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蔬菜的种植方法(蔬菜种植富硒方法有哪些)
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赣江新区社会发展局:
现将《江西省“十四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3年3月24日
江西省“十四五”种植业发展规划
种植业在农业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为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农农发〔2021〕11号)和《江西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赣府发〔2022〕1号)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主要成就
1.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粮油生产保持稳定。 “十三五”期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连续保持在430亿斤以上的高水平。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5658.6万亩,总产432.8亿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目标任务。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017.6万亩,总产122.7万吨,保持相对稳定;经济作物快速发展。蔬菜(含食用菌、西甜瓜)播种面积1122万亩、产量1862万吨;水果种植面积642万亩、产量493万吨;茶叶种植面积170万亩、产量7.16万吨。
2.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优势区域布局凸显。粮食生产进一步向鄱阳湖平原粮产区、赣抚平原粮产区、吉泰盆地粮产区和赣西高产片等“三区一片”集中,占全省粮食总产90%以上。九江市、吉安市、上饶市、宜春市和南昌市等油菜主产区,面积之和与总产之和均占到全省的80%以上。蔬菜播种面积主要集中在赣州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上饶市等设区市,蔬菜产量稳定在全省的70%左右。品种结构日益优化。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加大双低油菜品种筛选和推广力度,全省优质油菜种植比重达94.4%。精心培育了赣南早脐橙、龙回红脐橙、赣福脐橙、安远早脐橙和亮红脐橙等一批柑橘新品种。产业链条延伸拓展。全省种植业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3个,其中粮油类18个、中药材类3个、茶叶类3个、水果类2个、蔬菜类5个、其他类作物2个。全省建有规模以上冷库180余个,年冷藏量115万吨。规模生产和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1855万亩,流转率超过50.3%;全省家庭农场9.2万家,50亩以上种粮大户3万户左右,百亩以上的柑橘种植大户4300多户,百亩以上设施蔬菜基地1400多个。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6.9万家,入社社员176.6万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数量1.9万家;果业农民合作组织3400多个,参与果农8.96万余户;注册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900多家,专业防治队员达3.6万余人。
3.支撑能力显著增强。2017-2020年建成1177.4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每年推介发布种植业主推技术,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7%。机烘、机防等环节机械化发展有效提升,2020年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1%,比2016年提升6个百分点。设施栽培快速增长。2020年全省设施蔬菜总面积达86万亩,当年设施蔬菜基地规模在全国的排位由20位上升到15位。
4.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农药、化肥利用率明显提高。2020年,全省农药利用率42.2%、化肥利用率42.1%,分别比2016年提高3.4和2.9个百分点,连续5年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绿色有机农产品稳定增长。2020年全省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1064个,有机食品2317个,地理标志101个,分别较2015年增加469个、1664个、3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逐步完善。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陆续建立。赣州市通过脐橙园登记注册,实现建档到户,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管理,实现赣南脐橙品牌管理数字化。
5.品牌创建初见成效。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2020年,“7+2”稻米区域品牌核心企业优质稻订单面积突破250万亩,订单平均价格超出政策托市价27%,带动农户40万户,平均每亩增收近200元。优势特色水果品牌持续走强。重点打造了赣南脐橙、南丰蜜桔、井冈蜜柚、马家柚、奉新猕猴桃等一批绿色果业品牌,其中,赣南脐橙与南丰蜜橘入选“2018年度中国最受欢迎的柑橘区域公用品牌10强”。2020年赣南脐橙以品牌强度895、品牌价值678.34亿元位列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第六位、水果类第一,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四绿一红”茶叶品牌价值提升。2020年,“四绿一红” 茶叶品牌总价值122.5亿元,较2015年增95.5%,平均排名上升7位。其它品牌创建崭露头角。赣南蔬菜、高安辣椒、广昌白莲、铅山红芽芋、樟树中药材等品牌创建取得一定成效。
