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富硒蔬菜产业园(成都蔬菜基地种植在什么地方)
本报记者 耿鹏举 通讯员王庆超
山东省寿光市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设施蔬菜的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设施蔬菜播种面积60万亩,年产蔬菜450万吨。近年来,寿光以拓展创新“寿光模式”为引领,围绕构建“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的全产业链体系,聚焦“做强两端、提升中间、数字赋能”全产业链路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引领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设施蔬菜园区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引领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近年来,寿光市立足蔬菜产业优势,围绕打造高端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设施蔬菜标准化园区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一大批示范带动力强、特色化、精品化和科技化的蔬菜园区脱颖而出,成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为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了新的动力引擎。
在孙家集街道瑞景家庭农场,高标准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为充分挖掘农业产业优势,该街道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发展的新路子,已建成投用的瑞景家庭农场就是其代表之一。该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占地360亩,目前已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36个,其中包括8个360米的“绿色工厂”式大棚,配套建有育苗育种车间、分拣包装车间、冷链冷藏车间等,实现了农业种植生产、农产品深加工与市场服务深度融合,预计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可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形成了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村集体“强”起来的共赢局面。
稻田镇通过村集体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综合体的方式,吸引村民土地入股、进园务工,构筑起“村集体经济+联村、带农、富农”的新机制,让村民就地就业、持续增收。正在建设中的丹河红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2000亩。一期占地面积500亩,由西丹河村村集体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在拆除原来174个老旧蔬菜大棚的基础上,新建72个120米的高标准蔬菜大棚,新建大棚全部采用“地上棚”方式建设,建成后可年产西红柿2000吨,产值1200万元。该园区还将配套建设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可实现分拣、加工、包装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打响“丹河红”农业品牌,塑造农业发展区域品牌优势。
正在快速建设中的田柳镇天然富硒高品质数字农业园区起步示范区项目,在国家认定田柳富硒地块的基础上,采取EPC+F+O模式,由田柳镇政府、寿光海发集团、中交集团联合建设运行,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并整合涉农数据资源,打造全链条数字农业云平台,全力推进寿光蔬菜上档升级。寿光(上口)智联农创产业园区,总投资2.6亿元,规划占地1500亩,项目分两期推进,目前一期建设的联动智能高标准育苗温室、高标准智能温室等48个大棚已交付使用,二期50个高标准智能温室正在建设中。项目采用多业态融合的模式,将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导入种植、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打造全产业链条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的“蔬菜工厂”,助推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从“一棵菜”发力,寿光坚持把蔬菜园区建设作为推进蔬菜产业生产向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的重要抓手,推动建成一大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全面实行生产标准、技术服务、生资供应、产品包装、品牌销售、质量检测“六统一”管理,不断为设施蔬菜园区化建设创造典型经验。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蔬菜产业,根据资源禀赋,立足职能定位,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创新模式,大力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蹚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蔬菜园区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寿光市先后获批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寿光市农业农村局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
下一步,寿光市将围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效能,聚焦创新引领,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突破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园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持续引领农业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