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富硒茶基在那里(梅州富硒土壤分布)

硒宝 06-07 10:10 72次浏览

深耕绿色产业 红土地变“金洼地”

大埔打造蜜柚和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带富农民

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绿色是大埔最亮眼的底色。肥沃富硒的土壤,使全县45万农业人口走上了耕山致富之路。作为广东首个原中央苏区县,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绿色产业正不断被赋能发展,奏响乡村振兴时代强音。

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大埔农业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约四成。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坚持引领群众科学耕山致富,通过培育龙头、树立品牌、科技创新、示范带动,着力发展蜜柚、茶叶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有力加快了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和推动了产业兴旺。

梅州富硒茶基在那里(梅州富硒土壤分布)-硒宝网

走进大埔的广褒山头,绿油油的柚树上挂满了果实。程麒 摄

依托“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品牌效应,目前大埔正在打造蜜柚和茶叶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因地制宜发展其他特色产业,丰富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种养结构,有效带富了当地农民,盘活了农村经济。

目前全县建有长效农业特色产业项目63个,昔日贫穷的山沟沟正逐步变成村美民富的“金洼地”。

柚香飘万家▷▷

全县七成农户种植柚果

人均收入增加逾3000元

“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唐代诗人张彤赞颂柚子的名诗,如今在大埔已成为现实。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左右,梅州柚·大埔蜜柚上市。其果大形美,色鲜皮香,瓤胞丰腴,汁胞晶莹,酸甜适中,风味浓郁,实为秋冬水果中的佳品。

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梅州柚·大埔蜜柚从零散化逐步发展到规模化种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全县蜜柚种植面积为21.9万亩,预计今年产量达32万吨。

随着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梅州柚·大埔蜜柚更是荣获“欧盟认证”,正式受到欧盟协定保护。目前,梅州柚·大埔蜜柚远销欧盟、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市场青睐,“中国蜜柚之乡”饮誉海内外。

同时,蜜柚产业还是大埔县农业农村经济收入的主导产业,是广大农民脱贫增收的“致富果”。

在离大埔县城约五六公里处,海拔668米的双髻山蜜柚公园内,漫山遍野的柚子树上挂着颗粒饱满的柚果。这里走出了梅州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种植业企业——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董事长邓展华是一名返乡发展“甜蜜事业”的农二代。

在邓展华的不懈努力下,顺兴从小企业发展成为广东现代产业500强单位,同时他还指导当地村民种植蜜柚。至目前,他已带动当地多个贫困村1000多扶贫户发展蜜柚产业,实现致富增收。

为了让蜜柚产业联农带农的效益最大化,2018年大埔县启动省级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该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产业园建设以来,释放了很多政策红利,极大地激活了园区企业的积极性,提升了蜜柚种植水平和品质。让我们企业带动农户的力度大大增强,周边农户的积极性上来了,农民也增收了。”邓展华说。

通过产业园建设、龙头企业引领,目前全县有70%的农户种植了柚果,全县农村人口单蜜柚平均收入就达3000元以上。

茶韵毓芳华▷▷

17家龙头企业带动全县5000多户农民奔康致富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这是古人笔下的茶香,南宋诗人李金南《茶声》中“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对茶的喜爱之情更是跃然纸上。在“中国名茶之乡”大埔,处处茶香茶韵醉美人心。

顶着炎炎夏日,记者来到粤东名山西岩山上的西岩茶场。远远看去,顺山势而走的茶垄蜿蜒绵亘,密匝匝的芽叶像一条条绿油油的地毯,舒缓地在山间展开。这里是大埔乌龙茶的主产区,同时也是广东省优质茶叶生产基地。

据史志记载,唐代末期大埔已种植生产茶叶,距今超千年历史。经过近60多年的再发展,大埔县形成了以西岩山麓为中心,辐射枫朗、大东、高陂、湖寮等镇的茶叶产业发展格局。

为进一步提升茶产业品种、品质、品牌,2019年大埔县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西岩山万亩茶文化产业园绵延“三镇十村一场”。

梅州富硒茶基在那里(梅州富硒土壤分布)-硒宝网

通过环境整治和提升改造,民宿、停车场、游人步道等设施日臻完善,为上山下村带来了更多游客。何森垚 摄

从大埔县城出发,驱车沿着旅游公路前行约50分钟,记者来到了位于枫朗镇上山下村的岗头村民小组。这里是茶叶产业园的核心区,围绕西岩山脉,枫朗镇隔背、上山下、三溪3个行政村,包含岗头、南坪、岽顶湖等多个园区都以茶叶种植为主。

