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凤冈富锌富硒茶(凤岗富硒茶价格)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三月风》杂志
详情请阅《三月风》杂志2020年第5期
杨秀贵创办标准化茶叶加工厂4个,
解决就业40人,其中18人是残疾人。
公司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茶园3600余亩,
辐射带动茶农1200多户,其中有360户残疾人。
带动贫困残疾家庭157户参与分红,
其中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25户67人。
杨秀贵
1971年出生于贵州省凤冈县永安镇,仡佬族。现任贵州省香华商业贸易有限公司和凤冈县秀姑茶业有限公司法人。曾荣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女性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1971年6月,杨秀贵出生在凤冈县永安镇一个偏远山村,3岁时,一场意外导致她左腿和左手严重烧伤,贫困的家庭根本拿不出钱来给杨秀贵做康复治疗,从此她的左手便不能自由伸展,身体上也留下一大块疤痕。瘦弱又有残疾的杨秀贵因为自卑,初中没有上完就辍学回家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反而让她觉得踏实而有成就感。身处封闭的农村,14岁的杨秀贵与邻村的张成友定了“娃娃亲”,大她1岁的张成友向她提亲6年后,两人结婚。结婚之前的两人连面都没有见过,结婚时杨秀贵才知道丈夫是轻度智障,眼睛也有残疾,但是考虑到自己的残手和退婚后村里可能会有的风言风语,作为家里的长姐,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的她还是接受了这则亲事。
婚后,儿子女儿相继出生,家庭开支大了起来,无奈之下,杨秀贵把一双儿女留给了父母,带着丈夫来到浙江温州打工。捡垃圾、端盘子、做保姆,勤劳肯干的杨秀贵什么工作都愿意尝试,最后,杨秀贵留在了在做保姆时主家的工艺包装厂,一边做家务一边学技术,丈夫不能独立工作,杨秀贵在哪台机子操作,丈夫就跟在同台机子,从1997年到2007年,杨秀贵夫妇打工的10年间,都被拴在同一台机器上。
漂在外地的杨秀贵一直觉得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从小务农的经验加深了她对家乡的眷恋,直到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凤冈富锌富硒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凤冈县获得了 “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美称,杨秀贵看着家乡里越来越多的人因茶发财,2007年底,她和丈夫回到了凤冈县田坝村,决定在茶业上碰碰运气。
身高一米五左右的杨秀贵站在机器面前还要矮上一截,再加上左手的残疾,操作要比别人困难不少。
创业的第一步就是技术,杨秀贵来到村里的茶品加工厂拜师学艺,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只一个“杀青”就要在练习中反复揣摩拿捏火候,既要翻炒均匀,透彻,又得有效地保留茶品中的微生物和内含物质。那时的杨秀贵为了学艺经常通宵达旦地加工茶叶,一遍遍地试尝自己制作的茶,直到口涩麻木,身高一米五左右的杨秀贵站在机器面前还要矮上一截,再加上左手的残疾,操作要比别人困难不少,再加上揉捻、定型、脱毫、提香,每一步都决定着成品茶的质量,杨秀贵怀着对制茶的敬畏和对专业的执念,成为田坝村第一个女制茶师。
拒绝了几家茶厂的聘用,杨秀贵拿着打工攒下的积蓄和向亲戚们借来的几万元钱搭了一个小厂房,只摆了几台简易的制茶机器,开起了自己的作坊。
酒香也怕巷子深,杨秀贵在最初的推销过程中发现,相比茶叶的质量,经销商更看重自己能得的利润,价格低远比营养价值高更受他们欢迎,为了打响名号,杨秀贵注册了“秀姑”和“翠意独衷”两个商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压低价格,终于在2011年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加工干茶3万余斤,创收20万元。
杨秀贵与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对其种植、采摘的茶青实行保护价收购。
(欲知杨秀贵如何把自己的茶叶作坊发展成公司以及如何帮助更多残疾人脱贫致富,请阅读《三月风》杂志2020年第5期30页《杨秀贵 茶叶子变成“金叶子”》一文。)
文|刘柳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帅
详情请阅2020年第5期
《三月风》杂志“封面”栏目
“三刊一网一微”融媒体
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发布残疾人事业权威信息
推广残疾人工作经验做法
讲述残疾人自强和社会助残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