(二)面临挑战
1.稳产保供难度更大。资源约束趋紧。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全省耕地面积4082.43万亩,比江西省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4633.7万亩,减少551.27万亩,减幅11.9%,耕地总量约占全国总量2.13%,人均耕地仅0.9亩,粮食生产可用耕地面积趋紧。基础设施薄弱。虽然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全省仍有三分之二中低产田。部分农田、果茶园、蔬菜基地缺乏设施化排灌系统,抗风险能力弱,始终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乡村人才不足。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偏少,且综合素质不高、年龄偏大,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不到十分之一,且46岁以上的占近一半。从结构上看,社会服务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等适用人才共21.6万人,占38%,比例较低。
2.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比较效益下滑。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农资价格上涨,土地流转费用提高,农产品生产成本快速攀升,粮食、棉花等产业比较效益大幅下滑,稳定生产难度加大。绿色生态优势未显。截止2020年底,全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3482个,平均到每个县(市、区)仅30多个,与绿色强省相比还有差距。农产品品牌“散、小、弱”现象仍然突出。精深加工水平不高。我省水稻产后初加工环节,缺乏储藏、保鲜、加工等设施设备;流通环节信息不对称,产销对接不畅。水果销售以鲜销为主,加工产品研发力度不强,精深加工企业不多,果品深加工比例不到3%。茶叶出口企业严重依赖已有渠道,受挤压现象日益突显。
3.产业发展支撑薄弱。信息化水平待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农业推进相对较慢,对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作用还不够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0.2%,排中部地区第四位,急需补齐补实补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待提升。2020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1%,但机种率仅为40.21%。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11%,而机播率仅为42.36%。果菜茶生产全程机械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品种选育待突破。缺乏上市种业公司,突破性品种少、主导品种不突出;育种进展缓慢,难以满足生产上的多元化需求。早熟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依然缺乏,高抗菌核病品种、抗裂荚适机品种严重缺失。省内水果品种选育滞后,缺少当家品种,柑橘成熟期过于集中,猕猴桃品种口感和抗逆性、耐储性难兼顾。社会化服务待强化。现有的农业服务主体发展相对滞后,服务项目不足,覆盖面不广,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特别对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信息等产业服务发展还不够有力。防灾减灾能力待加强。近些年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旱涝等灾害危害加重,病虫害多年偏重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赣州柑橘黄龙病势头有所遏制,但柑橘木虱向北蔓延趋势已经形成,抚州、吉安、新余等柑橘主产区面临的防控压力逐年增大。
(三)发展机遇
一是扶持政策好。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粮食主产区转移支付奖励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措施,为稳定粮食生产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出台的发展政策,也为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是发展环境优。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江西时明确提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江西作为第一批绿色生态文明示范省,首先要从绿色生产抓起,集成推广一批绿色新品种和减肥减药绿色种植新技术,在减污降碳、节本增效、清洁生产上作示范勇争先。
三是市场潜力大。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因地制宜发展订单生产、精品农业、效益农业,能够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衔接,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