“这里家家户户都种茶,茶叶只要摘下来就是钱。靠种茶很多村民都发家致富了,回来建起了新房。”上山下村党支部书记魏新光说,目前上山下村茶叶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有的村民靠种茶每年收入20多万元。

“过去要大家骑单车去卖茶,现在人家开着汽车上门来买茶……”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赖法卫说,该茶企的基地位于西岩山顶,发展茶叶种植已有10年。谈起茶叶产业的变化,他深有感触。

为了补齐通制约茶产业发展的交通短板,依托乡村振兴发展的布局,近年来,枫朗镇建设了一条串起岗头、南坪、岽顶湖等多个特色园区的旅游线路。全长22公里,连通大埔县、潮州市饶平县新丰镇等3镇20余村,同时完善民宿、停车场、游人步道等基础服务设施。

环境的变化给小山村带来了生机,不仅是西岩山茶名声响了,旅游产业也随之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领略茶园风光,买茶品茶。”魏新光说,现在村里每天都有游客过来,越来越热闹。

令村民欣喜的是,随着不断发展茶叶价格也水涨船高。茶青收购价格由起初的每斤5元到现在每斤15元,干茶由不到50元到现在150元以上。茶叶产业,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

据悉,目前大埔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叶种植面积7.31万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67.7%,年产量4933吨,年产值4.86亿元。通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17家龙头企业带动全县5000多户农民群众奔康致富。

发展多元化▷▷

63个长效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助力脱贫攻坚

“蜜多不多啊?”“8斤差不多,天气好才有这个量。”6月是夏蜜丰产的时候,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村民余月华一边查看“甜蜜事业”发展情况,一边与省科学院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吴旗韬交流。

4年前的上黄砂村农户养蜂零零星星,只能自给自足。自广东省科学院进驻帮扶该村后开展扶贫调研,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与农户意愿,选择高效绿色健康的中华蜂养殖作为扶贫产业项目。通过指导当地贫困户科学养蜂,实现了养蜂可持续发展。

余月华今年69岁,如今是村里的养蜂能手。“以前种田,收入不高,也不稳定。现在养蜂好很多,不用靠天吃饭,收入也增加了。”余月华管护着村里的20箱蜂群,每周只要来养蜂基地两次左右,做好预防虫害工作,年事已高的他很满意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这20箱蜂群所产的夏蜜,为余月华增加了约3000元收入。

自2016年省科学院进驻上黄砂村以来,先后推进百香果数字果园建设、中华蜂养殖、光伏发电等多个产业项目,带动村集体每年新增收入50万元。相比4年前,该村贫困户年人均收入提高了3倍。

上黄砂村的特色帮扶产业项目,只是大埔县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大埔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富裕。因此需要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要以产业振兴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带旺乡村。

梅州富硒茶基在那里(梅州富硒土壤分布)-硒宝网

高海拔、重峦叠嶂的独特环境,赋予了西岩山茶叶优良的品质。何森垚 摄

近年来,大埔县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帮扶,因镇(村)制宜,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蜂蜜、金针菜、灵芝等特色产业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大埔特色农产品的种养结构,为大埔特色种养朝多元化发展指出了方向。同时有效地带富了当地农民,盘活了农村经济。

抓好特色产业帮扶。大埔县一方面通过产业联结带动发展,依托省级蜜柚、茶叶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大力发展蜜柚、茶叶等特色现代农业;另一方面“农企联结”融合发展,以创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模式为抓手,发动57家农业(扶贫)龙头企业挂扶57个贫困村,成立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龙头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抱团。

据统计,目前全县建有长效农业特色产业项目63个,带动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916户。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村村有项目,人人有活干,昔日贫穷的山沟沟变成了如今村美民富的“金洼地”。

一线实践

标准化显成效

广东唯一省级蜜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落户大埔

“现在这一片可以说是‘黄金林’,只等9月柚子成熟。”省市场监管局驻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工作队队长蔡若夫,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柚子林说,即使工作队撤离,产业发展起来依旧能带动大家致富。

据当地村民官佳进介绍,过去村里种柚子全凭个人经验,同一片土地结出的柚果品质参差不齐,完全看天吃饭。“现在不一样了,从播种、施肥到套袋、采摘,蜜柚种植每一步都有精细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家里5亩柚子树不仅有了品质保障,销路也不愁了,一年下来能多挣3万元。”

