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富硒毛坝茶加工(富硒毛尖茶是哪里产的)
关外小镇麻柳坝
覃运成
古时,在紫阳县境内有两处著名军事要冲,东南有斑鸠关,西南有毛坝关。一县拥两关,两关护一县,东西绵延三百里,遥相呼应,重兵驻防,把关据守,实属罕见。毛坝关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而我的大半生就在毛坝关的关内关外来回行走,流连徜徉在它的怀抱里,我一直对它魂牵梦绕,情有独钟。
毛坝关,因任河北岸大茅山而得名,清置关以扼由陕入川要道。新中国第一轮《紫阳县志》写到:“它是由川入陕的重要门户,跨大巴山西端和米仓山东端。清代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在这里置主簿署,可谓军事要地。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曾在毛坝关境内活动。这里地势险峻,山高谷深,绝少平地……。”
既然是座关防,关内必定是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故连环设防,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如此推断,关外必定有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延伸广阔地带,作为缓冲回旋余地,来拱卫关内的安全。历史烟云虽已散去,但在这关外之地,关关难过,关关要过,留下了无数的苦难和征战,以及刀光剑影和浴火重生的传奇悲壮历史。
自毛坝关西去二十五里,山坪大梁上筑有烟墩垭烽火台,山腰下建有擂鼓台。一旦边关有事,点燃烽火,擂鼓传讯。清紫阳知县陈仅有《晓度烟墩垭》诗为证:“三十六盘路,盘盘直到天。马蹄残月影,人语万峰烟。卑鸟寒飞寂,高鹰晓击便。岂知深谷底,尚有白云眠。”从诗文中可以体会到:在一个春末夏初的晨曦,东方欲晓,月亮高悬,陈知县一行人,从毛坝关驿站出发,西行在三十六道拐的盘山官道上,当到达烟墩垭时,谷底的白云还处于停止的状态,如同酣睡一样。如此急促和亲临,陈知县一定要到麻柳坝去处理一件十分紧迫而又秘密的公务。
翻过烟墩垭,关外的麻柳坝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麻柳坝,因地处河谷且多麻柳树而得名,河因坝而得名。清代曾在此置塘汛,为紫阳通四川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这里,四周峡口关卡众多,层峦叠嶂中镶嵌着一小块平缓的开阔地,是大自然为这方天地的意外馈赠。
鸟瞰麻柳坝,目及所至,方圆几十里,被横陈竖卧的山脉关得严严实实,纹丝合缝,猛然间,如井底之蛙,一时让人看不到出口。
在东面三十里,麻柳河汇入任河,滔滔任河成了独一无二的障碍;陡天坡大梁和山坪大梁,相向齐头抵进,在擂鼓台以上,火石碥以下,形成壁立千仞的麻柳河谷,如两扇石门牢牢紧闭,谷底一座小小的水沉寨,就封锁了来往麻柳坝的水路。曾经,在渔紫公路上,长途汽车司机在此发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毛坝关到麻柳坝”的唏嘘与感叹,可想而知,这条公路有多险峻与危险。陡天坡的险要更是远近闻名,至今还流传着千古民谣:“有女莫嫁陡天坡,老死的少,拽(摔)死的多。”2012年底,包茂高速安川段从陡天坡山脊下贯通,从东到西穿越在峡谷众多风光无限的麻柳河上。
在南面六十里,有闻名遐迩的二州垭,是古代由陕入川的军事咽喉要道,野猪尖是它的最高山峰。明代因地处陕西金州和四川达州交界处而得名,清嘉庆初曾置主簿署,不久被白莲教起义军捣毁,后移置毛坝关。清嘉庆八年,最后一支白莲教起义军主力,被清军重兵包围,起义军在此与清军浴血奋战,全体将士阵亡。至此,波及川楚陕豫甘五省,长达九年的农民起义宣告彻底失败。前几年,在此修筑跨境村级公路时,发现多处古战场遗址,出土众多铁制令兵器和白骨累累的万人坑。
在西面八十里,一路沟壑峡谷石林悬崖挡道,寸步难行,百步一重天。出麻柳坝沿着麻柳河上溯,过青树湾,不到五里是断头崖,再过五里是紫黄半边街,紫溪河在此与麻柳河交汇。一路向西北方五里,土地岭天堑控制着西北通往汉中镇巴的去路,落人洞,张飞桥,母猪洞,见证着扣人心弦的过往烟云。一路向西南方,过麻柳河,走堰沟碥,直奔庙梁,进入紫溪河口是马场坪,过五里是杉树梁,过二里是五里长的峡口石林,到水磨沟为界,是旧时陕西和四川两不管区域,也是地方豪强和家族势力争夺最激烈的地方。经过三岔河,沿途长达十里到谱子垭。左手方向十里是紫溪河硝洞湾石林关卡,再往前就是真正的四川管辖地界。右手方向爬上漫长的向家湾,攀援几百步的陡梯子,穿卡子,过药铺,最后直达黄草梁垭口,五十里山路头昏目眩。黄草梁的陀家岩是陕西紫阳、镇巴、四川万源三县的交界处,是真正的“脚踏三县,鸡鸣两省”的地方。
黄草梁是一片红色沃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奉命向西战略转移,12月经陕南到达川北。1933年11月至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驻防四川大竹河,与此比邻的黄草梁为中心,成为“万源保卫战”的重要防御和支前大后方。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和红九军军长许世友,曾分别来此视察,制定作战部署。