四是产业动能足。“十四五”期间,农村互联网、移动信号普及率全面提升,信息化理念深入生活、深入人心,数字管理、数字经营渐趋完善,将加快农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催生数字农业新业态,为乡村数字经济注入蓬勃发展动能。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大食物大粮食观,以“稳粮、优供、绿色、增效”为发展目标,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统筹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挖掘油料生产潜力,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稳粮优先。千方百计稳定双季稻,因地制宜发展旱粮,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和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做好防灾减灾,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强化稳粮政策措施落实,及时兑付惠农强农政策,推广优质稻种植,稳定种粮收益。
二是坚持多元发展。根据资源禀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着力推进油菜下田,扩大双低双高油菜种植规模,提高油料产能和自给率,推进设施蔬菜、优势水果、特色茶叶、食用菌基地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三是坚持产业融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社会化服务,倡导订单生产,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种植业质量效益。
四坚持生态优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完善以绿色为导向的产业布局,集成推广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绿色安全型种植业技术,打造一批绿色生态标准化示范基地,推进种植业绿色开发、绿色生产、绿色循环、绿色监管。
五是坚持创新引领。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化农业装备研发应用,开展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强化种植业生产的科技支撑。
(三)2025年发展目标
粮食: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66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430亿斤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稻谷总产稳定在400亿斤以上。
油料:油料种植面积稳定在1295万亩左右,总产150万吨左右。其中,油菜面积1000万亩以上,总产95万吨以上;花生面积250万亩左右,总产50万吨左右;芝麻面积45万亩左右,总产4.5万吨左右。
蔬菜(含食用菌、西甜瓜):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200万亩左右,产量2000万吨左右。其中西甜瓜面积180万亩左右,产量300万吨左右;食用菌产量150万吨左右。
水果:全省水果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左右,总产450万吨左右。其中柑橘园面积500万亩左右,产量400万吨左右。
茶叶:全省茶园面积170万亩左右,茶叶总产量7.5万吨左右,其中名优茶产量3万吨左右,大宗茶产量4.5万吨左右。
中药材:中药材面积180万亩左右。其中,道地药材面积占总面积50%左右。
棉花:产能在2万吨左右。
其他经济作物:花卉、蚕桑、苎麻、糖料、烟叶等面积200万亩左右。
三、区域布局
(一)粮食作物产业区域布局
粮食生产优势区域划分为“三区一片”。
鄱阳湖粮产区:包括鄱阳湖及以北地区的余干、鄱阳、玉山、广丰、弋阳、万年、广信、铅山、乐平、浮梁、余江、贵溪、都昌、永修、武宁、修水等16个县(市、区);
赣抚平原粮产区:包括赣中地区的临川、南城、黎川、宜黄、南丰、金溪、崇仁、东乡、乐安、南昌、进贤、安义、新建、高安、丰城、樟树、袁州、万载、宜丰、上高、奉新、渝水、分宜等23个县(市、区);
吉泰盆地粮产区:包括吉泰盆地及以南地区的吉水、青原、泰和、安福、永新、吉安、新干、永丰、万安、遂川、峡江、宁都、南康、赣县、信丰、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等19个县(市、区);
赣西粮食高产片:包括赣西的上栗、芦溪、莲花、湘东等4个县(市、区)。
(二)经济作物产业区域布局
1.油料
以油用油菜种植为主,花用、油用和菜用多功能油菜种植为次,形成“主、次”明确的产业种植布局。
油用油菜种植区:以九江市、抚州市、南昌市、上饶市等赣中北区域为主。
花用、油用和菜用多功能油菜种植区:以上饶市、九江市、景德镇市等赣东北区域为主。
2.蔬菜
持续优化和提升城郊蔬菜产区、供港蔬菜产区、供沿海及“一带一路”蔬菜产区、特色蔬菜产区、水生蔬菜产区和富硒蔬菜产区等六大优势区域,提升蔬菜加工水平,打造蔬菜精深加工区,形成“6+1”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城郊蔬菜产区:南昌、新建、柴桑、乐平、高安、丰城、袁州、渝水、青原、吉州、上饶、广丰、章贡、赣县、南康、湘东、贵溪、临川、安源等19个县(市、区)。
供港蔬菜产区:永修、永丰、芦溪、袁州、万载、全南、信丰等7个县(市、区)。
供沿海及“一带一路”蔬菜产区:瑞金、兴国、于都、宁都、石城、全南、龙南、信丰、寻乌等9个县(市、区)。
特色蔬菜产区:广昌、万载、瑞昌、黎川、铅山、都昌、莲花、泰和、新干、崇仁等10个县(市、区)。
水生蔬菜产区:鄱阳、余干、湖口、瑞昌、上栗、都昌、永修、庐山、德安、濂溪等10个县(市、区)。
富硒蔬菜产区:宁都、兴国、丰城、高安、万安、永丰、新干、樟树、乐平、进贤、余干、鄱阳等12个县(市、区)。
蔬菜精深加工区:乐平、宁都、永丰、峡江、高安等5个县(市、区)。
3.水果
赣南柑橘区:以赣州市为主,包括信丰、南康、章贡、于都、赣县、大余、兴国、会昌、宁都、上犹、瑞金等11个县(市、区),种植以脐橙为主,宽皮橘、柚、柑类为辅。
