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头村富硒蔬菜大棚(万亩富硒蔬菜基地)

硒宝 06-13 10:08 78次浏览

潭头村富硒蔬菜大棚(万亩富硒蔬菜基地)-硒宝网

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连云(右)帮助贫困户收蔬菜。

潭头村富硒蔬菜大棚(万亩富硒蔬菜基地)-硒宝网

游客在潭头村参观。

3月5日,惊蛰,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刚飘过一阵细雨。村书记刘连云像往常一样来到富硒蔬菜产业园,看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蔬菜,心里甜滋滋的。尽管岁末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今年春节的乡村游暂时冷清了下来,但毕竟挡不住潭头村小康建设的步伐。

总书记来到咱们村

今年41岁的刘连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2019年5月20日这个幸福的日子。那天下午4点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潭头村,刘连云陪着总书记参观村容村貌,介绍潭头村这些年的巨大变化。

“没想到总书记会来咱们村!”回忆起总书记到潭头村考察的情景,刘连云至今兴奋不已。“总书记一下车就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了一声‘您好’,非常平易近人。”刘连云一边陪总书记往村里走,一边介绍潭头村的基本情况。刘连云向总书记报告,潭头村自明初建村至今已700余年,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当年参加红军的近两千人,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村里亭台轩榭,绿树成荫,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总书记问我,这里是不是集体移民建的新村?我汇报说,这些房子都是在老宅基上建起来的。总书记又问,村里有没有统一规划?我回答说,有的。村里实施了危旧土坯房改造,建房有补贴。”总书记在潭头村的温暖镜头,刘连云记忆犹新。

潭头村村中心的池塘公园,以前是牛栏猪圈,村民路过时捂鼻而行。环境整治时,拆掉了牛栏猪圈,挖了一爿水塘,栽上了绿树、草皮,修建了健身步道,如今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总书记饶有兴致地沿着池塘公园走了一圈,细问村里的产业发展,并热情地和村民们打招呼。总书记说,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农村不比城市差。”对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刘连云甜在心里。

随后,总书记来到红军烈士后代、退伍军人孙观发家,同孙观发一家人、镇村干部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总书记来到我们家,我激动得几天没睡着觉。”71岁的孙观发说,当时总书记问得十分详细,家庭一年收入多少,儿子在哪务工,孙子上学交不交学费,液化气一个月用多少,厕所改造自己出多少钱……孙观发告诉总书记,自己享受优抚政策,每个月能拿1100元;儿子在东莞打工,儿媳妇在镇上扶贫车间上班,收入也不错;孙子和孙女上学不用交学费,中午学校还有营养餐。2018年全家总收入7.3万元。听了孙观发的介绍,总书记高兴地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我们要把扶贫工作搞好,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关心,似春风温暖着潭头村的父老乡亲。

村里有了旅游开发公司

“去年我们村游客突破50万人次,实现附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说起潭头村的乡村旅游,刘连云兴奋不已,“现在,咱们村的知名度提高了,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活力。”

孙观发和村民合伙办起了农家乐和土特产超市,还把自家闲置的4间房间改建成民宿。“去年六七八三个月,每天来的客人上千,四间民宿几乎天天爆满。”孙观发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农家乐4个月就收回了成本,加上小超市,去年的收入超过7万元。”

去年6月17日,潭头村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6个村民小组、162户人家合资组建的股份公司,每户出股金2000元,并与于都县智恒研学公司合作,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示范点。

富硒食堂和红色研学是潭头村旅游开发公司的两个拳头项目。村里的富硒蔬菜、水稻、葡萄等农产品远近闻名,旅游开发公司就把富硒食堂设在古色古香的刘氏祠堂,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让游客品味富硒美味的同时,体验团圆饭的温馨氛围。“富硒食堂开业以来,几乎天天火爆,到春节前每天都有十几桌,月收益3万多元。”刘连云介绍,入股村民去年光餐饮分红就有1500多元。红色研学主要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对党政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半年多时间接待了5万多人次。

乡村旅游的兴旺,带来了可喜的现象,一些原来在外打拼的村民开始回流了,“春女糕点坊”就是其中之一。村民温秀珍以前在圩上做麻饼,看到村里人气越来越旺,她把作坊搬回了村里,麻饼销量和收入节节攀升,今年春节前,家里装上了空调、热水器等家用电器。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潭头村村民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走进潭头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小楼,村内沿街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刘连云介绍,村里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池、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设施,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垃圾日产日清。“村里按照人口千分之三的要求,配置了13名保洁员,还通过召开户主会、群众大会,倡导村民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

小康之路插上两只翅膀

2019年12月的一天清晨,满载着150名潭头村村民的三辆大巴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奔波,来到200多公里外的赣州市全南县雅溪古村。雅溪古村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以养生休闲、文化旅游为主题的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还评上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是刘连云去年下半年以来第三次大规模带领村民外出学习考察。

“要把握惯了锄头的老表变成天天笑脸相迎的迎宾员,需要经常出来长长见识,开开眼界。”刘连云介绍,几次考察下来,村民的观念在潜移默化地转变。于都县委党校老师许建华体会最为深切。一次,许建华来到潭头村文明实践站上课,到村口问路,一位村民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为他指路。

村民观念的转变,让刘连云倍感欣慰,而潭头村乡村旅游规划的出炉,让他对吃好旅游饭更加充满了信心。去年8月,潭头村被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免费帮助编制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规划名单,如今,规划编制已经完成,潭头村新的旅游项目已有眉目。“距离潭头村8公里外有一个上蕉村,1934年红军打了一场漂亮的上蕉战役,新规划以潭头村为中心,串起潭头、上蕉两个村,打造一条红色研学线路。”刘连云分析,“新研学线路拉长了原有的旅游产业链,给游客多了一个住下来的理由。”

除了乡村旅游,潭头村另一张名片是富硒农产品。村里1650亩耕地富含硒元素,去年以来,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385户农户流转土地加入合作社,户均年增收1300多元。“富硒大米卖到8块钱一斤,还常常脱销,目前正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刘连云介绍,潭头村与江西绿滋肴公司签订了10万斤富硒大米认购协议,构建“产销一条龙”富硒农业产业链。

蔬菜深加工也是刘连云正在琢磨的事。潭头村盛产有着“地下雪梨”之誉的荸荠,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正是荸荠上市旺季,但这次疫情导致荸荠严重滞销。“蔬菜深加工单靠潭头村还无法做起来,好在县里已经开始谋划由一家农业龙头企业牵头,把全县的蔬菜合作社连接起来。”刘连云介绍,去年10月,潭头村种养合作社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优惠扶持政策,他对蔬菜深加工的前景充满信心。

乡村旅游、富硒农产品,犹如给潭头村的小康之路插上了两只翅膀。去年,潭头村旅游合作社和蔬菜合作社的总利润接近50万元,刘连云介绍,合作社的收益分别按20%、30%、50%的比例用于村集体收入、继续发展资金和村民分红。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拦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曾经贫穷的潭头村沐浴着政策东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连云说,潭头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6岁,干事创业正当年。“我们要守住这片绿水青山,让老百姓吃好生态环保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