售月饼的同时,山西康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专门招引、培训了几名电商直播人才尝试线上销售月饼。“我们的桃仁月饼通过电商平台审核,上架了‘小黄车’,不光有很多本地人购买,还引来不少外地人下单。临近中秋节,咱盂县特色的桃仁月饼也当了一回‘显眼包’。”山西康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志杰笑着说。

学会为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优化产品分级、包装、仓储、物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无疑会让越来越多“土特产”走出阳泉、走得更远。

量变终将引起质变,阳泉“土特产”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