赣东柑橘区:以抚州市为主,包括南丰、金溪、黎川等3个县(市、区),优势区重点发展南丰蜜橘为主,其他地区发展早熟、特早熟温柑、爱媛28、金秋砂糖橘等柑橘优新品种。
赣中柑橘区:主要包括吉安市、新余市、宜春市,吉安市以井冈蜜柚(金沙柚、金兰柚和桃溪蜜柚)为主,设施栽培温柑等柑、橘为辅;新余市以新余蜜橘为主;宜春市以柑、橘为主。
赣北柑橘区:主要为上饶市、九江市,上饶市以马家柚为主;九江市以柑、橘为主。
猕猴桃优势区:赣西北的奉新、宜丰等县(市、区)重点发展黄肉猕猴桃,赣南安远、寻乌等县(市、区)重点发展红心猕猴桃,赣东玉山等县(市、区)结合旅游探索红肉、黄肉、绿肉等品种多样化发展。
其它特色水果:因地制宜发展早熟梨、葡萄、火龙果等特色产区。包括永修县、湖口县等早熟梨产区,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柴桑区等葡萄产区,南昌市、吉安市等火龙果产区。
4.茶叶
分赣东北茶区、赣西北茶区、赣中南茶区三大茶区。
赣东北茶区:包括上饶市、景德镇市、鹰潭市,以及南昌市和抚州市东北部部分县(市、区),含婺源绿茶、浮梁茶、铅山河红茶、资溪白茶等区域品牌。
赣西北茶区:包括九江市、宜春市、新余市、萍乡市,以及南昌市和吉安市西北部部分县(市、区),含宁红茶、庐山云雾茶、靖安白茶等区域品牌。
赣中南茶区:包括赣州市,以及抚州市和吉安市南部部分县(市、区),含狗牯脑茶、赣南高山茶等区域品牌。
5.中药材
赣北鄱阳湖药材区:包括九江市、南昌市。主要适宜品种为蔓荆子、吴茱萸、金银花、黄精等。
赣西北丘陵山地药材区:包括宜春市、新余市、萍乡市。主要适宜品种为江枳壳、江香薷、栀子、蔓荆子等。
赣东北山地丘陵药材区:包括上饶市、景德镇、鹰潭市。主要适宜品种为栀子、白术、厚柏、信前胡等。
赣中丘陵山地药材区:包括吉安市、抚州市。主要适宜品种为枳壳、车前子、荆芥、栀子等。
赣南山地丘陵药材区:包括赣州市。主要适宜品种为茯苓、钩藤、穿心莲等。
6.棉花
稳定赣北棉花核心区。主要集中在沿长江及环鄱阳湖区的彭泽、湖口、柴桑、都昌、瑞昌等县(市、区)。
四、重点任务和工程
(一)坚决稳定粮食生产
1.稳定水稻种植。到2025年,双季稻面积稳定在3700万亩左右;中稻面积稳定在1300万亩左右,再生稻面积200万亩左右。水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推广普及率60%以上,水稻单产水平总体稳定在400公斤/亩以上。
2.大力发展优质稻。按照“效益稻米、绿色稻米、品牌稻米”理念,实施优质稻米“双九工程”(双季产量900公斤、纯收益900元),引导标准化、订单化生产,策应稻米全产业链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省优质稻面积2000万亩以上。
3.因地制宜发展旱粮。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玉米、薯类等旱粮作物,作为粮食面积和产量的有效补充。力争到2025年,全省旱粮作物面积500万亩左右。
4.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加强耕地地力补贴、稻谷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产粮大县奖补、农业保险等政策落实,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
(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1.推进油菜下田。以700万亩粮食功能区与油菜保护区的重叠区为重点,稳定油菜种植面积。开展适宜机械和配套农艺研究,探索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不断完善油菜全产业链,拓展花用、菜用、饲用、肥用等功能。培育壮大油菜龙头企业,引进低温冷榨等先进加工工艺,开展浓香菜籽油初榨工艺改造升级,提高出油率和油品品质。
2.发展设施蔬菜。按照“扩规模、调结构、保供给、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设施蔬菜建设,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蔬菜供应基地,推动全省蔬菜产业实现进位赶超。
3.创建茶叶优势产区。按照赣东北、赣西北、赣中南三大茶叶产业布局,重点支持赣中南的狗牯脑茶产区、赣西北的庐山云雾茶-宁红茶产区、赣东北的婺源绿茶、浮梁茶、河红茶产区,资溪、靖安等白化茶产区,萍乡、鹰潭、赣南名优绿茶产区,形成特色鲜明、市场畅销的现代茶产业发展格局。
4.抓好“一主多特”果业发展。做大做强以“脐橙、蜜桔、甜柚”等为主的柑橘优势产区,加强脐橙复产、南丰蜜桔品种改良和核心产区建设,加快马家柚、井冈蜜柚等甜柚产区建设。同时,加快发展猕猴桃、早熟梨、葡萄等特色水果产区,着力培育蓝莓、火龙果等新型特色水果示范基地,促进全省果业均衡发展。
5.做优做特江西道地药材。建立以“赣十味”和“赣食十味”为代表的道地药材、特色药材、药食同源药材优势“赣药”产区,实现江西中药材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提升种植业绿色发展水平
1.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建立和完善种植业生产标准化体系,推广丘陵山地“山顶戴帽、山腰结带、山脚穿靴”的生态模式开发,实现栽培标准化、生产绿色化。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开展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的有机肥就地就近还田应用,因地制宜推进绿肥种植、秸秆粉碎还田等多种有机肥利用。
2.持续提高化肥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水平。不断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大力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发展升级,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覆盖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
