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富硒农产品行业(广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

硒宝 05-26 18:11 137次浏览

“建设一批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一大批富硒农产品品牌,用5年左右将广西打造成‘中国富硒农业之都’”。广西富硒农产品开发规划,牵动了广西地矿人的心。

11月17日,伴随稻谷等农作物散发的清香,一支由广西地质勘查总院牵头,6个地勘单位参与的21个市县(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的159名地质工作者,走向田野、果地林,开展1∶5万土地、浇灌水、大气干湿沉降、土壤有机污染、专项化肥、根系土、农产品安全性调查。

调查的目的指向十分明确: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质量、生态协调管护,土地整治、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依据,为发展现代农业,特色高效农业提供精细的地球化学科学资料。

富硒“激起千层浪”

近几年,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对南宁、钦州、北海、贵港4个区域的调查测定,富硒土壤面积达3181.2万亩,是目前全国圈定出的特大面积连片的富硒土壤区域。

钦州富硒农产品行业(广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硒宝网

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激起千层浪”,作为一个传统农业省区,广西农业积淀了深厚内涵,创造了许多精彩。但产业化的局面依然突出,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业产业还不多。在跨越发展新形势下,广西如何立足富硒特色,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的富硒特色之路?成为广西党委政府下决心推动的一项工作。

广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副主席林念修和陈章良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加快开发广西富硒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地质勘探资料成果,掌握辖区土壤硒资源分布和丰缺等状况,科学制定一套操作性强、指导性强、措施力强的发展方案,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步推动。

广西的农业及各有关厅局也意识到,开发富硒农产品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求健康、长寿、幸福的大事、好事、喜事,必须把发展富硒农产品摆上战略高度,加快发展步伐。为此,从今年起,广西将重点在富硒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扶持培育一大批龙头企业,精心创建一大批富硒农产品品牌,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富硒农业之都”。

钦州富硒农产品行业(广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硒宝网

3年内将调查1.6万平方公里

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是地矿人的神圣职责,如果说发展富硒特色农业是破解广西农业瓶颈制约的一把钥匙,那么打开这扇“富硒”奥秘之门的人就是多年从事多项目地球化学调查的地质工作者。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与农业等部门专家多次实地勘察、走访调查,对调查的位置、施工布置都反复斟酌,然后确定最佳方案。提出了总体目标。2013年,在广西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南宁市江南区横县钦州钦北区和合浦县四县区农用地开展1∶5万土地质量和产功能和粮食安全的土壤氮磷钾等营养有益元素,砷镉汞铅等有害元素,有机污染物,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等地球化学指标为主综合大气环境、浇灌水环境质量、及农作物安全性,划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级,与农用地分等成果对接,与第二次土地调查相结合,为土地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质量、生态协调管护,土地整治、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依据,为发展现代农业,特色高效农业提供精细的地球化学科学资料。

钦州富硒农产品行业(广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硒宝网

每个人心中都多了一份紧迫感和使命感

10月下旬,野外地质施工人员陆续进场,四市县(区)耕地与园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打响,在广西地质勘查总院的牵头组织下,广西第三地质队和广西271地质队负责钦州市钦北区,广西273地质队、广西274地质队负责合浦县,广西第四地质队负责南宁江南区,广西272地质队负责横县,野外采样小组长分成58组,质量检查小组分成4个组,现场一派繁忙。

在钦北区蛋读村,两位第三地质队的小伙子,从QT056101号点取完样,陈文松和林宏彬他们一刻都不能停歇。要跟随GPS定点的位置跑动,到达指定位置后,再按规定动作取样,又转到另一山角树林采林地样,步行约20多分钟,他们来到QT061101点,但此时他们用的是另外一种叫洛阳铲的采样工具,在选定的位置上,用该工具往下冲,按60厘米的深度采样,然后就是记录周边环境、整理样品、做好装袋、编录、拍照等工作、向村民了解果树收成和使用肥料情况……他们一丝不苟地按操作规程,动作非常娴熟,像这样的动作,他们一天在反复20多次,有时高达30次。

钦州富硒农产品行业(广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硒宝网

“每个人心中都多了一份紧迫感和使命感。我们的目标是每天要完成20个样的采取工作。”陈文松介绍,“我们的调查成果能迅速转化转为农业产业化,打响富硒特色农业发展品牌,感到荣幸。”创新质量管控

速度如此之快,会不会影响质量呢?通过对项目质量检查的了解,消除疑虑。

据介绍,为提高一线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今年来该总院举办了由项目的人员参加质量知识培训,并分批组织野外人员实地学习。强化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农业地质调查水平,在农业地质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从设计、野外作业、资料整理、检查验收、测试等全过程的程序化管理制度,做到了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在农业地质调查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始终把一线地质技术人员的培训当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从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入手,抽调优秀人员组建各级质量管理小组,由项目负责人直接负责。通过院管理层的质量监督体制,从组织和人员结构上对采样到写报告的质量实施有效监督和持续改进。

采样质量好坏决定着农业地质调查的质量,也是影响整个片质量的关键环节。该院院长杨志强举例说:“有个地方沿公路边采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轻度铅污染。这种现象不能在我们的项目中出现。”

在钦州市小董的一处农田,杨志强再三叮嘱项目组负责人魏建设和技术人员要远离公路采样,以避免公路运输引起的各种污染对样品的影响。现场的广西271地质队技术人员感受到总院抓质量从不含糊:除各项目组有质检人员外,检查组每月必须下到一线抓质量。分院经常到点跟踪调查,从采样工序、原始样的装袋、样品之间的隔离、样品的晾晒、化验、编录、资料整理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及时处理和反馈质量问题,自上而下落实质量保证责任制。

“每采一个样,都要留下3张照片和编号标记。这一独特的资料收集规定帮我们有效地控制了质量。”杨志强说,这也是该院开展农业地质调查的首创。

重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是地质勘查总院坚持的抓手,随着调查项目规模的逐步扩大,采样和资料编入环节反馈的信息表明:各项目使用的采样工具参差不齐,使用的GPS仪器定位有误差,难以保证调查质量的稳定性。于是,广西地质勘查总院规定了使用木制的取样工具、一次性的塑料薄膜、统一使用GPS仪器型号等,对关键环节实施质量保证措施,同时对样品要翻晒、存放的间隔距离等都作了要求。

严谨的技术,系统的质量管理,使该项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在项目的质量检查中获得好评,满足设计要求,为加快开发广西富硒产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