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市富硒产品(山西富硒地区)
按下“快进键”释放新动能
——来自我市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报道
重大项目接续落地,新增长点持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三次产业同步创新转型,大力实施工业赋能育新、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服务业扩容提质、全域协调等战略,聚焦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型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多领域产业协同发展的“4+N”现代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多产业协同、多业态融合、多链条互补的产业转型新路。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过去5年,我市转型发展成势入轨。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为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7.3%。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型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2.8%、11.7%、16.7%、7%,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同时提出,未来5年,必须把产业作为强市之本,稳农业、强工业、扩容提质服务业,以产业振兴带动城市崛起。
蜕变新生传统产业迈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建市以来累计生产原煤超24亿吨,累计外调超19亿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可以说,煤炭是我市的立市之基。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广绿色开采技术,提高煤炭采掘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采掘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工程,稳步提升煤炭先进产能,实现发展模式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转变。
华阳集团首台EQS3000型小断面盾构机在一矿81405高抽巷运行一段时间来,在直径3米的小断面岩巷掘进中,日掘进最高51米,月掘进608米,分别创全国井下同类岩巷掘进纪录和集团公司岩巷掘进纪录。
这是我市依法依规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的一个缩影。5年间,我市先进产能煤矿从18家增加到21家,每年先进产能从4340万吨提升到4660万吨,先进产能占比从68.7%提升至83.81%。
煤矿智能化建设全面铺开。华阳集团与华为公司共建5G智慧矿山联合实验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与煤矿深度融合。如今,华阳集团新景矿、一矿可实现鼠标轻轻一点,皮带、转载机、刮板输送机依次启动,采煤机记忆割煤,支架自动跟机移架、推溜、降架、护帮一气呵成的智能化生产。
装备制造作为我市的另一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瞄准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向优。
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有近百年建厂历史的老企业,是国家定点生产低压大口径阀门的重点企业和闸阀生产重要基地。根据安排,公司搬迁至阳泉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启动2万吨新型大口径煤气阀门建设项目。去年,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山西华鑫电气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积极抢占高端市场。华坤机械、山西尊特等项目稳步扩产提质,我市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
此外,我市耐材产业加快重组步伐,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努力重塑“中国耐材基地”优势。陶瓷产业突出高技术含量、鲜明地域特色,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
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新支柱新引擎
我市坚持把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作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奋力在新兴产业上占据主动,在未来产业上把握先机,引领转型。
过去5年,我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2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达到6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8.3%。新兴产业犹如星星之火,在我市正呈燎原之势迅猛发展。
作为国家支持的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城市和山西省支持的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之一,我市牢牢把握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互促共进,努力实现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在阳泉高新区,市民时常会见到新石器零售无人车。这是我市正在建设的“车城网—车路智行”新生态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就商用无人车项目来说,新石器智航(山西)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无人车智能化展厅、智能驾驶安全中心、自动驾驶标定中心等建设,还引进无人车应用于安保、防疫、快递配送等场景,群众感知度、便利度显著提升。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装备和制造业的基石,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市委、市政府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转型的支柱产业,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新型有色金属产业链、新型碳基产业链、绿色建材产业链、新型半导体产业链“五大新材料产业链”,依托较好的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和后发优势,加快山西华储光电5GW高效光伏组件制造项目、多氟多年产2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中科海纳1GW钠离子电池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成链、集群、上规模。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动力电池需求巨大。我市以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延链集聚。特别是平定县在新能源电池产业领域重点投入、聚力突破,建设“新能源电池小镇”,努力把主导产业立起来。目前,包括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3万吨高端人造石墨生产线等9个项目,有的正建设,有的已建成投产。
6月22日,阳泉市2022年第二次“三个一批”活动项目集中开工暨贝特瑞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成品线项目奠基仪式举行。该项目总投资52.88亿元,分3期建设,首期建设5万吨生产线,建成后将逐步扩大产能。