3.强化农药质量监督管理。落实农药监管职责,严肃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到2025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0%。
(四)强化种植业科技装备支撑
1.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保护、鉴定、利用。狠抓种业创新,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加大“江西十大优新水稻品种”推广力度。加快菜果茶药等主要经济作物优新品种选育,推进经济作物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2.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加快农机装备升级改造,重点突破水稻机插瓶颈,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到2025年,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56%以上。
3.提升种植科技水平。加快选育推广适宜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作物品种,集成推广双季机种、再生稻、籼改粳、早稻早播等技术模式,熟化推广一批“稻油”“稻稻油”“稻再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推动农机农艺融合,不断提高种粮水平。
4.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加强水资源监控调度,在汛期防洪的同时,保持山塘水库合理水位,确保伏秋少雨季节有水可灌,为秋粮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完善江西微农微信服务平台,加强农情调度,及时核实灾情,落实农业救灾资金,全力保障种植业生产稳定。力争到2025年,重大气象灾害损失率降低2个百分点。
5.加强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加强“两迁”害虫等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强化柑橘黄龙病、红火蚁等重大植物疫情监测与阻截防控。力争到2025年,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五)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种植业规模经营水平。力争到2025年,5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4万户以上,规模种植面积800万亩以上。
2.创建种植业品牌。继续推动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扶持引导“7+2”稻米品牌做大做强。做强赣南脐橙、南丰蜜橘等柑橘知名品牌和猕猴桃、葡萄等特色水果品牌,推进“江西茶 香天下”茶叶品牌、区域蔬菜、道地中药材、特色花卉等品牌建设,加快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向品牌聚集,推动品牌发展提升。
3.发展订单生产。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增加订单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积极推进“互联网+”订单模式,提高产销对接精准性。规范订单主体的生产和经营行为,解决订单诚信兑现问题。
4.拓展内需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行“农产品基地+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营销模式。鼓励利用淘宝、京东、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等新媒体,开展互动推广、直播带货。加快发展“社区直销”“农超对接”等新型交易方式,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逐级下达面积、产量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粮食生产任务目标。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得上、调得进、不脱销、不断档,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平稳。
(二)强化政策落实。认真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争取金融贷款、产业发展用地、产品出口、专业人才激励等扶持政策,增强发展动能。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增强种植业风险抵抗能力。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快优质化品种、全程机械化生产、减肥减药、土地修复和污染治理、精深加工、高端产品和营销增值等热点难点问题瓶颈攻关,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统防统治、“三控”技术、绿色防控、生产管理信息化等技术集成与示范,提升种植业生产科技水平。
(四)强化服务保障。加快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分析与处理,加强专业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社区以及冷链物流配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等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快速有序流通。建立气象和病虫灾害预警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风险和防范,开展精准应对灾害技术措施培训。
解读材料:《江西省“十四五”种植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