在粉碎刘湘“六路围攻”中,红三十三军夺取四川城口后,翻越黄草梁向紫阳和镇巴发起进攻。1934年4—6月份,在麻柳坝周边的黄草梁、冒火山、二州垭、银红沟等地展开大小战斗八次,其中有三次直接打进麻柳坝,有效地狙击和歼灭南进国民党军队,为取得抵御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万源保卫战”最紧张时刻,1934年2月,大竹河区苏维埃政府派紫阳籍贺忠文、王世凤(红军女战士,游击队长)、王怀栋、王义刚、王怀进组成土改工作队,到黄草梁一带宣传《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建立黄草梁土地委员会。在青岗、谱子垭、桂花、水磨、堰沟碥等自然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红军女游击队长王世凤,队员贺忠文,奉命带领土改队在家乡黄草梁,动员群众为部队打草鞋、做布鞋、运送粮食;打制土枪、大刀、梭镖;护送青年参军;村民王朝文多次冒险为红军送盐巴。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撤离后,黄草梁土地委员会停止活动。
在麻柳坝,涌现了以冯苏(乳名冯彩儿)为代表的优秀红军女战士。1934年她才十五岁,就给别人当了“童养媳”,但她毅然地参加了红军队伍。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的一天,她英姿飒爽,身着戎装,在两位警卫员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十八年的家乡麻柳坝,家乡大多数父老乡亲,早已记忆不上这位共和国女将军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的心情油然而生。1955年她被共和国授予大校军衔。
后来定居在紫黄杉树梁的覃景怀,时年才十五、六岁,在紫溪河六方坪的一个地主家里当长工。当红军扩红宣传队路过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到驻扎在四川通江的红军卫生队里。一天夜里,部队秘密开拔,因没有人叫醒他,天亮了,发现只剩下他一人,在反复寻找部队无果的情况下,不得不脱离队伍回乡。十年动乱期间,因此作为审查的对象,有人问急,他反复只说那一句话:打倭老二(指北上抗日)。直到去世时,他也没有说出参加红军的一丁点秘密。像他这样被遗忘的红军小战士,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黄草梁不仅是革命战斗遗址,还是红四方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在紫阳建立苏区的主要通道。黄草梁土地委员会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界最早建立的三个村级农民协会之一。2022年11月,黄草梁战斗遗址和黄草梁土地委员会遗址纪念碑在黄草梁落成,以此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代永远传承红色基因,自强不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横扫大西南,国民党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溃败。紫阳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积极组织生产,恢复和发展经济,而国民党旧政权中的两面派顽固分子和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背地里进行疯狂的破坏活动。1950年农历三月初七,紫阳的毛坝关、麻柳坝、瓦庙子等地相继发生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反革命暴乱,史称“三七”暴乱。暴徒们当日在麻柳坝残忍杀害解放军班长陈泽和战士廖金林,挟迫和诱骗无数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随后,党和政府进行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清匪肃特”斗争,保卫和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在北面六十里与镇巴连接,一个垭口一个垭口向外环绕,一个岭一个岭向外延伸。土地岭,楸木垭,兰家岭,石垭子,白鹤垭,大垭,蚂蝗垭,它们是守护北面安宁的天然屏障。
1973年,在北面十里的半山腰里,襄渝铁路全线通车。双隧道桥站建成的麻柳火车站,别有一番情致,《人民画报》曾作专版报道,轰动一时,是麻柳独好风景。2011年,襄渝二线又在北面二十里的青岩溪畔贯通。在麻柳坝里,只听到火车的轰鸣声,却看不见火车的身影,更显得山清水秀的洞天福地。
