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有硒产品的数据(恩施硒产品图片)

硒宝 06-15 10:04 37次浏览

中国硒产业的前行者——“硒匠”丛欣 微而不凡

翻开丛欣博士的履历,“硒”是他履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硒”会成为他以后科研历程里的主角。

丛欣博士生于医药世家,外公是我国著名的甾体药物化学家廖清江教授,在外公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对药物研究充满兴趣,在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研究生阶段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深造)完成了大学到博士的学习后,抱着学习新药研发最前沿技术的态度,前往美国深造,并在全美排名前十的密西根大学癌症研究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回国后在一家美国主板上市的制药公司负责领导癌症、免疫、脑卒中等I类创新药物的研发技术管理工作。

丛欣最早对硒元素有全面了解,可以追溯到大学一年级新生时期,无机化学的课程中他深入学习了硒元素的理化性质。再一次接触到硒元素,已经是作为博士研究生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进行抗流感病毒药物全合成研究的时候了,当时不仅了解到硒这个微量元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还了解到发现硒元素的瑞典科学家雅科比·贝采里乌斯,更是首次提出了“有机化学”的定义。而在后来赴美密歇根大学癌症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时,对硒作为营养元素的抗肿瘤抗炎等作用也有所涉猎。直至2014年,机缘巧合下,继续投身健康事业的丛欣博士,从最初地毯式在全国搜寻研究项目,到最终被世界硒都湖北恩施独特的有机硒资源所吸引,丛欣与硒的缘分水到渠成。

2015年,德源集团正式成立,他成为德源的技术掌舵人、集团副总裁。丛欣,这位外表质朴无华的科技工作者,带领团队在科研成果转化上不断突破,让硒产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微而不凡。

恩施有硒产品的数据(恩施硒产品图片)-硒宝网

丛欣与其团队成员反复讨论研发结果

念起:与恩施之硒结下不解之缘

恩施,是片神奇的土地,硒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探明独立硒矿床”的地方,素有“世界硒都、华中药库、鄂西林海、动植物基因库”众多美称。

2014年4月,丛欣与集团高层一起来到恩施考察,正是这次考察,让他全新认识了硒。他们一行深入全球唯一的独立硒矿床,华中药库药用植物园,详细了解恩施硒资源和硒科研现状后,对硒与人类健康相关性及发展前景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当他认识到恩施富硒自然生态圈环境下培育出的植物高有机硒的特点:含硒量高、转化率高、安全性高之后,基于丛欣对“硒”与生物医药研发理念的执迷,2015年,德源集团也正式扎根恩施。

在丛欣博士看来,当时的恩施,虽然已经开始重视硒资源的高质高值利用,但大部分还是以传统富硒农产品为主打,基础研发和转化薄弱,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产业标准化也很困难。顺势而为,利用这一契机,着力于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及标准化,用不到5年的时间将恩施特色精深加工的硒产品真正做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获得研发和市场的双重肯定。

恩施有硒产品的数据(恩施硒产品图片)-硒宝网

德源生产车间一景

扎根:促进硒材料与生物医药集成创新

德源集团成立后,全面启动市场推广和技术研究工作,丛欣博士也在对硒的研发中揭开了它的一层层神秘面纱。

丛欣说,刚刚到恩施的时候,我们作为研发人员,可能首先想到就是这个优质资源如何去转化,能够转化到怎样的程度?我们更多的是比如说我们在种植层面,我们单位硒的含量怎样能够含量更高,有机硒的转化比例如何可以更高,检测有机硒比例以及有机硒形态的方法能不能更准确、更稳定。

带着这些课题,丛欣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实验,但是由于设备和人手不足,导致丛欣在科研之路的启动阶段举步维艰。

据丛欣团队成员李洁回忆,集团开始运转的前两年,由于对有机硒特别是硒形态的检测方法、步骤不熟悉,可谓是困难重重。那时候,丛欣博士一头扎进实验室,对团队严格要求,加大学习摸索,不断苦练内功。为了研发出对标国家级平台的检测方法,检测样品的采集也不能单单局限于恩施,丛欣和团队一边研发一边在全国范围内寻求材料,经常会一次性检测数十上百个样品,得出的研发结果更是经过反复讨论,甚至推翻重来,一般来说,一个检测成果要得到认可最起码需要2-3年时间,但在德源主导的国家级团体标准检测方法学研究子项目中,用了不到1年时间,相关技术就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

