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的富硒茶是什么(富硒茶产地在哪里)
西藏之行已经结束了,最后在林芝,汽车托运回来,我们飞机回家。因行程紧凑,赶路也很辛苦,路上就一直没有更新公号内容,回来后慢慢补一下,当然回来后靠回忆着补写的内容,不如当时写出来的有新鲜感,有的场景已经记不大清了,我就慢慢更新,大家也就慢慢看吧。
本次西藏茶旅之行,想了很久了,最终是在8月21号出发。
虽然每次都会有朋友提前说要跟着我们一起走,但大部分都是不能成行的,本次也不例外,为了躲避西藏七八月份的雨水天气,我们将出行日期定在了8月21号,当天出发,赶到西安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便来到了规划好的第一站:紫阳县。
紫阳茶旅之行,全程由安康农科院晏院长陪同。晏院长对当地茶资源非常了解,直接带我们来到了紫阳县双桥镇莲花村,来探访这边的一处规模化古茶园基地。
这片有点年头的老茶树,看树的粗细和状态,应该有百年以上的高龄了。当地茶农说应该是在清朝时期就有的老茶树,更难得的是,这片茶树的规模比较大,莲花茶业的负责人介绍说,这片茶树总体有十多万棵,面积有五百多亩。
这些老茶树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农业资产,里面可能蕴藏着更多的机会,晏院长就准备搞一个课题《紫阳群体种茶树的前生今世》,争取通过对这片茶树的深入研究,把紫阳茶的特点摸清楚,搞明白,甚至是能从其中选育出优良茶树品种,为本地茶叶市场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
单就这片古茶树来说,我们品尝了红茶和白茶,采取老茶树加工出来的红茶,意外的味道非常好喝,香气浓郁,非常舒服的花果香和蜜香,这种香气和这两年比较流行的采取比较早期的茶青做出来的红茶相比,虽然没有那么细腻,但更加的浓厚大气,给人的感觉,就是堂堂正正,把老茶树的优势表现的淋漓尽至,再加上这里生态环境极好,所以汤感纯净,无杂味异味,甚至能喝出来枞味。特别是用大茶壶来简单一泡,就已经很好喝了,因为降低了投茶量,所以口感上没有了茶农泡茶量大的缺点(投茶量大),苦涩味消失了,大大的喝下一口,就感觉到香气刺激到了整个口腔,并且有明显的老茶树才有的老枞味道。解渴!酣畅淋漓的解渴!
紫阳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比较有名的茶区,晏院长说:紫阳茶区的概念,不单单是指紫阳县的茶,而是指紫阳以及周边一带产茶区,这地方产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间。在地理位置上来说,这里属于大巴山脉,与四川交界,汉水及其上游多条河流,滋养了这一方水土。导致大山里生态多样化,动植物资源百富,晏院长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争取在这一片山里能找到有价值的野生大豆,所以在山里转悠的时候,也一直到处找当地茶人茶农聊天,问问大家是否见过类似的植物,有的话就给他联系。
紫阳一带还是比较出名的富硒带,和恩施的富硒不同,两个地方的地质形成时代不一样,紫阳这边形成的更早,所以硒是在土里的,恩施是硒矿,硒是在石头里的,晏院长说这两者本质的区别,是植物对硒这种东西的吸收上的不同,紫阳这边也将富硒做为一个大的卖点,来推广本地农业产品。
但我建议在做品牌的时候,不要重点去宣传富硒,因为这个富硒是不好被感知到的,不适合做为产品的一个特点去定位。感知不明显的特点,在传播上效果不大好,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每个烟盒上都会写吸烟有害健康,但大家该买还是买,该抽还是抽了,因为这个伤害也是滞后性的,感知不明显,要想把紫阳茶更好的宣传出来,还得在产品的特点上发掘更易被感知到的优点。
在双桥镇的茶旅行,很有意思,在大山里转悠,天气忽然就变了,下起了大雨,因为穿的少,就跑到茶农家里去烤火,在深山之中,屋外大雨如注,屋里守着一处火塘,边上有土狗两只,狸花猫两只,烤上几根刚刚在山里掰的新鲜玉米,喝着农家大碗茶,温暖而幸福的感觉,非常好的人生体验。
在双桥镇待了两天时间后,我们又去本地比较有名气的焕古镇看了看,这边茶园更多,更有规模化,茶企也更多一些,据说这儿的茶因为名气大,所以卖的价值也更好一些,当地领导还带我们参观了早期的西北茶研学的旧址,还有当地村民联合起来经营的茶企,更加深了对当地茶行业的认识。
在这个镇子上,还发现了一款有点意思的创新茶产品:棒棒茶,如图:
里面是装着一条一条的金属包裹着原叶茶的一种产品,是这个样子的:
将这一条茶扔到杯子里,很快就泡出来茶汤了,这个金属材料用的是食品级的材料制成,算是一个茶产品的创新吧,整体上比较年轻态的一个产品形式。但缺点就是现在还没有用机器来生产,全是人工包出来的,人工成本较高,所以价格就卖的比较贵,如果能降低成本,针对年轻人的市场,也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紫阳这边的茶,优质茶青还是以做成绿茶为主,紫阳绿茶的特点,是口感比较厚重,有味道,在当地市场上还是非常受欢迎的。但绿茶在全国来说竞争太激烈,所以外地也少见到紫阳茶。
以我的口感来判断的话,紫阳茶可能更适合制成红茶,双桥镇的那家茶厂,用老那片老茶树上的叶子做出来的红茶,味道就非常好。他们也试制了白茶,也是非常不错的,我们这次有带了一些紫阳茶样品回来,对这边的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我家一试。
紫阳周边也有一定规模的产茶区,离开紫阳的时候,顺便到汉阴和当地茶人一聚,也了解了一些这边的茶的情况,品尝了当地茶企的黄茶(中黄一号),参观了当地将要推出的一款红茶“安康果蜜红”的生产线,小有收获。
紫阳之行,除了比较完整的了解了当地茶的情况外,还体验了一下在山上围炉烤火的幸福山居生活,体验了一次无人机飞丢后去山上寻找的艰苦过程,收获了茶同行曾晓勤先生赠送的大作《紫阳茶纪行》一书,此书考证严谨,为写此书,曾先生用时三年,走遍了西北各茶区,翻阅了大量地方志,算得上是下了大功夫的一本有价值的茶人参考书。与曾先生之用功相比,我的内容有些草率简单了,还得下更多功夫,向曾先生学习,更用功,更严谨才对。
当然也吃到了许多美味的食物,包括两种只能吃不能说的野生鱼类,也不能拍照发朋友圈,所以只能在此小小的传递一下这个消息:大巴山里面的野生小鱼真的好吃啊!
离开紫阳,下一站是甘肃陇南,看一看这地方的茶是什么样的情况,一般人并不了解,甘当竟然也有产茶的地方,本人也是这两年才知道的,刚好陇南有朋友在,就去找他一叙。
(本文作者吕英建,来源公众号茶旅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