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大山村富硒茶(石台县富硒野茶)

硒宝 06-05 18:28 109次浏览

点赞!央视来石台啦!

敬请关注:3月29日上午10:00和下午15:00点,

cctv13新闻直播间将在

安徽池州石台白石岭

现场直播特别节目《春暖花开》

3月28日,虽然是烟雨朦胧,然而在安徽池州石台白石岭,来自央视的卫星直播车早早的竖起了天线,工作人员一片忙碌,似乎这场断断续续的滂沱大雨早已被置身事外。

石台县大山村富硒茶(石台县富硒野茶)-硒宝网

石台县大山村富硒茶(石台县富硒野茶)-硒宝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经过春雨的滋润,白石岭的山水秀色,在一岭黄花的映衬之下显得越发苍翠欲滴。来自央视的新闻工作者们现场踩点,实地测试,确保第二天直播连线的畅通。

石台县大山村富硒茶(石台县富硒野茶)-硒宝网

石台县大山村富硒茶(石台县富硒野茶)-硒宝网

此次现场卫星直播的特别节目《春暖花开》安徽池州石台白石岭风光,将于3月29日上午10:00和下午15:00点分别进行,届时全国各地的观众朋友可在cctv13新闻直播间“亲临”现场,一睹春日“画卷”。

据了解,此次活动,也是央视首次在石台县开展卫星实时直播《春暖花开》活动,对促进石台脱贫“摘帽”,带动当地旅游发展,加速乡村振兴,进一步树立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安徽•石台对外良好形象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展现了该县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人民生活的富与美。

相关链接:

正是花开好时节 鹁鸪声里又春深

请到“最美山乡”来

安徽石台,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座落在皖南十万大山丛中。东邻黄山、太平湖,“合铜黄”生态高速公路跨境而过;北倚九华,佛教名山的暮鼓晨钟,隐约可闻。距九华山国际机场、长江黄金口岸———池州港不足百十公里;西望匡庐,暮色苍茫中的名山劲松,依稀可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如巨大的绿色屏障,横亘在县境的南面。

石台县,作为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生态环境优良,植被率高: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八十六,植被率达百分之八十八,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到45万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空气清新标准的35倍,被国家气象协会誉为“真正的天然氧吧”。

具有1400余年历史的石台县,其文化脉络源远流长。历史上孕育过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清末佛学大师杨文会、近代著名世界语传播者苏阿芒等名人志士;境内有古风盎然、玲珑奇巧的崇德堂戏台。古朴粗犷、气势恢宏的汪氏宗祠;有三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有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杉山镇国寺遗址,它比九华山化城寺还早一百年,俗称“九华之祖”,曾经是江南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牯牛降,是最美山乡的优秀代表作。牯牛降,古称“西黄山”。《江南通志》记载:西黄山有三十六垣,与歙之黄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冈可望匡庐。其主峰海拔1727.6米,与黄山莲花峰(1873)、清凉峰(1787)同为皖南三大高峰,自西向东,犹如三尊巨人,并肩屹立在安徽南部。

牯牛降有四大景区:主峰景区、龙门景区、奇峰景区和双河口景区。从摄影的角度说,景区主要有四大看点:奇松、怪石、云海、佛光;从科学考察的角度说,它有云豹、黑麂、穿山甲、苏门羚、白颈长尾雉、黄山短尾猴、祁蛇、眼镜蛇,和马褂木、三尖杉、香果树、永瓣藤等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牯牛降向南延伸的余脉,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仙寓山”,这里终年云遮雾绕、恍若仙境,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属于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仙寓山的崇山峻岭中,一条历经千年的古道,串起多少惊心动魄或凄婉动人的故事,用青石板一样凝重的语言,无声地诉说给古往今来无以数计的过路行人这条古道。古道的石板一律是用长约1.5米、宽0.6米、厚0.2米的五彩石铺就,一块衔着一块、一级压着一级,仿佛一摞摞打开的竹简,彩石板路又如一条五彩腰带缠绕在迤逦起伏在崇山峻岭间,使大山显得灵动而鲜活。

仙寓山盛产茶叶,因其纤尘不染的“绿色”品质而荣获国际国家金奖。传统名茶“雾里青”便产于此。这里还是全国三大富硒区之一,生产的富硒茶更是深受都市人的欢迎,而座落在山上的大山村是城市亚健康人群疗养、休闲的理想胜境。村中的老人寿命平均都能达到80岁以上,却耳不聋背不驼,令外来人好生羡慕。

水如一匹练,

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

看花上酒船。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著名〈〈秋浦十七首〉〉之一。人们是先知道李白的“秋浦歌”,再知道秋浦河,而秋浦河便发源在石台境内、流淌在牯牛降群山间。据考证,李白从唐天宝八年至上元二年(749—761年)前后12年中,也就是李白从49岁至61岁,曾5次到过秋浦。志载“唐李白爱其胜,欲家焉,滞留于此三年,歌咏甚多”。那“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便是秋浦河景色的生动写照。后人称它为“诗之河”。河水长年澄碧如秋、纤尘不染,加上两岸古柳依依、峻峰林立,河道曲折回环、一步一景,村庄依水而筑、倒映如画,正所谓“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而在秋浦河上游国家4A级景区怪潭风景区探险漂流,追寻一代诗仙的足印,寻找回归自然的感觉,这更是一种别样情愫。一路上饱览如诗如画的风光,一路上油然而生怀古之情。并可登上古风依然的古钓鱼台,探寻古人遗迹,烟雨苍茫间自有一番感慨。

