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富硒茶品质特征(安康富硒茶是绿茶吗)
通讯员 林俊礼
编者按:
今年的5月21日是第三个国际茶日,为礼赞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弘扬安康富硒茶的独特魅力,传播这片土地上有关茶的故事,本期特刊此篇以安康富硒茶为主的文章,旨在体味秦巴物语的一呼一吸,了解安康富硒茶的前世今生,领略茶香茶韵的曼妙精髓,在一枝一叶间、一字一句里,共同感受“绿叶对根的情意。”
巴山绵延,汉江纵横。这里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枢纽,这里被称为“中国硒谷”,这里就是安康。作为国内主要天然富硒区,富硒资源是安康最具特色的资源,也是大自然赋予安康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
近年来,我市把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增长优势,把研究开发富硒产品作为主导产业,遍布全市的百万亩富硒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每年清明前后,各县区的山沟坡地间,到处都是茶农忙碌采茶的场景,走进茶园,浓浓的茶香,悠悠的茶韵,让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
因处于天然富硒带上,安康所产茶叶富含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硒元素。2018年6月14日,“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定注册。同年,市政府召开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暨品牌整合大会,全面启动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工作,按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管理、统一宣传推介、统一包装标识、统一营销模式的要求,充分整合资源,提高科技含量,集团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做新安康茶叶产业。
截止2021年底,“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产区授权企业,基本实现了市内SC认证企业公用品牌全覆盖。其中最为著名的茶叶品牌企业有:进入《国家重点龙头茶叶企业名录》的平利县女娲银峰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女娲茶”和紫阳县和平茶厂有限公司生产的“紫阳翠峰”茶。还有进入省级重点龙头茶叶企业名录的汉水韵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汉水韵”茶等等。
安康富硒茶因古老而神奇,唐代陆羽的《茶经》把当时种茶的43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安康属山南茶区;在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全国产茶的21个省(市、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安康属江北茶区。安康茶区是北方的生态有机茶区,处于秦岭巴山之间,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年平均气温15℃-17℃,年降雨量750-1100毫米,土壤多为黄棕壤或棕壤,非常适宜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的生长。特别是紫阳、平利、岚皋、汉滨等茶叶主产区位于近山峡谷地带,有良好的微域环境,茶的质量特别出色,甚至超过了其他绿茶产区。
安康茶区的茶树普遍为紫阳群体种,该种原产紫阳县,1965年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推广的21个良种之一。另有“陕茶1号”茶树新品种,该种由高级农艺师王衍成等科研人员,经过20多年潜心研究培育,从紫阳茶群体种中采用单株无性系扦插系统选育而成的茶树良种,成为陕西省首个、全中国第九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品种。
安康种茶、制茶、饮茶、茶贸易的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王向周武王上贡的贡单中写到:“五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另外还有:“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香茗就是茶叶,并且是种植在茶园里的茶叶。这说明巴人(今安康的紫阳、平利、岚皋等县属古巴国)在这时期就已经学会种茶和制茶了。
1998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咸阳汉阳陵发掘出土了疑似茶叶的碳化物残留,被鉴定为古代茶叶,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2016年5月,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汉阳陵出土的茶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经茶学专家考证,安康传统制茶工艺与汉阳陵出土的茶叶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是安康产茶历史久远的最佳佐证。