坚定不移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煤层气、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为我市绿色转型提供支撑。截至去年年底,我市新能源电力装机占比达29%,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
提质增效服务业打造新业态新高地新优势
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5月4日,由工业遗址打造的城市新名片——“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一期正式对外开放,迅速成为群众文化休闲新的“打卡地”。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是利用市水泵厂原址的老旧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现代生活元素融入积淀厚重的工业遗产,生动展现了阳泉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历史变迁。市民郭晨说:“在园区走一圈,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它留住阳泉这座城市的文脉,讲好了阳泉的时代故事,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服务业提质增效摆在战略位置,将其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突破口,把准工作着力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特别是今年,我市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积极应对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影响,顶格执行国家、省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我市坚持项目带动,积极推进与华远国际陆港集团合作项目成果落地,目前,大宗商品交易公司已于2022年2月注册运营。百度云计算二期部分投运,云仓物流、通宝鑫能等企业带动规上交通运输业营收增速明显。大力推动电商发展,古北传媒公司拓展同城三大板块业务,“泉乎”平台入驻商户2000余家。
坚持以大宗消费为重点,围绕衣食住行等民生商品消费领域,有序发放数字消费券。6月1日,我市启动2022年“晋情消费·泉民e购”5000万元数字消费券发放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消费券1300万元,带动消费8113.12万元,撬动6.17倍,助推消费市场恢复增长。
发展夜间经济是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提升城市“烟火气”的重要抓手。我市按照“1个夜间经济集聚区+3个夜间重点商圈+多个夜间经济消费示范点”的规划布局,集中开放以“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兴隆街老商业区为代表的10个夜间经济消费示范点,发展“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夜间经济业态。
特色转型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过去6个人养3万只鸡,现在1个人养10万只鸡;现在30万只蛋鸡创造的经济效益相当于过去200万只蛋鸡创造的经济效益。人员大大缩减,效益却成倍增长,这已在阳泉天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5G+智慧养殖项目现场成为现实。
5G+智慧养殖项目负责人陈龙江说:“我们抢抓机遇,率先搭上数字农业的快车,为养鸡场筑起了‘智慧巢’、装上了‘智慧脑’、换上了‘智慧芯’,也迈出了推进农业特色转型的一大步。今后,我们会继续在数字农业领域探索,力争成为全省智慧养殖的标杆。”
如今,一大批这样的新项目、好项目正在我市农村落地开花,成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了我市农业发展绕不开的关键词。我市各县(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实际,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探索适合本地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加紧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休闲康养一体化、特色农业、功能食品产业等八大农业集聚区建设,打好特色优势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
这段时间,位于平定县冠山镇河头村的山西农业大学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十分“热闹”,专家、学者、农技人员深入特异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和富硒作物种植试验田,察看作物长势、分析土壤成分,开展适合富硒区种植的各类作物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无人机低空盘旋,为试验田作物进行植保作业。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闫立彪介绍,山西农业大学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是我市确定的“1+10+100”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中的“1”。它的成立运行,对我市挖掘潜力、放大优势走稳走好富硒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意义重大。研究院牵头为我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破题,为全市富硒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将助力我市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我市富硒产品沿着绿色有机的路径向中高端迈进。
开局“给力”还不够,我市围绕推动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拿出了一系列务实有力的举措。市级财政设立1000万元富硒农业发展资金,用于整体谋划富硒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权威专家+技术团队+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科研创新发展模式;研究编制龙头企业和富硒农产品生产试验方案……“真金白银”的支持、直击“痛点”“堵点”的举措,我市依托富硒农业产业力争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效益,推动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市强化“链主”企业培育、拳头产品打造、优势品牌创建、“三品一标”认证,引导撬动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全力打响阳泉压饼、富硒小米、半沟红薯、西南舁苹果等区域公共品牌,全市打造农业品牌、拉动特色产业、带动百姓增收的农业发展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产业兴则阳泉兴。眼下,全市项目建设攻坚正酣,招商引资持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时代的阳泉人正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信心决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抢先抓早、追赶补欠,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把新蓝图变成施工图,走好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采编丨阳泉日报全媒体记者郭赟郭鑫璐 张哲远 晋向华 温荣鑫 刘胜
部分图片由华阳集团提供
监制丨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