石台的奇,还奇在洞,它被誉为“溶洞之乡”,是安徽省首个溶洞群地质公园。全县有大小100多个溶洞,其中已开发开放的有三个。如果把它们比喻成兄弟三个,虽系一母所生、却禀性各异、风貌不同。

蓬莱仙洞是旱洞,洞长3000余米、面积4万余平方米,洞体气势恢宏、结构繁杂,分为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洞内钟乳石变化万千、神奇绝妙。其中长达13米的天然立体“山水壁画”、洁白如玉的“罗纱帐”、晶莹透亮的“天丝”以及雄伟壮观的“千佛山”被称为蓬莱四绝,为国内溶洞中独一无二的奇观和绝景。慈云洞又称“地下禅林”,洞外参天古木簇拥着始建于唐代的慈云寺,香火鼎盛、梵音缭绕。它是水旱洞,洞内汩汩淌着一条地下长河,沿河密布着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可谓是步步是景、景景生奇,景观特征颇具佛教文化色彩,与洞外禅寺相映成辉。鱼龙洞历史悠久,古为九华山“八大景”之一。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明代户部尚书毕锵等名人曾来此游览,留下赞誉之作。其中李商隐在诗中赞到“扁鹊得仙处,传是西南峰。年年山下人,长见骑白龙。洞门黑无底,日夕唯雷风。清斋采入时,戴花兼抱杉……”洞内存有诗廊、诗文仍清晰可辨。鱼龙洞是水洞,需乘舟而入,洞体幽深莫测,钟乳雄伟壮观,舟筏忽左忽右,如进迷宫。而万只蝙蝠齐聚该洞,成为一道独特景观。

灵秀的山水,孕育了丰富的地域文化。曾为徽剧鼻祖的古老的“坐唱”,在石台境内经久广泛流传;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石台民歌,在石台的广大乡村、田间地头,到处传唱;与名山秀水相伴而生的生动优美的民间故事,代代相沿、口口相传;古建筑、古桥、古道、古墓葬、遍布石台县的山山水水之间,鲜活地昭示着石台县悠久而深厚的文化积淀。

悠久的历史,哺育了历代杰出人才。明末万历年间,著名戏剧家郑之珍,在牯牛降北侧的剡溪河畔,成就了他伟大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经典剧作《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唐代有著名诗人杜荀鹤,被收入《全唐诗》的杜荀鹤的诗作达325首之多。明代有著名文学家、史称“秀才领秀”的吴应箕。《明史》称吴应箕“善今古文、意气横厉一世”;清代有“太谷学派”创始人周毂。现当代有著名世界语诗人苏阿芒、“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的杨仁山。当代的陈一甫、陈范有父子是中国早期水泥工业的奠基人之一;陈一甫长子陈范有是南京江南水泥厂的主要开拓者。

历史的车轮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石台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目标,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胼手胝足,奋力拼搏,以壮大摄影产业为抓手,以发展旅游、同步小康为目标,使石台这方古老的山川,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旅游得到大力发展,全县国家AAAA级景区达到7个。摄影产业积极提升,以油菜花为主题的白石岭、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库山、以晒秋为主题的七井山画坑等摄影基地先后建成。一个以生态旅游为主打,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摄影采风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正是花开好时节,鹁鸪声里又春深。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三月,在这“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时节,石台人民热忱欢迎广大摄影人扛起相机,背上行囊,出于亲近自然的渴望,怀揣收尽奇峰的梦想,走进“最美山乡”,用独到的慧眼,领略皖南风韵,用绚丽的光影,渲染山乡黄花。(江雪飞)

石台县大山村富硒茶(石台县富硒野茶)-硒宝网

白石岭简介

白石岭,石台县大演乡新联村的一个自然村落,位于石台县城南十五公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脚下,历史底蕴深厚,初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系石台县舒氏宗族发源地,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高耸的参天古树,依山而建的皖南民居;溪水潺潺,奇潭遍布。村民闲散安逸,与青山绿水相伴。斑驳的马头墙,幽静的古宅院,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2016年始,县政府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依托白石岭古村落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全面打造白石岭乡村旅游点(摄影及书画写生基地),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联村脱贫增收的特色产业,以旅游促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效果明显。全村发展农家乐19户,原生态的农特产品深受游客喜爱,硒茶、硒米、土鸡、土猪肉、菜籽油、蜂蜜、有机蔬菜等,常常供不应求,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手段。

随着2017、2018两届“皖南风韵 山乡黄花 安徽•石台油菜花海暨乡韵全国摄影作品展启动仪式”在白石岭成功举办,白石岭已成为全国摄影、书画界的创作基地,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更是自驾游来石台后的必选之地。

创新扶贫,规模建设,建立新联村扶贫驿站,集旅游接待、农特产品展示功能为一体,恢复景区老石板道路工程,系列措施的实施,将促进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让百姓从乡村旅游中获益,为脱贫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