岚皋县蔺河镇茶园村,现存古茶树数十棵,此处的古茶树属紫阳大叶泡和槠叶种。据专家对样本的检测,树龄在300年以上,十分珍贵。紫阳县红椿镇平安村还发现一丛叶片肥大、不开花结果的稀有单株古茶树,是全国范围内唯一的不开花结果的极其宝贵的茶树种质资源,名为“紫阳1号”。同时,在该镇尚坝村三和寨,海拔890米的地方发现有野生大茶树近50株,经专家推测,树龄至少在200年以上。近期在紫阳县毛坝镇关坪山海拔900米的山头发现了20多株古茶树,其主干直径约在10cm,树高250cm以上,树冠直径约300cm,长势良好。
这些古树与陆羽沿“金(金州,安康旧称)房(湖北房县)古道”考稽山南茶事时所记述的高度吻合。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篇中即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围者,伐而掇之。”这株株古茶树是茶树中的大熊猫,是绿色活化石。
安康名茶分传统名茶和新创名茶两大类。传统名茶最具代表性的有紫阳毛尖、平利三里垭毛尖、陕青茶等。紫阳毛尖,产自紫阳县汉江、仁河两岸近山峡谷地带的麻柳坝、毛坝关、权河、盘厢河等贡茶产区,这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夏凉、土质疏松,有生长好茶名茶的微域环境,其采摘标准严格。清光绪《紫阳志·食贷志》载:“春分时摘之,细叶如米粒,色轻黄,名毛尖,白茶至贵;清明时摘之,细叶相连,如个字状,名曰芽,入水色微绿,较白茶气力充足,香烈尤倍。”其制作工艺精细,分为杀青、初揉、炒坯、复揉、初烘、理条、复烘、提毫、足干、焙香等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按要求精准到位,不得有丝毫马虎。其成品外形条索圆紧、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冲泡后浓香持久、汤色嫩绿、滋味鲜爽、叶底完整。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紫阳毛尖为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宫廷贡茶,“每岁充贡”,经久不息。茶叶贸易曾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北、西南及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后又沿汉江传入中原,沿长江传入东亚、南亚等地,是名副其实“誉满神州”“名扬四海”的历史名茶。
因此,1990年,在陈云夫人于若木的倡导下,“紫阳富硒茶专家评议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习仲勋、杨成武等领导参加了会议,习仲勋品饮后,为紫阳茶题词:“健康佳品,驰誉神州”。而于若木与紫阳茶更有不解之缘,曾3次为紫阳茶题词,1989年9月6日的题词为:“开发富硒茶为全国人民健康服务是紫阳义不容辞的责任。”;1990年4月15日的题词为:“紫阳富硒茶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1996年5月9日的题词为:“国饮新秀天然富硒紫阳茶。”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深爱紫阳茶,1994年5月,他题词到:“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
产自平利县城关镇三里垭村的毛尖,是清代贡茶,也是地方名茶。三里垭茶区,河坝环绕、山峦叠翠、丘陵起伏、沟溪纵横、云雾弥漫。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含酸微量,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是茶树生长和制茶的理想之地。其出产的茶叶色、香、味、形俱佳,自清乾隆初年便岁贡朝廷,延绵兴盛200余年。
陕青茶则以紫阳为中心,唐代以前的制作方法系用鲜叶直接晒干,后改用手工规范制作,现代改用杀青机,揉捻机代替手工,但干燥方法仍用太阳晒干。毛茶分六级12等,复制成6个等级上市。三级以上条索紧结,香气芬芳,滋味醇和,汤色黄绿。古代,沿丝绸之路销往国外,现主销陕、甘、宁、青、新、鄂、豫等地,有少量经由上海口岸拼配出口。另外,陕青茶还是泾阳茯茶的原料之一,2008年茯砖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现了陕青茶的优良品质。
新创名茶最具特色的有秦汉古茶、巴山碧螺、兰花香型富硒茶和安康富硒茶等。秦汉古茶源自于陕西汉阳陵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茶。为了充分利用“世界最古老的茶”品牌,2017年夏,安康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手,对秦汉古茶制作技艺进行恢复与还原,复活古茶品质,并结合现代人的口感和饮茶习惯研制而成。该茶原料选自中国名茶之乡——平利县广佛镇香河村古老茶区,制作工艺采用人工传统技法并且精益求精。成品茶外形扁平端正,松紧适度,黄绿显毫,金银相间,具有“金银相间色,清醇甘甜味”的典型特征。2018年11月5日,秦汉古茶亮相杨凌农高会,赢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赞赏。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泰斗陈宗懋题词称赞到:“丝路瑰宝,秦汉古茶。”
巴山碧螺亦称“龙安碧璇”茶,产自岚皋县南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由著名茶叶专家、茶界泰斗陈椽命名。采摘标准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外形似兰花、条形微圆、翠绿显毫,色泽黄亮;冲泡后汤色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醇和,回味甘爽。1986年、1990年两次获商务部授予的“全国名茶”称号。
