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qs认证(紫阳富硒茶厂)
编者按
“茶乡风光好,茶农幸福长。”陕南紫阳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最美茶乡”,富硒茶产业是县域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脱贫增收的“绿色银行”和“金字招牌”,凸显出无尽的希望和无穷的魅力。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一代代、一批批紫阳茶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茶人风貌、茶人风格、茶人精神,为振兴富硒茶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紫阳文艺开辟“紫阳茶人”专栏,以“生活在茶乡,建设新茶乡”为主题,陆续推出致雅致和致道的优秀茶人茶事文章,欢迎广大作者赐稿。
十女寨下事茶人
雷世军 李胜璋
焕古镇蜡竹村的雪沟如何得来?没有谁说的清,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称呼。雪沟末端山顶上的十女寨确是有说法的。现在仍存有山寨城墙千余米,是古时躲避匪患兵灾所修,还是真是十位仙女所建,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流传最广的是说当地人无钱置办红办喜事的锅碗瓢盆等,那家需要了,头天去禀告,第二天便如愿以偿。求神的人多了,就在十女寨下修建了湘子庙。算是对十位女仙的感恩和纪念。因为十位仙女没有留下姓名的蛛丝马迹,就用了韩湘子来命名。反正都是女仙。这地名因庙而得来,庙虽小但香火旺盛,香火祭祀韩湘子及十位女仙,韩湘子是八仙之一,是韩愈侄孙。“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就是韩愈写给韩湘子的诗句。雪拥蓝关,这是否与雪沟的由来有关,留给有学识的后人去考证。
十女寨下自古就留存有野生茶园,星星点点,不成规模。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这里的老百姓贺明奎等村民自发的下功夫种起了300多亩茶园。其中贺明奎家就有茶园20多亩。大连村四组村民吴变双与老贺家女儿贺伟苇谈婚时,春季茶叶鲜叶上市的时候,吴变双便去帮忙抢摘茶叶,采摘的鲜叶必须及时运到镇茶叶加工厂去出售。当时焕古镇只有一家茶叶加工厂,卖茶的人很多,排起队卖鲜叶。吴变双看到了商机,便与岳父商量,为何不咱们也建个茶叶加工厂。岳父早有这个想法,苦于没有资金买设备建厂房而耽误许久。
吴变双老家是焕古镇大连村四组人,1979年9月出生,1997年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困,就到广东增城市新塘镇打工,在广州一家制衣厂当烫衣工。每天要在流水生产线上烫衣服 300多件,工作 10多小时,一天工作结束,头昏眼花手脚酸痛。但吴变双很是欣慰,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开了眼界,能自食其力并为孝敬父母提供经济来源,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同时明白自己处境,要在外面立足,必须勤奋努力。不久吴变双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烫衣工。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变双在想着自己的未来,难道一辈子做个烫衣工?自己以后靠什么立业?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短板,见识少,学历低,四年的打工生涯他积攒了一些钱,更重要的是他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有天走出厂区闲逛,看见一所学校门前贴着招生广告,吴变双走近一看,不觉眼睛一亮,这不是想瞌睡的遇见送枕头的。这所学校专为打工青年开办,专业自行选择,时间自行安排。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电脑维修专业,吴变双盯住在这个专业。维修而不是编程,不需要很高很深的文化,符合自己的实际。电脑会像家电一样普及,维修电脑会有前途和回报。就学这个专业!当别的工友下班喝酒玩耍时,吴变双则钻进课堂,参加了职工夜校学习。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晚上上班,白天学习,坚持学习两年多的时间,终于获得毕业证书。
一技在手,吴变双感觉自己身上像长了一双翅膀。2000年春节回家,吴变双选择不去南方打工,到离家近的地方找工作。看到联想电脑公司在安康招聘客服维修员,就去应聘,被录用后做了两年的客服维修员。有客户看着吴变双小伙子技术过硬人实诚,便对他说“有这么好的技术,为啥不自己开个店”。
2003年吴变双听了劝告,回焕古集镇上创业,主要是维修家电和销售液化气。是焕古镇开的第一家电脑销售经营部。开店不久,认识了一位蜡竹村的女子贺伟苇,两人很是投缘,经人介绍订了婚。
其实吴变双第一次去蜡竹村二组岳父家就看上了村里的高山茶园。这里处于汉江中上游,海拔600米左右,山川秀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富含硒,水陆交通非常便利。是国内少有的未遭受任何污染的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心里早就想着与岳父一起联手办茶厂。2004年9月结婚后的吴变双与岳父贺明奎住在一起。父子俩最终商定各出资3万余元筹划建房,办茶厂。2005年春季购买了茶叶加工杀青、揉捻、烘干等三件套设备开始加工生产茶叶。茶叶制作,吴变双从来没有涉足过,便跟着岳父岳母学,也向一位制茶叔伯请教。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到底缺少经验,鲜叶不是炒糊了,就是炒嫩了。炒糊了有焦味。炒嫩了有草气。制成的茶叶卖不了好价钱。这年春季加工了500多公斤干茶,卖了8万余元。因为杀青技术不过关,鲜叶收购价格也定得高了一些,生产的茶叶质量有瑕疵,卖不起价。一季下来算账亏损了3000多元。虽然亏了,但吴变双知道亏在何处。一是机械操作技术不熟练。二是炒茶火候没有掌握好。三是鲜叶收购价格定得高。殷实之家一下变成负债人家,一家人很郁闷。
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专业事请专业的人。到2006年春季他们总结加工经验,从鲜叶源头上把关,于是吴变双到茶叶局请专家到车间现场指导。专家观看整个操作后,对症下药,开出良方。吴变双一一记录,反复实践。特别是茶叶鲜嫩,干湿、火候更是细心体会,心手合一。每个技术环节都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一诚感得百业通,吴变双从门外汉变成一名制茶技术员。终于生产出了质量合格的茶叶产品,加工了1000多公斤干茶,卖了18万余元,当年就有利润3万余元。弥补了亏损,还清外债,站稳了脚跟。有了利润的吴变双就想着要把茶厂做大做强。
