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富硒茶销售渠道(陕西富硒茶多少钱一斤)

硒宝 05-30 18:13 64次浏览

冯全云

〔内容摘要〕随着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的优点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全球对茶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名优、特品牌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强劲。我市自然资源独具特色,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且茶叶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具备发展壮大的基础条件,只要加强引导,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培育和扶持,是能够尽快发展成为新兴产业的。

〔关 键 词〕茶叶产业 发展 措施与建议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茶是世界三大(咖啡、茶、可乐)饮料之一,具有广泛消费性。随着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的优点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全球对茶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名优、特品牌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强劲。我市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茶树原生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稀有元素硒含量丰富,是产保健茶的最优理想之地,对于发展名优、特品牌富硒茶叶具有无比的自然优势,为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一、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

我市在20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开始规模建设茶园,70年代有较快的发展,据统计1979年茶园面积达2.26万亩。进入80年代后,由于诸多因素茶园面积逐渐减少,到1990年茶园面积降至1.61万亩,年产茶叶153.7吨。90年代初开始,随着茶叶需求的增长,项目资金投入加大,茶园面积逐步恢复发展,1997年茶园面积增加到2.39万亩,采摘面积1.6万亩,茶叶产量238吨。到2005年底,茶园面积3.524万亩,采摘面积约1.8万亩,茶叶产量260吨,产值1500万元左右。

(二)茶园分布

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4个县区均有茶树种植,主要分布在25个乡镇,水城县、盘县和六枝特区3个县区较多。至2002年底,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分别有茶园5180亩、11000亩、18260亩和800亩。

(三)加工能力和产品结构

全市共有大小加工厂22个,各类加工机械120多台,其中名优茶机20 多台,手工茶电炒锅160多口。年加工能力可达500吨,加工的茶叶均为绿茶,大宗绿茶以炒青绿茶为主,部分为烘青绿茶。1997年以来,名优绿茶的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品种多样化发展,有扁形茶、条形茶、卷曲形茶等,创建了“乌蒙春”、“乌蒙剑”、“水城春”、“碧云春”4个名优茶品牌,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知名度。

二、存在问题

我市茶叶产业发展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由于诸多原因,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作用有限

我市茶叶产业起步较晚,尽管发展较快,但上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却没有,最大规模的水城春茶叶加工厂,炒青茶加工能力100吨以上。并且我市大部分茶叶企业缺乏活力、体制僵化,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县区三家茶叶公司均为政府部门创办的“国营”企业,在起步阶段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但随着市场资源调配的进一步深入,已不能顺应市场经济变化。同时,市场营销基本局限于本市,并着眼于礼品市场,忽略外部市场开发,缺乏大市场竞争意识。并且企业各自为阵,仅着眼于公司自营茶园或自营加工厂,不利于规模化发展,产业基础薄弱。

(二)建设不配套,技术力量弱

茶叶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建设不配套,相互脱节,不能形成合力。同时,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工技术未能有效的掌握,影响加工质量的提高、产品档次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陕西富硒茶销售渠道(陕西富硒茶多少钱一斤)-硒宝网

(三)茶园基础差,经营粗放

我市茶园中有性系茶树高达90%,而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仅为3500亩左右,约占10%,低于全省平均14%和全国平均19%的水平。现有茶园中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老茶园达1万亩以上,茶园立地条件差,粗放管理甚至荒芜的茶园有7000亩左右,新建未开采茶园8000亩,由于缺少管护资金,实际开采茶园面积仅为17500亩。开采茶园平均亩产量不足20公斤,与全省平均亩产37.3公斤和全国平均亩产51.02公斤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夏秋茶因为采摘费高而采取少采或不采,也是单产低的原因之一。

三、我市发展茶叶产业条件分析

(一)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目前,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产茶,2002年茶叶产量达到300万吨。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全球茶叶消费量将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2002年茶园面积1770万亩,茶叶产量72万吨,茶叶出口量25.23万吨,内销47.7万吨。全国茶叶产销基本平衡,生产、销售和消费每年约以3%的速度增长。

(二)国内茶叶生产西移

国内东部沿海茶区随着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因土地、能源、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工业污染加重,茶叶生产比较效益下降,茶叶生产进一步在量上扩张的难度大,国内茶叶生产正逐步向中西部适宜地区转移。

(三)自然条件适宜。我市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条件优越,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造就了六盘水茶叶纤维素含量较低,茶叶肥厚、柔软,香高味浓,自然品质优异。同时,境内产茶区小气候特征适宜名优茶的生产。一是早春季节气温回升快,茶芽萌发早,比江浙茶区早20天左右,对于名优茶生产抢先上市是不可多得的气候资源优势。二是秋季气温适度,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对养分的积累,原料的自然品质优异,秋季名优茶品质也相当优越。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我市境内宜茶土地有75万亩,已种植茶树的地区,土壤多为发育于富含煤层的黄色砂质壤土,以黄壤、黄棕壤为主,土层深厚,且多为富硒地带,为天然富硒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基础。

