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富硒地瓜批发商(桥头地瓜含硒真的高吗)

硒宝 06-12 10:14 59次浏览

凌晨刚过,之前沉寂许久的社区母婴群突然热闹起来,大家飞快的传递着消息:许多外卖、生鲜软件上没菜了,或者只剩下水果,甚至今天的外卖员已经约满了……

陈晓稍一犹豫,刚加入购物车的香芹和牛肉卷就迅速成为了“失效宝贝”。

提前回到上海的陈晓没想到,来自农业大省山东的她,会为了几棵青菜调整闹钟疯抢。为了能给自己和三岁的儿子做一顿健康可口的饭菜,之前上班基本只点外卖的她,把听过和没听过的生鲜软件都装了一遍。

像陈晓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疫情之下,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囤货,囤口罩、囤板蓝根、囤75%酒精……医疗物资是生产跟不上,水果蔬菜却不同——因为保质期短,需要供需两端快速信息匹配,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

挑战突如其来。原本承担农货上行主力的批发市场、商超和菜市场,不少因为疫情关门歇业或者大大缩短了营业时间。相比之下,春节原本是电商淡季,但疫情之下,防疫物品和瓜果蔬菜成了电商最热销的产品。

滞销农货保卫战打响。一边是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的消费者,一边是农货滞留在田间地头的商户和农民,电商平台正在扮演着重要的信息匹配角色,在非常时期,构建起一条高效的农产品上行路。

01 再卖不出去就要烂在地里了

桥头富硒地瓜批发商(桥头地瓜含硒真的高吗)-硒宝网

紫皮洋葱是云南省建水县面甸镇农户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若没有及时销售出去,只能烂在地里

距离上海几千公里之外,云南建水的村民李红伟一声叹息。

“再不运出去,就真要烂在家里了,”面对上百吨的洋葱,李红伟忧心忡忡。

紫皮洋葱是建水当地特色产品之一,在周边省市颇有名气。春节一过就是紫皮洋葱的采摘和销售期,前几年,来收购洋葱的批发商络绎不绝。为此,李红伟专门请了工人,提前采摘和打包好,方便批发商上门直接搬走。

但疫情打破了李红伟的美梦。因为疫情原因,全国不少大型批发市场并没有开市,批发商自然并没有如期而至。

但地里的洋葱和当地的村民已经等不及了。云南温度高,新鲜的洋葱保存不了太久,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地里或者家里,一年的辛苦也就白白浪费。

没办法,李红伟硬着头皮、通过多层关系联系到了当地的大型超市。对方倒是愿意收购,但通往村里的道路都被堵住,日夜有人坚守,大车根本进不来,李红伟只能放弃。

集市是最后的希望。每隔几天,当地就有一个不小的集市,村民会把自家的农产品拿出来售卖。虽然一场集市也卖不了太多货,但对李红伟来说也是一个路子。可因为容易人群聚集,这样的活动也被临时取消了。

同样着急的还有海南桥头镇的王林芬。

今年是村民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作为带头人,王林芬很想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离春节还有20多天时间,王林芬就迫不及待的先把全村170多户2500多吨的红薯都收购了回来。

种了十几年的红薯,王林芬自诩对农业非常“了解”。按照往常经验,春节是红薯销售的旺季。海南桥头红薯因为富硒、口感面,上市期又刚好与其他地区错开,所以一开始王林芬完全不担心销量。

王林芬甚至算过一笔增收账:按照往年4块一斤的收购价,今年2500吨产量就是2000多万的销售额,平均每个农户能有11万的收入。“今年收成好。顺利销售出去,村民收入整体能增加两成。”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王林芬彻底傻了眼,这是她之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状况:进村的路完全被堵死,车辆无法通行。往年抢着来收购的批发商,今年却一个都没有出现。

王林芬赶紧给往年常来的批发商打电话,得到的回复基本都是:路堵了自己去不了、过段时间再看看……

之前曾做过档口生意、专门销售红薯的她没想到,第一年做合作社就遭遇了滑铁卢。不仅一年的收入没法得到回报,甚至连采摘工人的工资可能都无法支付。如果继续滞销下去,王林芬就只能将家里的猪仔卖掉垫付工资。

处于信息末端的农户,销售路径单一,通常只能依靠传统的批发商采购。一旦批发商这一主要线路中断,农产品就很容易滞销。

同样尴尬的还有城市中的消费者:不少农产品留在了田间地头、没有被顺利运送到城市中,同样处于信息下游的消费者不得不面临着“无菜可买”的尴尬。

02 为了买菜,下载了所有生鲜APP

这是张思洁第一次春节没有回家。

她是一个一岁孩子的妈妈。考虑到疫情严重,家乡没有供暖,张思洁选择留在北京过年。父母不放心,担心张思洁照顾不好自己和外孙,还专门打电话来唠叨,执意让她带着孩子回老家。张思洁没有理会,反而安慰父母,“大城市方便,什么都有。”

