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于都富硒农业)

硒宝 06-13 10:10 67次浏览

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于都富硒农业)-硒宝网

于都梓山万亩富硒蔬菜基地。

支撑服务赣南苏区精准脱贫是地质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更是政治担当。本着这一理念,中国地质调查局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发挥专业优势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坚持点上示范辐射面上脱贫,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精准的举措,举全局之力打通地质工作支撑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地质+”的扶贫作用进一步显现。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与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赣州召开支撑服务赣州七县精准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工作(2017年)成果交流会。来自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江西省地矿局、赣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7家局属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院、湖北省国土测绘院等13个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17年赣南扶贫的进展与成果。

成果一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分批移交地方政府,指导建设一批农业示范基地,惠及数万名百姓

2017年,赣州地区第一批4个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宁都县青塘—兴国梅窖、于都县禾丰、于都县梓山、赣县清溪地区)报告编制完成。该项成果发现了无公害富硒土地180.44平方千米,圈定了集中连片无公害富硒区13处共158640亩,且发现了富硒大米、富硒花生等农产品。于都梓山镇大陂村、赣县石莞—南塘、宁都青塘、兴国县梅窖镇等4个富硒集中连片区面积均达万亩级,具备发展富硒现代农业的良好条件。

南京地调中心完成的《赣州市特色农业基地档案集(第一批)》,包含2016~2017年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的16个富硒土壤农业基地、9个绿色农业基地;《2017年赣州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初步成果及成果图件》,囊括寻乌澄江、瑞金谢坊、兴国高兴、兴国茶园、兴国龙口、于都罗坳、赣县沙地、崇义上堡、信丰油山和宁都地区等10个地区发现的35处集中连片无公害富硒区,图集内容包括绿色土地资源分布状况,氮、磷、钾等元素丰缺状况等成果。这两项成果已于2017年11月9日移交给赣州市矿管局,对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发展特色农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赣州市、县政府的推动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已经建成。如:兴国县高多镇1000亩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于都梓山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于都禾丰3000亩蔬菜种植基地、兴国县梅窖富硒功能农业产业示范园(规划阶段)等。在赣州,土地质量调查到哪里,农业公司就跟踪投资到哪里的局面正在形成。

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和打造,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蔬菜种植”的脱贫模式,真正实现“造血式”脱贫。

成果二

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持续发力,解决当地百姓安全饮水问题,提供安全水源地,支撑地方“水产业”发展

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水环地调中心完成10个图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总面积4600平方千米,覆盖赣县、宁都、于都、兴国四县。武汉地调中心、水环地调中心两个单位合计完成46口探采结合井,合计涌水量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可解决10余万人安全饮水和农业灌溉水问题;已经建成的2处安全饮水示范工程,可惠及两村万余名百姓的用水需求。同时,发现了多处不同品级的矿泉水、纯净水,圈定多数地热异常靶区,有望助力赣南地区形成从高端到一般档次、可持续发展的“水产业”。

2018年,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部署面积2750平方千米,涉及寻乌、会昌、瑞金等县的6个图幅,力争实现赣州七县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全覆盖。

成果三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圈定了一批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方向

武夷山成矿带龙泉—上杭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新发现10多处矿点、矿化点、找矿线索。整装勘查区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在会昌岩背外围、老茶亭等地发现具中型以上规模的锡矿矿产地、在寨脑—坳下找矿靶区发现一处接触交代型硫铁多金属矿。在画眉坳主矿带距已知矿体400米外,揭露10余条含钨石英脉,为画眉坳老矿山及区内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基础资料。

《华南重点矿集区稀有稀散和稀土矿产调查》二级项目,全面调查华南各重点矿化集中区稀有稀散稀土矿产,在赣南宁都谷寨地区发现伟晶岩脉40余条,共有7条锂辉石矿化体,有望可提交一处中型规模及以上锂辉石矿产地。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通过对兴国—宁都地区萤石矿主要成矿带典型矿山的路线地质调查,在主要成矿带追索圈定了一个萤石矿找矿远景区。目前,对该矿点施工少量钻探进行深部揭露控制,预估算得氟化钙矿物量30万吨。

成果四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进展,建立了2处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助力企业年增加产值近3000万元

对赣南地区重要非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稀有稀散金属矿、典型固废等开发利用现状开展调查评价,针对重要矿山企业技术需求,开发综合利用适用技术并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升级改造示范。其中,针对江西润鹏矿业、兴国县中萤矿业、宁都河源锂辉石、兴国风里背高岭土4家矿山企业,开展选冶技术改进和综合利用研究工作,研发了新的选冶工艺,每年可为企业增加几百万元至上千万元不等的经济效益。目前,润鹏矿业已经建设了新的选矿厂,采用新研发的工艺和技术预计年增产值达1000多万元。

经初步估算,针对四类矿产资源开展的综合利用研发技术,可直接为四家企业带来每年近3000万元的收入,为赣南地区同类型的矿山企业发展提供了示范与支撑作用,将为整个赣南地区矿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成果五

地质遗迹调查助力申报地质公园,助推赣州获得“中国恐龙之乡”新名片

2017年,地质调查工作支撑宁都县翠微峰景区、兴国县丹霞地质公园通过省级地质公园评审,并积极推动赣州市恐龙化石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为赣州市被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授予“中国恐龙之乡”称号提供了技术支持。

同时,在赣州市瑞金市发现以丹霞地貌中钙化堆积及构造裂隙“一线天”发育密度大为特点的地质遗迹景观,在赣州市赣县发现以丹霞地貌为特征的龟裂发育集中区,经与各县市有关部门接洽,达成申报省级地质公园的意向,目前已形成初步调查报告。

可以预见,随着石城、兴国、宁都的地质公园的建设,以及赣县、瑞金、信丰等地地质旅游资源的挖掘,赣州市有望打造成一个丹霞地貌、客家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

成果六

开展赣州七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放射性地质环境调查,为赣州绿色矿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赣县、兴国、于都、宁都、寻乌都是赣州扶贫区矿业大县,各类矿产资源的长期开采引发了多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寻乌县矿山集中分布环境影响区为重点,开展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清了环境影响区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了采矿活动影响下的区域地质环境效应。针对典型废弃稀土矿山,开展地质环境综合整治试验、示范,探索废弃稀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关键技术方法,构建了废弃稀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模式,对赣南苏区精准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单位还开展了赣县、兴国县放射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确定赣县未发现对人体有放射性危害的区域,为适合居住地区。本次调查评价模式可用于指导赣南老区的放射性地质环境调查,有效评估区域地质环境放射性安全,为赣州扶贫区的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