官佳进所说的“标准”,源自村里的500亩省级蜜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2019年,漳北村在省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的牵头下,启动实施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成功申报2020年广东唯一省级蜜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大埔县种柚子历史久远,但村民分散种植、无品牌,“家家户户种柚子,家家户户挣不了钱”。看着家乡的柚子卖不出好价钱,此前在深圳工作的官维远很是着急,只能每年中秋回家帮收柚子、到外地开拓渠道,“尽量不让柚子滞销,很辛苦,但效果还是不明显”。

“不能再等了,要马上建立种植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漳北蜜柚品牌。”蔡若夫深知,要从“根”上把产业扶起来,制定产业标准是关键。

与官维远沟通后,蔡若夫邀请这名95后年轻人回乡创业,扶持其成立漳北绿之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标准化种植、商标注册、电商带货等,帮助村里的蜜柚产业化零为整、抱团发展,实现统一种植、管理、销售。

“有了订单,农户才能放心种,用心种。”官维远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都当上了“股东”。公司以每年高出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符合标准化种植的蜜柚。当地农户在获得种植收入外,还能和村集体一起享受30%的分红。

在漳北绿之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加工基地,数十条洗柚池一字排开,标准化种植的蜜柚将在这里进行统一的清洗分拣。再按柚果品质细分为6个等级,进行打包、定价、仓储、运输。“在严格的标准把控下,每棵蜜柚的大小均匀,色泽、甜度都得到了保证,渠道也自然打开了。”官维远介绍,目前标准示范区种植的蜜柚已与中石化、碧桂园等形成稳定合作,每年订购量超过150万斤。

“随着种植标准的推进,村民们对今年的蜜柚销售很有信心。”官维远说。

发展亮点

省级产业园为农业产业“补链”“强链”

近年来,随着全国蜜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愈发明显,这也让大埔不少果农开始担心今年出现销售难的情况。如何寻找产业新的增长点来突破产业瓶颈,成为目前果农亟须思考的问题。

为应对市场变化,让蜜柚卖出好价钱,大埔县正通过蜜柚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丰富柚果产品,提升柚果档次,延长产业链条。

目前,为解决果农担忧的难题,一个省级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大埔拔地而起。

该产业园涵盖了湖寮、百侯、西河、三河4个镇,总面积约101.2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7.40%。产业园蜜柚种植面积达8.57万亩,多个基地规模连片,占全县蜜柚种植面积的39.13%;总产量约9.82万吨,占全县蜜柚总产量的39.20%;总产值达3.88亿元,占全县蜜柚总产值的39.32%。

记者从大埔县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入园企业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厂房主体建设都已完工,待今年蜜柚上市,园区即可全面投产。

据介绍,大埔县蜜柚产业园建设完成后,总体将形成“一心一带四区”的空间布局。“一心”是大埔蜜柚科技创新中心,“一带”是大埔蜜柚生态农业循环带,“四区”分别是大埔蜜柚精品加工创新区、大埔蜜柚仓储物流发展区、大埔蜜柚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区、大埔蜜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其中,核心园区占地面积180.79亩,位于湖寮镇密坑村,由进园企业建设柚果精深加工区、蜜柚果品展示交易区、农产品电商中心区、柚果光电分选区、物流冷链区、蜜柚博览馆、农业信息中心、蜜柚研发院士工作站等。

“以前大埔蜜柚都要运到外地加工,大埔建设蜜柚产业园以后,我们建设了蜜柚加工、销售基地,解决了加工、销售难的问题。”梅州万川千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丘牡香说。

除了鲜果销售的方式,对残、次、裂果的处理也是果农增加收入另一重要方法,深加工则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入驻产业园的大埔柚通柚美公司,是一家柚果精深加工企业。从柚皮糖、柚子茶到柚子精油、香皂,目前该企业已研发柚子产品种类有60余种,深受市场欢迎,公司产品现已畅销珠三角、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区市场。

“当前,大埔柚通柚美公司通过不断创新与研发,把1吨鲜果4000元的价值,衍生为13万元,达到约30倍的附加价值。”该企业负责人傅曼琼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已与当地种植户签订了订单协议,保底收购柚果,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来源】南方日报·大埔视窗

【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刘招迎 罗文燕

【作者】 马吉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