张思洁都计划好了,七天的假期,可以好好陪陪孩子。如果可能,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商场儿童游乐园,顺便逛街、吃饭。

但令张思洁没想到的是,父母的担心成真了。疫情越来越严重,张思洁取消了所有外出计划,之前基本没有做过饭的她,只能硬着头皮加入“抢菜大军”。

“每天早上一醒来,第一件事儿不是看看孩子,而是拿起手机,把手机里装的生鲜APP都浏览一遍,看有没有货、能不能预约上配送员。”

即使这样,张思洁还是遇到了“烦心事儿”。 2月5日一大早,某些生鲜平台的预约,就已经排到了第二天,所剩的可选时段已经不多。没办法,张思洁选了次日早上9:30的配送时段。

本以为至少第二天的食材有着落了。没想到因为缺货,第三天晚上她才接到配送员的电话。从下单到收货,距离超市短短2公里的配送路程,居然花费了近60个小时。

像张思洁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为了减少出门,他们选择通过线上进行抢货。但货源紧张,抢菜并不容易。

《财经》记者登陆了部分主流生鲜平台发现,以北京为例,上午8时左右,平台上的油麦菜、菠菜等新鲜蔬菜均已显示无货,而在14时,绿叶菜基本全部售罄。

配送更是难题。平日主打“极速达”、90分钟之内到货的生鲜平台们,有的订单配送时间已推迟到2月下旬,或者需要提前一天以上预定,更有甚者则在首页打出了招聘配送员的字样。

甚至,在网络上还流传着一张《北京抢菜指南》,标注好了各家生鲜电商库存更新时间,以及采买的最佳时段。

年轻人通过生鲜软件可以足不出户采购蔬菜,但还有不少老年人并没有掌握线上购物的技能,他们只能带起口罩和护目镜,去线下购买。李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位。

“前几天在微信里试了一下买菜,闹了半天也没太明白,”最终,李奶奶还是选择了去线下超市买菜。“楼下的一个小菜场都关门了,家附近只有一个家乐福还开着,”李奶奶介绍,“供应的少、买的人多,菜品经常缺货”。

一位春节期间还营业的商超负责人张正介绍说,“蔬菜是商超的引流产品。所以平时供应都会非常充足,卖不掉的晚上就打折处理。但疫情期间,基本上中午12点、1点就没了,都等不到晚上。”

数字显示,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当天,“买菜”的百度指数仅为325,短短十天之后,买菜的百度指数已经翻了3倍,达到了1149。

同样,苹果商店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众多生鲜平台已经取代了之前的外卖软件,成为了美食佳饮类App分榜单的前四位。

03 批发商的货车怎么还没来?

阳台上,批发商李飞已经连续抽了半包烟,烟蒂丢满了一地。

这是他这几年第一次在家过春节。放在过去,他现在要么在田间地头采购,要么开着大卡车往城里的批发市场送货,一刻都不会闲下。疫情突然爆发,家在河南的李飞,今年甚至连家门都很少出。

休息下来的李飞一点也不轻松,电话几乎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停有之前合作的农户和合作社打来咨询电话,问他:今年怎么还没有来?

李飞很无奈。之前,他主要跑采购,去全国各地的主要农产区采购蔬菜,然后送到城市的批发市场。春节是蔬菜水果的销售旺季,李飞自然闲不下来。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餐厅和菜场都纷纷关门歇业,之前常来采购的大主顾没了动静,李飞自然不敢贸然去进货。

信息不对称成了最大的问题。

一位行业专家表示,中国水果蔬菜供应端过于分散,这样的特性决定了流通环节需要更长时间反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农村和农产品已经形成了一条由农户/合作社,经由中小批发商、大批发商、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菜市场/商超,再到消费者的超长上行通道。终端的蔬菜水果生产者,其信息来源通常来自于当地批发商,而批发商的信息则来自于上游B端需求方或消费者。

这样的超长信息反馈路径,放在平时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在疫情期间,需求信息变化快,信息传导就出现了问题,处在信息末端的生产者并不能感受到前端消费需求的变化,产生误判。

与此同时,由于生产端对于销售路径的依赖,上行通道一旦受阻,农产品就很难卖出去。

王林芬透露,当地的红薯,超过60%通过各地批发商收购,剩下的基本通过集市、当地商超等零售渠道以及自家食用消耗。同样,来自云南楚雄的无花果,有超过80%都是通过批发商这条单一链路进行销售的。这意味着,一旦中间某个环节掉链子,无论是物流受阻,还是上游需求降低,对于生产端都是巨大的伤害。