兰花香型富硒茶,系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发明研制,此项发明提供了兰花香型富硒绿茶的加工制作方法。该方法以紫阳群体种夏秋茶鲜叶为原料,优化采茶标准,将紫阳茶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制茶技术相结合,改进杀青、烘焙、提香等工艺流程,研制而成。成品茶叶外形为条形,色泽黄绿,均匀一致,汤色黄绿明亮,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气,滋味鲜爽,味道回甘,饮后齿颊留香,实乃珍品。该款绿茶既提高了夏秋茶的综合利用率,又创新了绿茶种类,还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习惯饮茶人群的需要,发展前景可观。
安康人饮茶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饮茶习惯。在产茶区的大山里,农民上坡耕作,背篓里装上茶水,干活累了,喝上几碗,既解渴又解乏,继续耕作,显得格外精神。旧时,秦岭巴山深处的茶农喜欢喝“罐罐茶”,所谓罐罐茶,就是煮茶不用壶、锅,专用陶瓷罐在火塘边煨制,这种方式煮出的茶,汤浓味重,喝起来过瘾。
明清时期,在安康城区及紫阳、平利、岚皋等县城的繁华热闹之地,如市场、寺庙、戏场等处陈设有茶棚,挂着大“茶”字,摆着木桌木凳,卖大碗茶。价格低廉,方便实惠。
安康人待客以茶为先,客来敬茶是普遍的礼节。客人进门坐定,主人敬上一杯热茶,表示欢迎,然后主人才坐下陪客人叙话谈事。安康人有用茶叶作为礼品馈赠亲友的习俗。每逢佳节或走亲访友或送别贵客,都赠送茶叶,以表敬重和情谊。在紫阳、岚皋、平利等地,女婿看望丈人,最好的礼物莫过于2斤茶叶,若质好味佳,丈人喜出望外,还邀请左邻右舍一起品茶,共享其乐。
安康乡村人家过红白喜事,都设有茶房,贴出的《执单》上专设“司茶”一职,专门负责客人的喝茶事宜。红喜事,接亲的要给女方送红纸包好的茶叶,嫁女的要以茶“填箱”。新娘进门后,新郎的弟妹或侄儿侄女要给新娘端来一盆热水,递上一杯热茶,表示欢迎和敬意。结婚典礼上,新郎和新娘要向双方的父母敬茶。
在安康,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产生矛盾,争执的双方选择合适的地方,邀请明白事理、德高望重的人作调解,大家围坐在一起,沏上好的茶水,一边饮茶,一边说事,这叫和气茶。
过去,在安康茶区的边远山区,农民看病不方便,就去附近的寺庙问病求药,主持或道士见了便会赐些陈茶和香灰,回家熬制服用,过后不久病情好了,就称其为“神茶”。其实是茶叶本身就有药效和保健功能,香灰可止血,如果病药对路就可治愈。
安康的茶谚直朴通俗,如:来客无烟茶,算个啥人家。待客茶为先。头茶香,二茶涩,三茶好喝没人摘。安康以茶为题的对联也众多,如: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需花。酒好能引八方客,茶香可会千里友。
安康茶诗,古代最具代表性、最著名的作品有:唐代姚合的《山行》《乞新茶》;明代王九思的《金州周守慧茶赋谢》(二首);明末清初刘应秋的《煮茶饮行人》《食新茶》和《新茶》;清叶世倬的《春日兴安舟中杂咏》、清江开的《紫阳竹枝词十二首》(之八)等。现代安康茶诗词的代表作为《安康富硒茶赋》。
安康茶歌尤以紫阳最为有名,其中代表作有《三月茶歌》《三月三上茶山》和《采茶忙》等。此外,还有收集于《紫阳民歌》中的《手提二封茶》《姐儿送茶到田中》《高山点茶行对行》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茶歌。因此,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赞叹道:“紫阳一是茶好,二是歌好。”
除茶歌外,紫阳县还创作了民歌剧《茶山姑娘》、电视专题片《茶乡新歌》等,平利县拍摄了茶叶科教片,编排了舞蹈《采茶舞》。
安康本土以研究茶为主的作家作品亦有很多,如丁文先后出版了10部茶书,以及程良斌先生的《紫阳富硒茶文集》和他主编的《紫阳茶叶志》《安康地区茶叶志》《陕西省农牧志·茶叶》《中国名茶志·陕西卷》等。
2021年4月22日,农民日报刊发了《不负青山得安康》文章,全面总结了安康茶产业发展经验和成果,安康茶产业工作获农业农村部领导批示肯定;2021年5月21日第二个“国际茶日”全国唯一分会场在平利县老县镇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成功举办;“安康富硒茶”稳居全国区域公用品牌20强,品牌价值达35.16亿元,品牌收益位居全国第19位,陕西省第一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安康富硒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举全市之力把安康富硒茶建设成为全国富硒茶第一品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1年安康全市茶叶总面积达109.6万亩,茶叶产量达4.72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80亿元;紫阳县和平茶厂有限公司获批“国家茶产业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并新增省级茶产业重点龙头企业12家,新培育省级茶叶联合体一个;“安康富硒茶”品牌推广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茶产业科研成果丰硕,《陕西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康富硒茶”正式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兰花香型富硒茶加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紫阳县、平利县荣登“2021年度茶叶百强县榜单”,分别位列全国第54位和第61位,茶旅融合发展已见成效。
行进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路上,安康人民踔力践行“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安康富硒茶的新辉煌,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把日子越过越兴旺。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