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行业标准(富硒茶叶国家标准)

硒宝 06-01 18:09 93次浏览

随着硒知识的普及推广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国内市场对富硒产品需求量增大,2019年国内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同比2018年增长5.37%,达到49.6亿元。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公众健康意识增加,富硒农产品在疫情之下备受关注。

为探讨行业科学发展路径,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引导硒产业下一步的发展,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委员会、中国硒产业(Se20)峰会秘书处于日前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富硒功能农业大会暨第二届中国硒产业(Se20)峰会年会。大会发布了《2019富硒农产品发展及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与会专家提出,发展富硒产业正当其时,要以营养导向推动富硒农业转型升级,并加大标准的制订力度,加强行业规范,同时从消费市场端做好宣传和引导

消费需求增大

行业日趋规范

全世界有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状态。从全球范围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富硒农业发展比较早,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像富硒牛奶、鸡蛋还有肉食产品已经成功上市; 我国富硒农业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人们对富硒农产品缺乏基本了解,硒产品种类也不多,但在我国大健康战略提出以后,富硒农业发展较快。

此外,随着消费收入水平和营养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在农产品消费中,对价格敏感性越来越低,对农产品的营养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硒知识的普及推广,国内市场对富硒产品需求量增大,消费频率增加,消费渠道和消费群体多元,消费产品呈多样化趋势。 《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为49.6亿元,同比增长5.37%。从消费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尤其是江浙地区)是国内富硒农产品消费的重点区域,占国内富硒农产品消费的43%,然后依次是华南地区(17%)、华北地区(13%)、华中地区(11%)、西南地区(8%),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是国内富硒产品重要产区,在消费方面相对较少。

目前,我国富硒农业发展较好的省市有江西丰城市、湖南桃园县和新田县、湖北恩施市、福建寿宁县、广西、陕西安康市和紫阳县等,富硒大米品牌25个左右、富硒果品品牌约15个、富硒茶品牌19个、富硒保健食品与鸡蛋品牌60多个,还有100多个富硒蔬菜与深加工产品品牌。

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富硒农产品接受度较高,特别偏好具有政府背书或大型品牌的富硒农产品,富硒产地出产的富硒农产品更受消费者信赖,消费者经常购买的品牌主要有广西、湖北恩施、重庆江津等富硒地区的农产品,但是,消费者对于富硒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均比较低。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委员会副会长李桂群说,受传统小农经济影响,国内富硒农产品市场主要以小企业为主,且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竞争方面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这严重损害了产业的整体利益,也使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2019年,我国富硒农产品生产企业更为注重品牌建设。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规模扩大以及市场推广渠道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品牌。同时,企业运营也日趋规范。此前,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加之政府相关部门未对富硒农产品的产品标准进行界定,部分不法富硒农产品生产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鼓吹产品的性能或虚假宣传富硒产品,造成“富硒农产品骗局”的报道屡见不鲜。

但近年来,随着富硒农产品标准及相关信息市场透明度的提升,富硒农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了解,市场的规范化程度较之以往大幅提升。目前,国内富硒产品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虽然涌现出恩施徕福硒业有限公司、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等富硒产品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但富硒农产品行业市场集中度CR10(十强企业合计占富硒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仍不足20%。

大势不可改变

短板需要补齐

多年来,国家对富硒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制定发布了国家标准 《富硒稻谷》(GB/T 22499—2008)和农业行业标准 《富硒茶》(NY/T 600—2002),各地制定的地方标准总计92个,涵盖硒含量测定方法、富硒土壤标准、主要富硒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政策红利正在形成。2017年10月,三部委联合印发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围绕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林特产品五大类,创建并认定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0个左右。其中,国家鼓励有关县市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富硒产业特优区,对达到国家级特优区认定条件的,农业农村部将积极予以支持。2010—2019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超4000多万元,支持创建富硒作物标准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打造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效增收。基于上述来自政策法规标准方面的利好,加之富硒农产品消费认知提升的可期待,李桂群表示:“我们分析,今后5年,富硒农产品的增长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当然,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品牌问题。”她说。首先,富硒农产品品牌数量逐渐增多,基本辐射到各种农作物,但是分布较散,响当当的品牌寥寥无几,导致富硒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其次,当前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浅表,品牌发展意识较弱,对于如何发展和打造金牌产品的方法和路径不清楚,缺乏对品牌定位的研究。再者,富硒产业链单一,销售渠道单薄,企业及合作社未能形成富硒产业集群以及产业链短、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普遍存在。最后,缺乏专业技术指导,科技含量低,区域内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精深加工技术薄弱。

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主任程水源也指出,当前我国市场上的富硒产品最主要的还是初级富硒农产品,市场看似百花齐放,但产品多而不专,缺乏形成一定规模的拳头产品。人们对硒产品日渐增长的强大需求,与现有的加工水平出现矛盾,严重制约硒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富硒产业科技支撑体系,提升富硒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益,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营养指导消费

以消费引导生产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翟虎渠强调,硒产业的发展需要聚合各方力量,加大标准的制订力度,加强行业规范,同时从消费市场端做好宣传和引导。

国家食物营养与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指出,发展富硒产业正当其时,要以营养导向推动富硒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大食物、大营养、大健康”理念;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要以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目标,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立足地方特色,深度挖掘我们的自然资源,加大研发力度,把产品的开发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融合起来,增强品牌价值,创造更多的有影响力的公共品牌,打造叫得响、立得住的富硒农产品大品牌。

“硒不是万能的,但是缺了硒是万万不能的。为了健康,可以科学适量补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朴建华研究员提醒行业,市场推广一定要科学,不能夸大宣传,更不可把硒神化。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0年12月7日 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