在麻柳坝西北的后山上,有一座高高隆起的东南——西北走向的弧形案山,如扇形屏峰,阻挡着西北来的寒流从空中掠过,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经过四川盆地从南面吹来,形成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从而麻柳坝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古麻柳境内盛产茶叶、蚕茧、桐油、生漆、棕、中草药。特别是茶叶生产悠久,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早在唐朝曾作贡茶供宫廷享用。北魏时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和中亚、西亚,是北蜀道和茶马古道上物资集散地和中转站,在清代紫阳毛尖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新中国诞生后,以紫阳茶为代表的陕青茶独占西北数十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上说:“上者生烂石”。为什么“烂石”能出好茶呢?所谓“烂石”,是指风化砂质土,原生矿物含量较高,尤其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通气条件好,茶树根系也就发达,茶氨酸向地表上部转移快,茶叶品质自然比较好。
(陡天坡发现的古茶树)
麻柳坝地处任河北岸,属于中国古老的北缘茶区,茶叶品种一直以古老茶种为主。麻柳四周山脉大多为坐西北朝东南方向,山高谷深,溪流众多,林木茂密,植被良好,雨量丰沛,光照充足,空气清纯,且多云多雾;土壤多为黄泥巴夹火石子,透气性强,可保肥水;谷地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立春前就开始降雨,随后降雨逐渐增多,使得回春早,气温比其他地方要高,春夏雨热同升,水土肥匹配适宜,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目前是紫阳县主要优质茶产区。春分前就可采制毛尖茶,毛尖茶制作技术至今仍得到保存,历史上有茶农曾制作过白毛尖。清叶世倬在《春日兴安舟中杂咏》(其二)中道:“桃花未尽菜开花,夹岸黄金照落霞。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他在汉江舟中煮紫阳茶的场景跃然于纸上,而且煮的是紫阳白茶。白茶满身披毫,干燥充分,茶条坚硬,要先放入紫砂壶开水冲泡,然后以木炭文火慢慢煮沸才能饮用。用开水直接冲泡的茶,一定是春分前采制的细嫩毛尖。一名堂堂知府也喝不到细嫩的毛尖茶,可见当时的紫阳茶是何等的珍贵。
2007年,陕西省档案馆在整理、抢救馆藏清代紫阳县正堂档案时,发现了“紫阳茶”作为朝廷“贡茶”的档案记载。这是一份清朝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正月二十六日,紫阳知县唐清辅差遣衙役办理贡茶事宜的“信票”。“信票”中“麻柳坝春分茶二十斤,白茶二十五斤”十分醒目。这表明,麻柳坝茶早在光绪三年以前就作为贡茶呈献朝廷。清代一斤约为现在的一斤二两,春分时节的细嫩毛尖茶,制作一斤干茶至少需要四万多个芽头,一亩地也不过产出几两,麻柳坝要在几天内拿出五十斤细嫩毛尖和白茶,至少要具备500亩中低山向阳的优质茶园。
(信票)
2015年,紫阳县组织人员对“紫阳县光绪三年贡茶”基本产地进行广泛的调查与分析,确定麻柳坝贡茶主要产地就在火石碥和陡天坡的中低山向阳地带。目前,古老茶区主要产地有火石碥、月儿坪、周家湾、陂天坡、染坊、大阳坡、青岩溪、油坊湾等地,面积约6000亩。茶区中心的麻柳村和染房村,至今仍保留多株古老茶丛。当地群众认为此地茶树产茶质量最佳,茶叶清香醇厚,风味独特,富含微量元素,天然禀赋优良。外地客商及消费者称赞为香气高鲜,滋味醇甜,回味长,汤色亮。
1989年和1990年,两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专家会议审定,紫阳富硒茶具有明显的防癌、抑癌、抗衰老、抗疲劳作用。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沈治平教授等13位鉴定委员,对紫阳富硒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营养美食家协会会长于若木生前还亲临紫阳考察并题词:“开发紫阳富硒茶为全国人民健康服务,是紫阳县义不容辞的责任。”2022年,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
近年来,勤劳朴实的麻柳人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立足本镇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走绿色产业富民、特色工业强镇之路。如今,培育和管护丰产密植茶园3500亩,改造低产茶园2500亩,发展优质幼苗茶园5000亩,茶园总面积达到11000亩。引办大型茶叶加工厂三家,带动十几家茶叶加工小作坊,年加工名优茶840吨以上,成为紫阳县无污染茶叶生产基地之一。“陡天坡”毛尖已走出陕西进入西北市场。同时,依托镇内丰富的锰、硫铁、煤、石灰石资源,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引办工业企业五家,全镇工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紫阳县任河工业经济走廊的龙头。
麻柳坝,昔日关外小镇,现在大步迈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乡村振兴,经济活跃,商业繁荣,交通发达,已经融入了西安和重庆的“半日经济圈”。日新月异的麻柳集镇,依偎在美丽清澈的麻柳河和青岩溪交汇的怀抱里,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扮靓新时代。
(包茂高速陕川段穿越麻柳河)
附注:文中的“里”,指的是人步行的山路里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