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富硒茶一红一绿(恩施富硒绿茶的功效与作用)

硒宝 06-07 18:16 75次浏览

2018 年 4 月 2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东湖茶叙”让产自恩施的利川红茶和恩施玉露(以下简称“一红一绿”)声名鹊起。恩施趁势而上,倾力打造茶叶公共品牌、特色品牌,积极巩固和树立恩施硒茶“一红一绿”品牌形象,恩施茶产业链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茶产业已成为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支柱产业,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行产业。

一是抢抓历史机遇,积极推进茶业强州战略。恩施州委、州政府始终把茶产业作为民生产业、健康产业和生态产业来培育,坚持把发展茶产业与州域经济发展、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起统筹谋划,制定出台了《中共恩施州委 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茶业强州的意见》,明确从 2019 年起,州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 2000 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以品牌建设为重点的茶产业发展,计划到 2025 年综合产值达到 400 亿元,把“一红一绿”培育成全国知名品牌,促进恩施从茶叶大州向茶业强州跨越式发展。

恩施富硒茶一红一绿(恩施富硒绿茶的功效与作用)-硒宝网

二是坚持全域绿色,夯实品牌质量基础。出台《关于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茶叶生产全域绿色化,全程标准化,严格质量管控。目前,全州创建全国有机食品(茶叶)示范基地 3 个、国家级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6 个、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2 个、省级茶叶出口基地县 3 个、全域绿色化示范乡镇 21 个。

三是强化地标培育,打造高端品牌。以承担省知识产权局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项目为抓手,完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先后修订《地理标志产品—恩施玉露》《恩施玉露加工技术规程》《恩施玉露生产技术规程》3 项标准,制定了高于现有基础性标准或者强制标准的团体标准;积极推进“一红一绿”品牌提升行动,通过“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等重大活动来锤炼品牌、培育和提升品牌。“利川红”“恩施玉露”“恩施硒茶”均获得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金奖,“利川红”“恩施玉露”在 2020 年“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中分获金、银奖;为扩大“一红一绿”体量,积极争取国家商标局支持,成功将“一红一绿”商标转让到州茶产业协会,并将商品生产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州,实行品牌管理统一、商标标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范统一、宣传口径统一“五统一”,有效扩大了市场主体规模,实现了品牌效力最大化。

恩施富硒茶一红一绿(恩施富硒绿茶的功效与作用)-硒宝网

四是加强品牌保护,擦亮“金字招牌”。坚持整治与规范并举,加强相关市场监管,促进品牌长远健康发展。 实施专项整治,制定印发了《“利川红”“恩施玉露”品牌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三年专项整治,让生产者、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及品牌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州内市场及武汉市场商标假冒现象得到明显遏制,营造“一红一绿”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启动“铁拳行动”,开展商标侵权、非法印制、不正当竞争、非法生产、价格欺诈“五个打击”。截至目前,全州共立案 74 件,结案 74 件,共查扣“三无”通用包装 21071 个、侵权包装 15000 余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 64 份,清理下架“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包装袋(盒)939 个,基本杜绝了“三无”包装产品;强化规范管理,制定《“恩施玉露”“利川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州域公共品牌管理办法》,从商标使用许可、包装印制、质量管控、品牌保护等方面对“一红一绿”的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五是创办硒茶学院,筑牢技术人才支撑。要成为全国茶产业的高地,人才是关键。为此,恩施州成立硒茶学院,着力解决硒茶产业链中人才匮乏的瓶颈。目前,硒茶学院培养了湖北省技术能手 8 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 28 人,国家二级技师 24 人,国家高级茶艺师、评茶员 100 余人,技术人才 2000 余人,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 1000 余人。

六是强力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州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宣传推介,印发《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宣传推介行动方案》,重点策划 14 项集中宣传报道活动,通过加强事件营销、广告宣传、组团参展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品牌宣传推广,“一红一绿”成功进入国际茶业大会、外交部蓝厅“湖北全球推介活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重要会议活动,知名度不断提升。

七是打造品牌文化,增强品牌软实力。始终注重茶文化建设,印发《恩施州茶文化建设推进方案》,以十大工程为重点,用心用力挖掘传承茶历史文化。先后开展申请非遗保护,恩施玉露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川红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开展恩施茶民歌传唱推介活动,“六口茶”成为全国耳熟能详、广为传唱的经典茶歌;出版了《恩施玉露》《饮茶起源及茶树栽培起源地研究》《中国茶业早期发展史研究》等著作,广泛开展茶文化进企业、进机关、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培训,累计培训超过 2000 人次,营造了浓郁的茶文化氛围。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