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潭头村富硒蔬菜(于都富硒蔬菜基地)

硒宝 06-13 10:07 72次浏览

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编者按】

202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十周年,“奋进新时代 书写新荣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暨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赣州启动,50余位来自中央媒体和部分省份重点媒体、社交平台的记者、网络知名人士将用7天时间走访赣南苏区,探寻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记录老区人民的奋斗故事。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曾经的贫困村——潭头村,如今早已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这是怎么做到的?

6月30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媒体采访团走进江西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金桥村、梓山镇富硒蔬菜产业园和潭头社区,以及兴国县高兴镇高多村、长迳村财盛农场,探寻赣州推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于都潭头村富硒蔬菜(于都富硒蔬菜基地)-硒宝网

金桥村

金桥村位于于都县贡江镇东部,坐落在依山傍水三江(梅江、贡江、澄江)交汇之处的梅江河畔,原属“十三五”贫困村。近年来,借助全县第三批五美乡村示范点的重要契机,金桥村以体育、休闲、观赛、游玩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了村级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有序完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焕然一新。

于都潭头村富硒蔬菜(于都富硒蔬菜基地)-硒宝网

进入村子,悠扬的笛声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飘出,这是部分笛子爱好者茶余饭后的休闲方式。实践中心门外古树下,十余位村民聚在一起聊天。

65岁的曾地秀说,这些年村里新建了多个休闲健身场所,村民腰包鼓了、村里环境好了,她的四个孩子也都住上了三层半新楼房,可以不用外出务工就有可观收入,她觉得很幸福。

村支书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他们新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动广场、乡村舞台、孝老食堂等场地,不断改善村民的文娱环境。同时,村内建设有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0千瓦,认领蔬菜大棚10.46亩,同时还以合作社模式入股发展了肉鸡、肉鸽等多种产业,打造出一条“串绿、联山、体教、观光”的精品旅游路线,村民收入日益增加。

于都潭头村富硒蔬菜(于都富硒蔬菜基地)-硒宝网

潭头新村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禾桶一上楼,无米下锅头。”这是于都县另一个“十三五”贫困村-潭头村前些年的生动写照。

痛定思痛、抢抓机遇。近年来,潭头村通过抓党建,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从创业能人、致富能手中发现苗子、发展党员,解决人才引领问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抓公共服务、实现美好生活等途径实现了贫困村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巨变。

于都潭头村富硒蔬菜(于都富硒蔬菜基地)-硒宝网

梓山镇山峰坝渡口

2019年,潭头社区抓住契机,组建旅游公司,开发富硒餐饮、乡村民宿、特色农产品、智恒研学、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一系列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力争打造成“网红村”。

从2019年5月以来,潭头村接待游客突破250万人,其中红色研学团队超过11万人,合作社实现收益200余万元,并实现附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全村户均年收益增加5000元,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于都潭头村富硒蔬菜(于都富硒蔬菜基地)-硒宝网

兴国县高兴镇高多村

在兴国县高兴镇,澎湃新闻记者还看到另一个擘画乡村振兴美丽蓝图的示范村。

高兴镇高多村地处兴国县西北部,2017年,高多村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乡村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以“千年古村、十里香樟、四季采摘”为主题的乡村游田园综合体逐步成型。

高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多村历史悠久,依据保存完好的千年古祠堂、节孝牌坊、千年古樟群、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等丰富的“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

于都潭头村富硒蔬菜(于都富硒蔬菜基地)-硒宝网

高多村“墩本堂”

依此,高多村强化资源规划整合,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位,分别以“墩本堂”为中心,建设钟绍京广场、村标、香樟文化园和改造墩本堂等古建筑;围绕河堤十里香樟林,建设了自行车道、游客漫步道、驿站、苏谷农业休闲餐厅、儿童娱乐设施;依据千年老祠堂,老房立面风格改造客家艺术展示馆,老祠堂修缮改造古建筑,完成多户精致庭院建设;围绕“高多十二景”,新建休闲场所、自行骑行绿道、鹅卵石人行道、太阳能路灯及旅游公厕。

如今的高多村已被评为“赣州市生态秀美乡村”,千年古村正焕发勃勃生机。

在距离兴国县城20公里外的高兴镇长迳村,是该镇产业发展的龙头村。长迳村重点发展农业、果业等,种植烟叶、猕猴桃、枇杷、脐橙等水果总面积约3000亩。香樟、红叶石楠等花卉苗木基地近300亩、大棚蔬菜50多亩、种植烤烟550亩、养殖生猪3000多头。

6月30日下午,采访团走进长迳村财盛农场,桃子、李子、猕猴桃等果树长势喜人。省级劳动模范、农场负责人王庆财介绍,财盛农场是一块种植水果的优质地。土壤条件良好,光照时间和水源充足。2000年,他最早在这块土地种植了早熟桃、梨、杨梅等果树,后面又开发了150亩果园,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果园,梨、杨梅、早熟桃走进了长迳农家的庭院,形成了庭院经济。

现在,除了传统的水果批发销售增收,每到采摘时节,农场便会吸引大量县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体验采摘的乐趣,上百户村民种上了“摇钱树”,结出了“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