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是不是富硒茶的(茶叶玉露)

硒宝 06-03 18:13 48次浏览

玉露是不是富硒茶的(茶叶玉露)-硒宝网

崇山峻岭,江河涌流。雄奇秀险,蔚为大观。神农故里,陆羽巴山之峡川[1]。山谷尺牍,施南入香之源地[2]。巴风悬古,楚韵流长。蚕丛鱼凫,曾建青铜之国[3]。巫咸巫彭,开化方外之域[4]。廪君西去,盐水东归[5]。建城垣于五溪,志存华阳[6]。记纳贡于武王,园有香茗。梁州亭州,归州施州,终成一地,其曰恩施[7]。以茶著称,名闻寰宇。

乱石生茗,层崖相映。奇种发于鸿蒙,气韵集于天地。松柏共寿,惠风畅迎。或横呈于林下,日影斑驳。或斜出于叠石,绿苔相护。或傲然于砾壤,雾暗云深。或散发于溪泉,流水潺潺。秀异晨白,静停夜月。收山魄之精髓,芬芳馥郁。享百草之灵气,兰味幽然。或丛或枝,舒展随意。起于春早,夺天工之微雨。停于霜降,待冬深之瑞雪。

枪旗初绽,晴露尽去。织竹篾为篓,挽素手如雀。采之蒸之,搧之抖之,揉之铲之,焙之茶干[8]。形似松针,尽得东坡词意[9]。翠色和烟,终是梁风笔端[10]。白瓷为器,水晶尤胜。入水萤绿,清气高扬。滋味甘醇,唇齿兰浸。氤氲虚府,调神和内。涤烦于卢仝七碗,满怀清风。荡倦于皎然九日[11],一盏静明。陶壶煮水,轻啜慢咽。汤水过处,叶底嫩绿如新。气质鲜活,置身云山幽谷。

嗟呼!万载日月,育山中之茗荈。千年风雨,承华夏之匠心。古法传自唐宋,行藏显于明清。祖师耀尚,围炉为灶,躬身于芭蕉侗乡,名满康乾,始称玉绿[12]。大师润之,检茶为官,落户于五峰山中,复其技艺,更名玉露[13]。宗师胜伟,甲子不倦,奔走于山野茶田,推陈出新,传艺于众[14]。于是乎千百巧匠,独尊一品,十方茶客,趋身惟求。

少年侍茗,求学高农,听教胜伟先生门下。然天资愚钝,不得其法,半生辛苦,徒悲岁月。如今蛰伏山中,留守茶垄几行。但寻三两文字,不负教诲。独守清茶一杯,可度春秋。夜深雨急,犬吠惊梦。停笔断章,喟然长叹云:

莫道古人蒸团黄,翠色如松满室香。

萤火琉璃秋夜寒,入口春风遍山岗。

玉川呼之吃不得,鸿渐煮水共吾尝[15]。

两三犬吠惊睡梦,一盏嫩绿落清江。

玉露是不是富硒茶的(茶叶玉露)-硒宝网

注释:

1、神农氏,据司马贞《三皇本纪》载:“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就是古时候茶的称呼。

陆羽,名疾,字鸿渐、季疵,号桑苎翁、竟陵子,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733年出生,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一度招拜为太子太学、太常寺太祝而不就。760年为避安史之乱,陆羽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其间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

《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2、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据《全宋诗》与《全宋词》进行统计,黄庭坚的咏茶诗数量最多,共有95首,其中茶诗84首,茶词11首,正如清代王士祯指出:“黄集咏茶诗最多最工(《花草蒙拾》)”;

黄庭坚所写的《答从圣使君》中,再一次写道:“此邦茶乃可饮。但去城或数日,土人不善制度,焙多带烟耳,不然亦殊佳。今往黔州都濡月兔两饼,施州入香六饼,试将焙碾尝。都濡在刘氏时贡炮也,味殊厚。恨此方难得真好事者耳。”

3、“蚕丛、鱼凫”的典故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蚕丛,又称蚕丛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鱼凫:传说中古蜀国帝王名。

4、《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吕氏春秋·卷十七·审分览·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此十二官者,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

5、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初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有巴、樊、晖、相、郑五姓。巴氏出于赤穴,其余四姓出于黑穴。巴氏之子务相为五姓之首,尊为廪君,后来巴氏廪君的势力逐渐发展,便率领五姓沿夷水(今清江)向西发展,到盐阳(今盐井寺),后又向川东扩展,控制了这一地区,发展为一个廪君时代的巴氏族。

清江,古称“夷水”,又名“盐水”,是长江中游在湖北境内仅次于汉水的第二条支流。其名始见于《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亦皆有记载。清江之先称夷水,是土家族先民–巴人(白虎夷)的缘故,故至今人们称她为土家人的母亲河;而盐水的得名,则定然是与它流经的地域产盐有关,如长阳渔峡口之盐池温泉、巴山峡的盐泉,至新中国建立前都还有人在此煮卤熬盐。又榔坪有咸池河,贺家坪有白咸池等等。魏晋时期的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夷水,即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清澈,因名清江也。”

6、《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地方志著作,是由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年—354年)的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

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12卷,约11万字。

《华阳国志》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7、恩施古曾属梁州、亭州,后有分为归州和施州。

8、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及品质特奇。一是采摘特奇:要求在芽长叶狭窄、节间短的品种特征范围内的茶树上,于清明节前的晴天午前露水干涸后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且要细嫩匀称,全芽长2.5厘米左右。二是制作技艺特奇: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要遵循稳、适、转、轻等十大技术要领,沿用蒸、搧、抖、揉、铲、整等六大核心技术,采用搂、端、搓、扎等四大传统手法。三是品质特奇:外形色泽翠绿,条索匀整、紧圆、光滑、挺直如松针,汤色萤绿明亮,滋味香醇回甘,叶底嫩绿匀整。采用蒸青灶和焙炉为工具,以高温蒸汽穿透叶组织破坏酶活性的生化原理和茶叶滚转成条的规律为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恩施玉露“蒸青”“针形”和“富硒”三大特色。

9、取苏轼《汲江煎茶》诗意: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0、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梁风(疯)子”。

11、卢仝七碗茶诗,即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但需要注意,《七碗茶诗》并不是单独的一首诗,而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节选。

皎然(公元约720年-约公元803年),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长兴)人,唐代著名诗僧,自说谢灵运的十世孙,但据《唐才子传·颜真卿传》及《旧唐书》记载皎然是东晋名将谢安十二世孙,因皎然更重视谢灵运名气故自称谢灵运十世孙。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是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12、蓝耀尚:恩施玉露创始祖师。

13、杨润之:恩施玉露定名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大师。

14、杨胜伟:恩施玉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玉露宗师,硒茶大师。

15、玉川:卢仝,号玉川子。鸿渐:陆羽,字鸿渐。

玉露是不是富硒茶的(茶叶玉露)-硒宝网

寻一杯茶,寻找一种生活

玉露是不是富硒茶的(茶叶玉露)-硒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