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富硒茶哪里有卖(陕西富硒茶多少钱一斤)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中国人日常生活里,有了这七样东西生活才算完备,柴米油盐为我们带来温饱,酱醋丰富了生活的味道,而茶则代表着享受生活和精神上的自我丰满,数千年来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性情不断融合。
来陕西,看过秦始皇兵马俑威武雄壮,尝过羊肉泡得汤浓肉烂,见过大唐不夜城的灯火辉煌,骑着车子在西安城墙上打过来回,但可能很多人还未品尝过“陕茶”的滋味。
实则“陕茶”不仅历史悠久,唐时长安更是中国茶文化的中心,如今以茶叶产量计,陕西堪称是北方第一产茶大省,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陕茶的底气何在?
#01
陕茶千年香韵在
这里曾是中国茶的中心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陕西地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多个封建王朝在此定都,周秦汉唐的大统一王朝发端于此,陕西人和茶的故事就藏在历史的波澜壮阔里,《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茶为贡品”。
如果说在三千年的西周,茶作为王室贡品只是流传于古籍中记载,并不能作为陕西人吃茶的直接证据,那么渭河北岸的汉阳陵则给出了更确切的答案。
考古研究院对汉阳陵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与粮食遗迹混杂在一起的不明植物遗存,在对“不明遗存”进行科学鉴定后,终于确定它不仅是茶叶,并且几乎全部由茶芽制成,汉阳陵出土的茶叶,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茶叶,距今已有2100多年。
一片无言的茶叶,演绎出了西汉王朝风俗生活史,汉景帝墓中茶的发现,给了今天一个难得的机会,窥见古老中国茶文化的源流,可以说在茶文化的起源上,陕西堪称是重要的源头。
作为毗邻长安的秦巴山脉,这里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茶叶、茶文化的摇篮之一,史料和文献都认为生活在陕西南部汉水流域的古人,是中国最早发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人,他们在中国茶业的发展中有创始之功。
当历史的脚步来到唐代,丝绸、瓷器与茶,见证了一个民族灵魂的孕育和丰满,茶叶已经不再只是皇室的贡品,茶文化从宫廷朝着民间流动,在唐代“茶”书始成,茶圣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茶的专著,饮茶之风盛行天下。
随着日本遣唐使、朝鲜求法僧人的脚步,茶叶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流传开来;伴随着驼铃声,茶叶和丝绸沿着丝绸之路,从西域、西亚传播到欧洲;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茶文化在东南亚成为风潮。
在长安有专门的贡茶院品鉴天下茶叶,茶政制度的建立让种茶成为重要的农耕产业,每年因茶而起的“清明宴”,已成为唐代宫廷生活中重要的宴会。
透过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我们得见大唐茶事之盛,传世名画《唐人宫乐图》,为我们再现了唐人饮茶的细节,虽然饮茶之法和今天略有不同,聚会品茗之风在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布衣百姓中盛行,茶已成为唐代生活的一部分。
可以说,茶不仅见证了唐王朝的繁荣昌盛,更丰富了唐朝人的生活内容,又用浸润无声的方式,从长安走向了全世界。
#02
天地造化育好茶
这些县市撑起陕茶底气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一员,茶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从内陆到边疆、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的传播路径,因历史、地理之故,最近京畿的陕西人自古爱饮茶,而地处秦巴山脉的陕南地区,则积累下了悠久的种茶史。
茶树种植需要严苛的自然条件,陕南地区背靠秦岭,巍峨高耸的山脉挡住了南下的寒潮,北仰南倾的结构,让南来的暖湿气流在这里不断爬坡停滞,带来温暖多雨的“南方气候”,天地造化让陕西有了一方自己的“小江南”。
依托秦岭山脉的山水环境,这里河谷纵横、常年云雾缭绕,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天时地利的保障。
北纬26°到35°之间,一直被公认为茶叶种植的黄金地带,在陕南三市中,安康、汉中种茶历史悠久,三千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让这里形成了深厚独特的茶文化,保留和传承了独具特色的茶歌、茶舞与茶相关的历史故事。
在唐代“金州茶芽”一直被作为土贡进献朝廷,而金州就是今天的安康,作为中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最北端,秦岭和大巴山在此交错,呈现出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点,再加上富硒的土壤环境,让茶叶芳香物质的积累更为丰厚,如今千年前的“金州茶芽”有了更贴切、更现代的名字——紫阳毛尖。
每年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正是汉中茶叶采青的时节,靠着茶叶的种植和出售,汉中茶一度是宋、明两代茶马互市、对外贸易的主力,“汉中买茶、易马互市”的传统延续数百年,让汉中茶叶在明代成为了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
改开后依托自身历史文化、自然禀赋,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定军茗眉、宁强雀舌等多次在国内外名茶评比中获奖,为如今全市公用品牌“汉中仙毫”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位置相对靠北的商洛,种茶的历史相对晚了许多,在清康熙年间商洛才开始引进南方茶树,但产量一直不高,到上个世纪60年代,商南县开始实施“南茶北移”工程,让茶叶的种植不断逼近北纬35°,很快山阳、丹凤、柞水等县也建起了茶园,让商洛成为中国西部最北端“茶叶之乡”。