“做药物研发,就会去研究作用机理。简单地说在药物对某个疾病机理产生作用的同时,对相应疾病的其他机理不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因此产生副作用。人体很复杂,有可能这个药物在一定时间有效,久了会产生耐药性。硒元素的作用机理很特别,一方面硒元素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抗氧化酶的活性中心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硒元素虽然与之相关的生理活性强度并不是最强的,但对很多疾病相关的生理过程都有作用,这可能也是目前为止硒元素在抗氧化、肿瘤辅助、免疫调节、心脏保护等的作用都比较显著的原因”,因此在将硒与生物制药结合起来的过程中,丛欣有了惊喜的发现,并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广阔空间的交叉学科,并具有广泛的产业应用前景。

如今的德源集团早已步入快速发展期,丛欣博士也成了“空中飞人”,待在实验室的时间虽然少了,但他对技术和产品研发的热忱却丝毫未减,只要他在恩施,就会钻进实验室与团员们一起探讨;平日里,他也设置研发团队群,要求团队成员每天固定时间上传科研数据,他第一时间查看,以确保每个人的监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准确无误,遇到数据不准确,他会第一时间一对一地指导更正。

扎根恩施后,在管理好集团的同时,他还主持开展了包括科技部重点专项:“高有机硒植物硒肽原料加工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富硒植物选育、高效生物转化及富硒功能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恩施州重点研发计划“恩施特色植物硒功能因子形态、功能及安全性研究”,并在恩施组建了一支拥有包括2位教授、4名高级职称、4位博士和2位国家注册营养师在内的自主创新研发团队,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近30项,新品所产生市场价值已超过12亿元人民币。

恩施有硒产品的数据(恩施硒产品图片)-硒宝网

德源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合共建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定志:共创硒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如今,恩施硒发展有目共睹,这其中自然有德源的一份努力,丛欣博士的一份追求。

秉承德源“硒匠”精神,丛欣博士在科研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助力德源一年一个台阶,2015年以来,丛欣博士以生物制药的思路和共创的模式来做研发,并联合众多科研机构共创硒科研转化平台。2015年,德源与恩施州农科院形成全面战略合作,2016年德源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组建联合实验室,2017年德源与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工商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组建联合实验室,2018年在德源-武汉轻工大学院士专家工作站基础上,德源获批共建农村农业部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2019年在北京市疾控检测中心及国家富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湖北)指导下,德源旗下恩施硒测质检技术有限公司通过CMA资质认证,2020年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建设德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启动与武汉轻工大学共建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德源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共创共享,通过丛欣博士在硒科研和产业转化的不懈努力,在德源牵头和组织下,不仅于2021年联合湖北疾控、恩施州农科院、国检中心等机构,完成了恩施特色超聚硒植物:堇叶碎米荠新食品原料申报并由国家卫健委批准成为全新的食品原料,更成为2022年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硒蛋白”修订立项的核心依据,引领超聚硒植物硒蛋白产业标准升级。

围绕超聚硒恩施堇叶碎米荠,丛欣作为第一起草人于2019年发布了《植物源高有机硒食品原料》T/CHC_1001国家级团体标准,构建了植物高有机硒技术体系,并系统进行了恩施堇叶碎米荠超聚硒机理、关键基因及多组学研究,超聚植物有机硒营养强化研究,植物硒蛋白硒肽绿色分离制备研究,抗氧化抗疲劳活性比较以及抗肿瘤、认识改善及肠道保护等研究,均取得了原创性重大突破,截止2022年10月已发表了十余篇高水平国际SCI论文,在包括育种育苗、强化富集、分离萃取、检测鉴定、组方功效、制剂材料等领域已经全产业链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件,在进一步提升以恩施堇叶碎米荠为核心的植物高有机硒技术体系。在全力科技创新的同时,丛欣博士还积极与恩施市科协合作,成立企业科协,全力进行硒科普,履行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职责。

恩施有硒产品的数据(恩施硒产品图片)-硒宝网

2022年6月,德源被恩施市科协授予2021年先进企业科协奖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技术创新、科技进步之路是十分艰辛的,但丛欣却毫无畏惧,攻坚克难、敢为人先,培养人才,为集团以及恩施州“硒”战略的实施,不断地思索着、无悔地付出着、无私地奉献着。

任重道远,正前行,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坚定的行走在科研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