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富硒茶目标市场(石台富硒茶属于什么茶)

硒宝 05-30 18:10 57次浏览

立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入手,我省一些地区力求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两者兼得——

岳西农民青睐生态农业。记者 夏海军/摄

在人们以往印象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一般都经济落后、村民收入不高。近日,记者走访多地却发现,走生态农业路线,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建设循环经济、打造农产品品牌等方式,能够有效带动农户走上致富路。

因地制宜——持“特色”出山野,“土产品”受欢迎

时值酷暑,大山里却凉意丝丝。哗哗流淌的溪水下,一条条乌黑的鲟鱼在水中嬉戏,大的竟有近1米长……这是记者近日在岳西县来榜镇花墩村的鲟鱼养殖场看到的一幕。

“以前山里人都没见过鲟鱼,也不懂得利用丰富的水资源,现在居然养起来了。 ”花墩村村书记王晔光说,山区的水质好,鲟鱼供不应求,年产值达到500万元,还吸纳了十多位村民在这里做工。

村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有的人家门口还停放着小轿车。 “村里七百余人,以前一半都住在深山里,这几年才迁居过来。 ”王晔光说,村里大力发展溪水养殖、高山茶叶、桑蚕等三大主导产业,不仅村民富裕起来,去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连村集体每年也有了1万多元的收入。

据了解,岳西县充分利用山区特点大力发展有机养殖、高山蔬菜等特色产品,已初具规模。去年,全县特色农业综合产值达49亿元,同比增长16%。

上山不砍树,照样能致富。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地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一大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不仅市场前景广阔,也吸引了众多回乡创业者。

金寨县的王江多年来一直在合肥做生意,前年他和堂哥回老家南溪镇流转了1000亩山地,办起了葛藤生态农场,目前养殖200多头黄牛。 “牛散养在山林间,用当地草料做饲料。肉质有保障,一推向市场就特别受欢迎。 ”王江介绍,未来3年打算追加投资500万元,黄牛、黑毛猪、黑山羊的养殖规模达到1000头。

“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可以给当地农户带来可持续的收益。 ”省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刘永春表示,当地政府在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安排上都应向特色产业倾斜,做大做强相关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最终带动农民增收。

变废为宝——发展循环农业,实现一举多得

低矮的桃树下养土鸡,鸡却啄不到硕大的水蜜桃。近日,记者在利辛县永兴镇诸王村看到,这里养的土鸡每只都戴上了红色眼镜。 “戴上眼镜后,鸡只能看到地面,看不到上面的桃子。 ”正在桃园里浇水的村民李磊说,林下搞养殖,鸡长得好,桃树也有了有机肥。 “土鸡和桃子都卖得好,能获得双份收益。 ”

诸王村有7429亩土地,超过六成土地流转到种植、养殖大户手中。 “这个村的村民去年纯收入超过了7000元。 ”利辛县扶贫办主任陈华说,这多亏了粮食生产—养殖—沼气—有机肥料—粮食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

记者走访发现,我省一些地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的效果更加明显。

正源牧业是亳州市龙头企业,也是伊利牛奶的定点奶源供应地。记者在其偌大的养牛场里看到,2800头奶牛吃的饲料都是由玉米秸秆加工而成。 “我们这里的奶源现在4.8元/斤,比去年涨了1元。因为吃的都是有机饲料,所以销路很好。 ”企业负责人李魁兴说,这里养殖场每年还要收购附近2万亩地的玉米秸秆。

过多的牛粪如何处理,一直是养牛场面临的棘手问题。在正源牧业,难题迎刃而解。“150个大棚的蘑菇全部用牛粪种植,由农户承包,年产各类蘑菇150万公斤。 ”李魁兴说,每年光节省清理牛粪的钱就达20余万元,还能够得到40余万元的大棚承包费。蘑菇承包户也能够赚到钱。村民李培清去年承包了16个大棚,赚了20多万元。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按照‘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来提高农户、企业的效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举措。 ”省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季昆森认为,借鉴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加强经验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可以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树立品牌——打造市场“敲门砖”,抬高农产品身价

三伏天本应是蔬菜生产的淡季,在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记者却看到一派收获蔬菜的繁忙景象。

海拔600米的板舍村,耕地有限,不宜种植水稻、小麦。但是,去年村民人均收入7000元,村集体收入20万元。这个数字高于我省不少平原地带的村子。

“当别的地方四季豆、瓠子等蔬菜下架时,这里的高山蔬菜正好上市。 ”毛尖山乡乡长刘亚维道出原委,“这里的蔬菜都是露天生长,口感佳,牌子响。我们跟蔬菜公司签订了供销合同,直销到浙江沿海,产多少卖多少,不出山就能赚到钱。 ”

据了解,岳西县坚持实施“两品一化”(品质、品牌和产业化)战略,致力打造品牌,全县高山蔬菜基地、茶园、蚕桑面积分别发展至13.1万亩、15.04万亩、5.4万亩。岳西茭白、岳西翠兰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岳西翠兰”品牌价值已达7.63亿元。

过去不少地方政府和农户对品牌的意识不强,虽然有质量好、品种优的农副产品,但“养在深闺无人识”,或卖不出好价,或是“增产不增收”。现在,生态农产品在走品牌路线后,不仅销路有了保障,还能够提高种植户的收益。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受理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石台县申报的“石台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榜上有名。该县的主导产业是茶业,曾经因为缺乏叫得响的茶叶品牌,收入一直不高。但近年来,当地人感受到了品牌效应带来的好处。仙寓镇大山村注册的“仙寓山野茶”商标受到市场认可,茶农人均收入由5年前的1100元增加到现在的12000元。

“全县投入近200万元的扶贫资金,认证和扶持富硒茶品牌,着力打造了‘天方’、‘雾里青’两个驰名商标。 ”石台县扶贫办主任李勇介绍,通过茶叶品牌战略,全县茶农人均增收300-500元。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能够推进农业资源的配置和农业效益的提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夏淑梅认为,“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商标优势,建立‘品牌+公司+订单+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夏海军)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