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查微量元素多少钱(查微量元素钱孩子能查吗)
微量元素测试和骨密度检查困扰了很多家庭。不做,别人都做了,孩子万一缺什么营养素怎么办?做了吧,查出缺钙、缺锌,补不补?
这个话题Jo妈曾经跟大家聊过,但前几天一位妈妈说,这样的普及应该经常做,让更多的妈妈和长辈看到。今天再次聊聊这个话题,希望大家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中国是一个“全民缺钙”的国度——在某些药厂的广告轰炸下,老人、壮年、婴儿,全!都!缺!钙!
钙只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我们总是担心宝宝缺什么营养,某些社区诊所一吓唬就立即给宝宝做各项检查,检查的结果宝宝缺这缺那,然后诊所顺理成章开药。不用Jo妈提醒,你也知道这些保健药品的提成有多高吧。前一段时间有位妈妈在医院里开了2000多的补剂,一瓶国产的DHA就要400多元,就因为宝宝做了一次微量元素测试。
有人叫你给宝宝查微量元素,请慎重!
只要宝宝跟平常稍微有些不一样,或者出现了什么解释不了的状况,妈妈们就会想宝宝是不是缺什么了?其实很多情况下,宝宝并没有缺乏任何微量元素,我们也不必盲目随大流,去做些不必要的检查。
人体是由80多种元素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将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等,称为常量元素;
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等,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乎其微,比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百万分之三十三,铁也只有百万分之六十。
虽然含量极少,但是微量元素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来说的确至关重要。但是这些因素却被拿来做利益相关的宣传和鼓吹,这些年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的家庭越来越多。甚至很多宝妈会把检查结果当做给宝宝补充各种营养素的重要依据。
事实上,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宝宝进食正常,饮食搭配合理,根本没有必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单就微量元素检查来说,其结果也未必准确。
微量元素的血清水平不代表体内微量元素功能状况,即使是静脉取血获得的微量元素值,也只是血液水平,并不代表相应的组织内的含量,更不用提指尖血的检查。比如钙质主要沉着于骨骼,血钙水平不代表骨骼内钙质水平,如果是维生素D摄入不足,即使血钙水平足够,宝宝仍会出现佝偻病。而且很多所谓缺钙的症状,实际上是缺维生素D。
街边母婴店那些测测头发皮肤就知道缺什么的,就呵呵了。
对于母乳宝宝来说,保证充足奶量,只需要补充维生素D,刚开始吃辅食的宝宝注意选择含铁的营养米粉,注意营养搭配就基本可以了。奶粉在其配方中都添加了足够满足婴儿成长需要的微量元素,只要奶量摄入足够就不用额外补充营养素。只要进食规律、精神良好、生长正常,这样的宝宝就是健康的。
实际上,风靡全国的微量元素检查2013年就被国家禁止了。当时国家卫计委发文《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根据儿童的临床症状,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微量元素检测,但要规范取血技术流程、仪器设备。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 各级卫生部门应对违规开展这项测试的医疗机构依法处理。
好吧,但实际情况呢……
那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缺锌缺钙呢?
抽血检查应参考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KP)数值共同判断。还要根据宝宝是否有其他缺钙的症状、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生长曲线等综合考量。
而宝宝没有食欲、生长慢等又会让家长怀疑宝宝缺锌,实在不放心可以进行血清(浆)锌检测。还要根据宝宝的饮食、是否有其他生病状况来判断。
哪些情况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
先天状况:
早产儿、多胎儿、低出生体重儿等。
后天状况:
微量元素检测是宝宝有了症状以后才进行的排查,非诊治需要不需要检测。
以锌元素为例,孩子体内锌缺乏时,易出现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缓慢、食欲、皮肤粗糙、脱发、地图舌、皮炎、反复口腔溃疡、伤口易感染等症状,当发现宝宝有这些表现时,需要及时到医院测查微量元素,做血清锌检测。
最后,检测结果可以参考,但是否需要进补,进补多少剂量应该由医生来分析和制定。
骨密度检查不要钱也不做!
同上所述,现在的营养水平,其实宝宝摄入的钙都是足够的,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做这项检查。另外,从这项检查本身来说,其结果也未必准确。骨密度检查原本是给成年人或老年人做检测的,但在中国却用来检测婴儿,通俗的说,骨骼已经成熟、老化的骨骼跟正在生长的宝宝的骨骼怎能同日而语?
目前,根本没有标准的儿童骨密度检查方法,更何况是对于婴儿。这项检查对宝宝的骨骼发育毫无价值,更不能作为判断是否缺钙的依据。
有宝妈会问:那我宝宝测出来骨密度低是怎么回事?婴儿处于生长快速期,骨骼长长是生长的信号。骨骼应该先长长,才会有更多钙质附着骨内。所以婴儿骨密度偏低应是生长的信号,而不是缺钙的信号!
妈妈们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明显有违常理的检查,要及时说No。
❶ Jo妈,有10年主流媒体工作经历,分享有温度的育儿经。
❷微信公众号“妈宝帮帮帮”(mabaobangbangbang)。
❸ 合作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