作为陕茶的“后起之秀”,这几年商洛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秦岭泉茗”名声渐起,已成为“陕茶”行伍中的新势力的代表。
如果说紫阳毛尖、汉中仙毫、商南泉茗,是陕南茶产区的优秀的代表,那么从秦岭山脉回望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被誉为陕茶里“黑黄金”的泾阳茯茶,就显得十分的另类了。
地处关中平原中心地带的泾阳县,自古以来不种茶树、不产茶叶,从明代开始借边关贸易之便,一跃成为茶马互市、南茶北上的集散之地,南来的茶叶运到泾阳之后,为了便于运输被加工成便于运输的砖茶,茯茶以其独特的消食解腻功效,深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喜爱。
近年来在科研技术引领下,泾阳茯茶产业生产技术不断升级、产品不断创新,古老茯茶在新时代重焕华彩,让泾阳这个不产茶叶的地方,成为了“陕茶”版图重要的组成部分。
#03
奔跑的陕西茶业
从“小茶叶”到“大茶业”
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同时,陕西以培育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在深挖陕茶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通过育良种、优品质、扩规模、塑品牌,让陕西茶产业取得了高质量发展。
2022年陕西全省茶园面积299.19万亩,居全国第9位;茶叶产量12.84万吨,居全国第11位,北方省份第一位;陕茶一产产值228.19亿元、综合产值780亿元,居全国第7位,堪称是最被低估的产茶大省。
在2022全国茶叶百强县中,紫阳、西乡、平利、泾阳、南郑、镇巴名列其中,加上百强榜中的常客商洛商南县,可以说茶产业,在陕西已经形成了茶农增收、企业引领、链条延伸、品牌成型的发展格局。“小茶叶”成为了不少县域发展、乡村振兴的“大茶业”!
在汉中,茶产业已经成为县域发展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汉中各个区县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形成了覆盖略阳、勉县、宁强、南郑、洋县、西乡、城固、镇巴的绿色茶树带,全市茶园总面积132.4万亩,从事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的从业人员近100万人。
在安康,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11万亩,茶叶产量5.2万吨,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带动20多万农户因茶增收、因茶脱贫,通过联、帮、带的模式,茶产业成为了不少区县稳就业、稳增收的优质产业。
在商洛,作为后起之秀,全市茶叶种植面积突破60万亩,茶叶品种由单一绿茶扩展到绿、白、红、黄、青五茶争艳,截至2022年底,商洛茶叶一产产值达20.48亿元,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上,商洛做到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作为不产茶叶的茶叶百强县,泾阳茯茶的发展和陕南三市具有极强的互补作用,汉中仙毫、安康富硒茶、商南泉茗皆是绿茶,多以春茶销售为主,通过因势导利、资源统筹、科技赋能,泾阳茯茶产业和陕南三市形成了资源、产业的良好互补、互动。
泾阳所在咸阳市,茯茶生产加工企业60余家,年产量近3万吨,茯茶衍生品已延伸到茯茶面、茯茶酒、茯茶食品、茯茶零食,茯茶的产业链上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综合产值近30亿元。
从一颗茶芽到杯中茶叶,从一亩茶园到一个产业,作为北方第一产茶大省,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缺乏长远规划,陕茶一度出现彼此竞争内耗的窘境,而如今随着四大公用品牌(汉中仙毫、安康富硒茶、秦岭泉茗、泾阳茯砖茶)的建设,陕茶的发展开始走上了快车道。
盛夏时节万物葱郁,对于汉中西乡县的不少茶农来说,忙碌还在继续。
春茶的采摘季虽然过去了,得益于县域境内数万亩原生态优质茶园,以西乡茶文化、旅游、养生为主题的旅游悄悄地火了起来,休闲垂钓、游湖观景,曾经的特困县,在茶叶之外又有了新的目标。
“家人们,我手里拿着的这杯茶,就是我们平利县特产平利绞股蓝茶,茶汤碧绿、入喉回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的功效,是中草药和日常饮茶完美结合……”在安康平利县的茶园的田间地头,一场直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与此同时在西安国际港,很快又有一批陕茶将踏上跨越万里的旅程,他们将搭乘中亚班列,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尾声
茗香沁人心
陕茶不负遇见
茶,源自山野、长于茶园
茶,出自指尖、成于心血
如今人们饮茶方式,和唐时已经有很大区别,但中国人对于茶的情有独钟未曾变过,茶是饮品,又不只是饮品,它见证了千年历史流变,朝代的兴衰罔替,也见证了中国人的文化浪漫和精神修养。
人们习惯于认为茶皆产自南方,而依托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秦岭山脉,陕西人默默地为你耕耘出了一片茶香世界。
较高纬度的生长环境,和秦岭山水独特的气候条件,让这里的茶叶高香、耐冲、滋味更浓,就像陕西这方厚重的土地一样,每次踏足,总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汉中仙毫、安康富硒茶、秦岭泉茗、泾阳茯茶、平利绞股蓝……它们是秦岭山水的造物,也是高山云雾的结晶,更是人杰地灵的产物,茗香沁人心,陕茶值得你遇见!
县域发展 产业趋势 乡村振兴
| | |
| ||
| | |
| | |
一颗土豆的力量,甘肃小城的
蜕变史产值4580亿,小龙虾激活乡村振兴新“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