桥头富硒地瓜批发商(桥头地瓜含硒真的高吗)-硒宝网

农户推荐自家的地瓜,在拼多多上三天销售8.6吨

此外,疫情导致不少地区开始封桥堵路,运输成本也开始增加。

一位常年从云南进货去深圳、广州售卖的货车司机表示:过去,从云南昆明到广州/深圳,基本上一天一夜就能到。现在各地封路,现在得需要三天时间才能跑完全程。路上多待一天就意味着5%左右的损耗。“原来进价3毛的蔬菜,这么一折腾,成本都到了8~9毛钱。”

更可怕的是,一旦要经过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很可能要被隔离14天。这意味着,整个春节期间的运输计划就彻底搁浅了。

04 互联网能帮助农业与时间赛跑吗?

农货难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课题。

2月12日,国务院印发通知,要求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同日,农业农业部要求,有关省(区、市)农业农村部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除了拓展销售渠道、畅通物流通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之外,还特别提及促进滞销农产品的网络销售。

除了政策支持和引导外,整个社会力量也被动员了起来。

看着红色的录制键,第一次直播的冯穆心里直发憷。

不过短短几分钟之后,就涌进了几百个消费者,他渐渐放松了下来。“这是来自长寿之乡海南省桥头镇的地瓜,富硒、软糯、香甜。买它!”

冯穆是王林芬合作社中的一员。滞销之后,王林芬向拼多多发出求助,很快,桥头镇富硒红薯就上线到了“抗疫助农”专区,获得了专门的流量扶持。

抗疫助农专区是拼多多为了帮扶特殊时期滞销农产品而设置的。2月10日,拼多多正式上线“抗疫农货”专区,除充足的流量支撑外,还设置了5亿元的专项农产品补贴,以及每单2元的快递补贴,以帮助解决疫情期间的农产品产销对接问题,让农户的收入得到保障。

桥头富硒地瓜批发商(桥头地瓜含硒真的高吗)-硒宝网

拼多多正式上线“抗疫开拼,爱心助农”专区,覆盖23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

找到了销售路径,王林芬开始动员大家一起销售。在王林芬的鼓励下,不少合作社成员都在拼多多上开了店、做起了直播卖货。一时间,有人擅长卖货,自诩“地瓜版李佳琦”;也有人教授红薯的多种吃法,号称“海南李子柒”……短短一天时间,海南桥头镇红薯销量就超过5吨。

同样,在云南建水,夜幕下,十几个农民还在忙碌着,将近万斤的洋葱打包。在上线拼多多“抗疫助农”项目后,短短两个小时的直播,就有30万网友观看,以及近一万斤销量的“战绩”。

农货难卖的核心问题,出在匹配机制上:消费端需求旺盛、供给端同样货源充足,这两端都没有问题。但传统经销商模式下,匹配是靠着庞大而繁杂的大小批发商个体组成的,匹配链路繁杂冗长。疫情之下,尤其是封路和B端需求减少,匹配效率大大降低。

特殊时期,电商正在尝试用互联网的供需匹配来带动农货上行的创新。拼多多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陈秋分析认为,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是缩短了信息匹配的时间和流程,而信息反馈时间的缩短,就能帮助农业所短时间。

2018年,上海市虹霞小区的阿姨们在微信群里通过拼多多分享拼单,成功承包了湖北某橙子果园的一卡车橙子,这一案例,被视为是互联网改造农业生产流程的成功范例。“前端消费者通过拼单来提出需求,后方生产者根据需求来发货调配,如果这一模式能够持续循环下去,后方的果农们可能就会在收获季到来前提前预判消费者的需求量,从而稳定自己的生产计划”。

陈秋表示,长期来看,拼多多的愿景是希望通过直连消费者和农户,创建超短供应链,减少了信息损耗、提高了调度效率,让消费者只需要一步就能完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

“目前的难点在于要让农业生产者学会利用互联网”,狄拉克也承认,互联网介入农业的第一步,是要让农产品和农人实现互联网化,“如果果农们都能成为会发货会客服的新农人,互联网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拼多多已直接发动近6万名新农人和农产品商家恢复正常供给,其中直连“抗疫助农”专区的新农人及商家超过2400名,对接400多个主要农产区,覆盖超过230个国家级贫困县。

“农业是与时间的赛跑,互联网能够帮助信息跑得快一点,这样一来,农民就能多收获一点”,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狄拉克表示。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