(四)产业有良好基础

陕西富硒茶销售渠道(陕西富硒茶多少钱一斤)-硒宝网

我市种茶历史悠久,群众有种茶的传统和积极性。茶园基地和加工设施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六枝、盘县、水城的茶叶公司及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也已起步,分别建立了品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对实施品牌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组织保障有力

省将茶叶定为重点建设的农业产业,我市把茶叶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县区政府也做出了相应部署,配合茶叶产业的生产开发,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发展我市茶叶产业的思路、目标、措施、对策

(一)发展思路

以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总体目标为前提,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突破口,巩固现有茶叶产业基础,高标准改造现有茶园,高标准建设新茶园,配套茶叶加工设施,以名优绿茶为主,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单产,主攻质量,突出效益,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拓展销售市场,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把茶叶产业建设成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根据适度规模,适度发展的要求,到2010年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达到6.5万亩,茶叶产量2600吨,其中名优茶产量占到40%,茶叶产值超过1.5亿元。组建龙头企业,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普及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建成一批稳定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和出口茶叶生产基地。

到2015年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达到15万亩,茶叶产量超过22500吨(亩产150公斤),其中名优茶叶产量占到50%以上,茶叶产值超过9亿元。占有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分额,使稳产高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和出口茶叶生产基地占茶园总面积的70%以上;到2020年,20万亩茶园全部投产,亩产稳定在150公斤以上,茶叶产量超过10000吨,其中名优茶叶产量占到60%以上,茶叶产值超过12亿元。全面走向国内国际市场,茶园全部达到高产稳产和标准化管理。

(三)措施

1、培植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渠道

茶叶商品率高,生产区域性强,消费地区性广。从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商品销售自然形成农、工、商三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因此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是茶叶发展的必由之路,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由于杨梅片区是国家和省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区,茶园建设及加工基础较好,津黔科技茶业有限公司已经具备做强做大的基础。因此,鼓励和支持津黔科技茶业有限公司牵头进行境内茶业改制,鼓励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及不同所有制的茶叶企业及非茶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等方式进行产业重组和扩张改制,优化资源配置,组建六盘水茶业集团总公司,形成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销售的经营体系。逐步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下连茶农和生产基地,上连市场,中间为加工的龙头企业。完善经营体制,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

2、配套加工设施,提高加工技术

建设茶园生产基地,配套建设加工厂,配备相应的加工机械,完善产业链,确保完成产品生产。同时茶叶生产企业必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提高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3、加强茶园培育管理,提高原料产量和质量

既要重视新茶园种植建设,提高建设标准,更要重视管护和培育,尤其是在未产出的幼龄茶园培育期更要加强管理。要努力提高无性系茶园的比例,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园标准进行建设和管护,积极培育有机茶园,为有价茶的加工、出口创造条件。优质的原料是茶叶品质的基础,培育高产优质的茶园基地,是实现茶叶产业效益的前提。

4、整合资金、集中投入

农、林、水资金多头管理,投资分散,造成见效太慢或效益太差。把茶园建设与旅游业、观光农业结合起来,把小流域治理与茶园建设结合起来,把退耕还林与茶园建设结合起来,对各方面的资金采取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方式,对各方面的资金整合,向茶园集中投资,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达到建设一片、成功一片的要求。通过逐步投入,不断扩大茶园面积和提高茶园质量。

陕西富硒茶销售渠道(陕西富硒茶多少钱一斤)-硒宝网

(四)对策

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进一步深化对茶叶产业地位潜力的认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要始终坚持有领导负责,有部门牵头,有人员服务,有措施配套,有监督考核。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经济运行模式。

2、制定政策,鼓励投入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集体、个人以独资、合资联营或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茶叶产业开发,形成良性投入机制,保证产业建设稳步发展。欢迎有经济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集团,按照“互利互惠,长期合作”的原则,联手开发茶叶产业,扩大投入渠道。遵循经济运行规律,理顺产业经营体制。

3、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的进程,与科研院所建立起紧密的科学研究和合作开发关系,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茶叶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茶叶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确保茶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产业化发展、工业化模式运作

就农业发展特色业农,思路非常局限,管理无法提高。特别是对茶园的管理,很难达到精耕细作,而且茶园又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高标准的茶园,就不可能形成优势产业。因此,从茶园建设到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必须走工业化经营方式,按工业化模式运作。对于已建成茶园给予管护资金和技改资金支持,全面提高茶园标准;对于新建茶园必须要高标准建设,按工业项目进行管理,才能确保茶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茶叶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具备发展壮大的基础条件,只要加强引导,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培育和扶持,是能够尽快发展成为新兴产业的。可以说,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于茶叶产业;我市轻工业的发展,破题也能从茶叶产业入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茶叶产业发展,使之尽快形成新兴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为我市轻工业发展注如“快速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积极条件,为解决“三农”问题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