2007年他们父子俩又筹资10余万元建厂房,这是他们第一次扩建厂房,添加设备。这时他们也有了加工高端名优茶的想法,邀请县茶叶技术干部龚忠凯前往指导,吴变双亲自做的毛尖茶得到现场指导专家的肯定。要求他带上自己加工的毛尖茶参加县上的茶叶质量评比。2008年4月12日,吴变双首次参加紫阳县组织的紫阳富硒茶质量评比大赛,取得了前五名的好成绩,获得三等质量奖。这次获奖更加坚定了吴变双把茶厂办好的信心。吴变双想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用股权链接茶农利益,使制作的焕茗茶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让周围的乡亲一同受益。在焕古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组建紫阳县焕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先动员自己岳父母,内弟,亲友等入股,再动员附近农户参加。为此他发起由5个人出资成立紫阳县焕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同时又注册了紫阳县焕茗茶叶有限公司。2009年注册了“焕茗”牌商标,当年加工茶叶1800公斤,销售收入50余万元。生意越来越好,2011年焕茗合作社销售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
2012年吴变双对焕茗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资产重组,承诺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提供茶叶专用肥,免费进行技术培训,收购鲜叶比没参加合作社的茶农价格高10%。大家看到焕茗公司的变化,通过几年接触交往,认为吴变双是个办实事的人。到2020年,他个人出资130万元,其余6名农民出资300万元,72户茶农1080亩茶园按照每亩100-200元评估价111.5万元入社。重新更名合作社名称为紫阳县焕茗茶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41.5万元。合作社重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资150余万元新修标准化厂房270余平方米,添置更新设备。以合作社名义取得国家食品生产许可QS认证。2014年合作社试制红茶成功,2015年合作社再次投资170万元扩建厂房1800平方米,建成清洁化红茶生产线一条。到2016年生产绿茶、红茶5000余公斤,产值200余万元。2019年焕茗茶业专业合作社获得苏陕项目资金支持新建冷库,改建包装车间,白茶摊凉车间等。至此焕茗茶业专业合作社厂房占地2亩、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清洁化绿茶、红茶生产线各一条,平均每天可生产出500公斤成品干茶。焕茗茶业专业合作社在省内外已有加盟店11家,为进一步提升“焕茗”牌商标茶叶的知名度,加大市场占有率,结合现代电商平台和互联网+模式,推销茶叶。建立了产品可追溯体系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体系,做到物美价廉,使消费者买的高兴,喝的放心。2020年实际生产绿茶、红茶20吨,产值380万元,销售收入430万元。年纳税近10余万元。
吴变双通过15年打拼,不仅富裕了自家,还带动村民致富。目前专业合作社茶农由72户增加到161户,茶园面积由1080亩增加到2200亩。蜡竹四组茶农孙元发有15亩茶园,2015年2月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每年为其提供茶园管理肥料10袋,修剪机械。收入稳定增加。2002年分红收入2000余元,自己采摘茶叶鲜叶卖给合作社收入6万余元。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合作社为茶农分红12万余元,收购贫困户鲜叶68余万元。且贫困户卖给合作社的鲜叶价格比一般茶农高3%.通过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64户贫困户人均增收达到3000元以上。合作社茶农因茶最低收入1.2万元,高的达到8万余元。紫阳县焕茗茶业专业合作社现已成为一家集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为一体的农村茶叶特色企业。经营理念是做好地方特色经济,打造好贡茶及符合现代绿色生态的茶叶品牌,带动一方经济,使当地广大茶农朋友们增收脱贫。2014年紫阳县焕茗茶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先进社,2017年被评为安康市市级示范社,同时被命名为安康市现代农业园区。
现在十女寨下家家户户盖了楼房,门前停着小轿车,这是郁郁葱葱的茶树让本地人见证了绿叶子变成红票子。更让人们记住的是带领乡亲致富的领头羊吴变双,这个十女寨下山沟沟飞出金凤凰的传奇。
雷世军,男,供职于紫阳县公产局,紫阳县作家协会会员、紫阳县诗词楹联协会理事会理事,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作品多篇。
李胜璋,男,1963年出生于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大学文化程度,系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紫阳县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紫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因工作关系参与编写《可爱的紫阳》《紫阳脱贫攻坚纪实》《走出贫困》《希望的田野》等书籍;策划编辑《紫阳脱贫攻坚记事》《汉水硒陶》《紫阳园区印象》等摄影画册;为《襄渝往事》等书刊策划拍摄照片。写作、摄影既是原来自己喜欢的工作,又是后来个人业余爱好。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00余篇(幅)。撰写的《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讲稿受邀到多地讲授。
往期推荐
点击打开▼
【紫阳茶人】丁文:紫阳茶苑拓荒者
【紫阳茶人】谭华锋:从“贡茶”故里走来
【紫阳茶人】唐丽:牵手金桔硒茶的结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