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需要哪些微量元素(人体微量元素需要量)
从物质成分来分,人体由水、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以及维生素等组成。从化学元素来分,人体由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
常量元素11种:氧(O)65%,碳(C)18%,氢(H)10%,氮(N)3%,钙(Ca)2%,磷(P)1%,钾(K)0.35%,硫(S)0.25%,钠(Na)0.15%,氯(Cl)0.15%,镁(Mg)0.05%;这11种元素占人体元素比例的99.95%。
微量元素31种:又分为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总和约占人体比重的0.05%;每一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都不会大于0.01%。
因为世事无绝对,元素含量的多少都是相对人体平衡而言,过量或缺乏都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产生病变;有些微量元素,低浓度时是有益的,高浓度时则可能是有害的;有些元素在低剂量时,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剂量一旦超标,就变成有毒元素了。
必需元素17个:铁(Fe)、铜(Cu)、锌(Zn)、铬(Cr)、钴(Co)、镍(Ni)、钼(Mo)、锰(Mn)、钒(V)、锡(Sn)、硅(Si)、硒(Se)、碘(I)、氟(F)、硼(B)、锂(Li)、锶(Sr)等。
非必需元素14个:铅(Pb)、钨(W)、铋(Bi)、铷(Rb)、铟(In)、镉(Cd)、砷(As)、锑(Sb)、汞(Hg)、钡(Ba)、铝(Al)、钛(Ti)、溴(Br)、镧(La)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微量元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安全浓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及对人体摄入物质的深入研究,人们可能会发现一些“非必需元素”、“有害元素”具有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甚至可能是必需的元素;而且元素周期表中的其它元素也会发现它们的生物化学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要真正了解清楚也不容易;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掌握:
一、人体中元素的分布特征
一般来说,人体不同部位,各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是不相同的,甚至有很大差异。
具体参考下图。
二、不同年龄段的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元素含量在发生变化。如Cu、Zn、Ca、Fe等元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步减少。
三、元素含量的过量与贫乏导致的病变
任何元素的过量与贫乏,都有可能导致人体机能失去平衡,从而产生病变。
四、元素的物质来源
人体对不同的元素的摄取,取决于人们的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而不同的食材、不同季节的食材、不同地区的食材,其中的元素含量是不相同的。
五、元素的流失与补充
当年龄增长、生活环境改变,人体中的元素会发生流失;人们应根据自身情况做相应补充,以满足正常的身体机能。
六、不同景观区的元素含量差异
根据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地质等条件,我国可划分为14种景观区:森林沼泽区、湿润中低山区、热带雨林区、半干旱中低山区、岩溶区、黄土覆盖区、高山峡谷区、高寒湖泊丘陵区、干旱高寒山区、干旱荒漠戈壁残山区、湿润高寒山区、草原丘陵区、冲积湖积平原区、堆积戈壁及沙漠区。不同景观区,元素含量分布不同,人们从环境和食物中摄入量不同;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