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地瓜是怎么来的(富硒地瓜真的含硒吗)
说起红薯,人们都很熟悉。红薯又名甘薯、番薯,也有的管它叫地瓜,它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在忙碌生活中,献上一份清润飘香、软糯香甜的烤红薯无疑是一份最佳的慰藉。
港边乡地处横峰县东南部,境内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硒含量丰富,所产富硒红薯以“香甜绵糯”闻名。但过去红薯只是守在深山的“土疙瘩”,少有人问津,也产生不了多少经济价值。
小小红薯如何成富民的大产业?港边乡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答案。
一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也是红薯消费大国。但实际上,红薯却是个“舶来品”,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带到菲律宾等国栽种,明朝万历年间进入中国。
目前,我国保存有2000多份红薯种质资源。其中,富硒红薯因为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而受到人们的特别青睐。
譬如,所含的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纤维素能够润肠通便;它还是名副其实的减肥佳品,脂肪仅占红薯的0.2%;它的美容效果也是不可小觑,红薯中含有一种物质叫脱氢表雄酮,它和女人身体里面的雌激素相似,对黑色素有抑制作用,能够保持人的皮肤细腻、减少皮下脂肪堆积,达到润肤、养颜的效果。富硒红薯,甚至还被人称为是红薯界的“爱马仕”。
提到红薯,就不得不提中国“红薯之父”——陈振龙。万历年间,陈振龙冒死带回来的一根藤,养活了上亿的中国人。
陈振龙科举失利,仕途无望的他随后下南洋经商,来到菲律宾(当时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他发现了做为食粮的富硒红薯既美味又易于种植,可以让更多的家乡人不挨饿。
但西班牙人“珍其种,不与中国人(《金薯传习录》),海关更是层层盘查,陈振龙煞费苦心,他“得其藤数尺”后“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冒险偷偷带回来。
万历二十一年(1593),陈振龙将携带的红薯藤带回福建种植,在经历一波三折后,红薯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
民间有传,乾隆皇帝晚年间曾患有老年性便秘,太医们千方百计地治疗,但疗效欠佳。一天,他散步路过御膳房,一股甜香气味扑面而来,十分诱人。
乾隆走进去问:“是何种佳肴如此之香?”正在烤红薯的太监忙叩头答道:“启禀万岁,这是烤红薯的气味。”并立即呈上烤好的红薯,乾隆吃了红薯之后连声称赞道:“好吃、好吃”。
此后,乾隆皇帝经常吃烤红薯,久治不愈的便秘也好了。他对此十分高兴,夸赞道:“好个红薯,功胜人参!”所以,红薯又有了个“土人参”的美称。
二
过去的几十年,红薯身上的“身份”“标签”发生了明显改变。从过去的“救命粮”“果腹餐”,到今天兼有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华丽转身后的红薯,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横峰的富硒红薯,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一种“硒元素”。硒不仅是重要的抗癌元素,也是抗氧化剂,可以防止因氧化而引起的衰老、组织硬化。同时,硒还支持着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工作,对人体极为有益。
正是因为富硒红薯浑身是个“宝”,所以近年来横峰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以优质“品种”做支撑,成功把富硒红薯打造成为响当当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成功走向了全国,并出口东南亚。
在横峰县港边乡东北部的善塘村,土壤中硒含量高,种出的红薯硒含量也比一般红薯高5至10倍,营养更加丰富、口感更加香甜。
早在2016年,善塘村就通过党员带头,带动50余户村民种植富硒红薯200余亩,种植类型包含鲜食型、果脯型、淀粉型等11个品种,市场价稳定在6.8元/斤以上,比传统红薯价格高出10多倍。
善塘村党支部还积极拓展电商渠道,与上市公司上海“叮咚买菜”签订红薯销售协议,并在红薯淀粉深加工上做文章,推出红薯粉丝、红薯粉皮等特色农产品,富硒红薯实现了由“农产品”到“俏商品”,“土产品”到“香饽饽”的华丽转身。
2022年,善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8.8万元。2023年3月,央视二套《乡村振兴中国行》对该村红薯产业作了报道。
窥一斑而知全豹。土特产之“特”,正是一个地方的优势资源禀赋的集中体现,是特点、特色、亮点。做足富硒红薯的“大文章”,因地制宜、做精做活,真正让“希望的田野上”更快更好地铺展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三
乡村是一座蕴含着丰富资源的“富矿”,如何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横峰深挖“土”资源,释放“特”优势,延伸“产”链条,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以点带面地激活乡村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元价值,持续擦亮绿色发展的“金字招牌”。
例如,横峰县以推动“横有峰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契机,大力实施质量强县、品牌强县战略,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路子,进一步健全横峰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可追溯体系,让“横有峰味”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卖上好价钱,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现如今,“横有峰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汇聚了葛根粉、葛饮料、山茶油、富硒红薯、马家柚等产品品类。可以说,通过不断做大做优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横有峰味”不仅成为横峰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也让更多横峰特产有机会“飞入寻常百姓家”,抚慰众多“吃货”们的味蕾
酒香也怕巷子深,农产品要实现变现,光有品质还不行,还得善于营销。发展好“土特产”,必须顺势而为,抢抓数字化机遇,充分融入“互联网+”思维,建立特色农产品智慧生产、营销、监管、服务体系,方能让土特产触“网”成“金”,成为富民兴村的“幸福果”。
譬如,“横有峰味”通过县长直播、中石油助农直播等活动,以平台销售、网红带货、产地直播和展会展销等多种宣传形式,不仅推广了农特产品,也宣传了横峰县的城市品牌,有效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产品产得多又卖得远,卖得出更卖得好。正可谓:兴了产业、强了乡村、富了百姓。
种植一片红薯,发展一个产业,连接一批农户,富裕一方百姓。
面向未来,挖掘区域特色,找准振兴路径,拓宽产业、唤起乡愁,将“原汁原味”的特产、特色打造成“多汁多味”的特色产业,香甜的红薯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将“薯”光四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勃勃生机。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