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第一村大山村(大山村富硒村包吃住多少钱一天)

硒宝 08-11 18:00 224次浏览

2019年9月22日,石台县丁香镇库山村里”沸腾”了。当天,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池州库山农耕文化摄影节暨全国摄影名家聚焦安徽石台系列活动在这里隆重启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达人及游客前来,与村民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割稻子、谷桶打稻、耕牛犁田……看着这么多的摄影达人和游客围着自己”咔嚓咔嚓”不停地拍照,村民们喜上眉梢,他们知道,这个丰收节,家乡又火了,他们实现了粮食生产和乡村旅游双增收。

石台县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

近年来,安徽省石台县将旅游作为首位产业,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整合乡村旅游要素及优势资源,不断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力、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乡村旅游扶贫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石台特色的旅游扶贫新路子。

聚焦靶心,最美山乡结出扶贫果

原本被认为偏远、贫瘠的土地里,竟蕴藏着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种出来的富硒稻、富硒菊等生态农产品,如今吸引来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石台县仁里镇三增村的村民们发现,小卖部生意好了,家里的农产品能卖钱了,熬一桶菊花茶支个摊点就能赚钱……

几年前,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没有村集体经济,群众收入微薄。依靠省级生态村的招牌,村里打造了”慢村”乡村旅游项目,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石台乡村旅游的一条经典线路。游客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天然氧吧”,这是外界对石台县的美誉。这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片相联,4A级景区比比皆是。但同时,这里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安徽境内长江以南最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石台有着自己特殊的县情,该县集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库区移民区、高山深山区、自然灾害多发区、军事保护区等”六区”于一体,使得交通环境闭塞、产业基础薄弱,脱贫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截至2018年底,全县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46户、23141人。

如何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脱贫引擎?

近年来,石台县出台《石台县乡村旅游扶贫奖励暂行办法》《石台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石台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扶持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贫困村旅游扶贫规划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营销等八个方面落实帮扶措施。通过科学编制《安徽省石台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石台县乡村旅游与扶贫专项规划》《石台县秋浦河沿线景观提升工程规划设计》,将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中。同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省、市旅游项目资金和县本级财政安排的2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集中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强贫困村的旅游服务功能。

2018年,石台县乡村旅游带动脱贫人数1853人,占年度脱贫人数的48%。全年培育建设乡村旅游点14个(其中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洪墩村获批”安徽省AAA级旅游村”)。2018年3月14日,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现场会在石台召开。2018年底,该县实现10个贫困村出列、3759人脱贫的目标,顺利通过省级预摘帽评估验收。

2019年以来,石台县探索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新模式。一是召开全县乡村旅游扶贫现场会,鼓励引导贫困户开办农家乐、销售旅游产品等,构建乡村旅游利益联结机制,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涌现出如矶滩乡洪墩村打造”慢村农庄”品牌等乡村旅游扶贫先进典型。二是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为抓手,推进实施矶滩洪墩(旅游厕所)、大演新联(游客服务中心)、仁里杜村(游客服务中心)等。三是大力推广”秋浦河山水诗画之旅””传统古村落养生之旅””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之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助力乡村旅游扶贫。四是深化凤台·石台旅游扶贫合作,助力脱贫攻坚,石台县A级旅游景区对凤台籍游客实行门票减免优惠。五是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在旅游市场开发和品牌推广上集中发力,瞄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年年都精彩”目标,全年共举办30余场次宣传营销活动。据预计,石台县2019年全县预计完成接待游客1054万人次,同比增长10%。

创新模式,文化旅游扶贫闯出致富路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就是进入石台的真实写照。

在这里,境内生态优良,旅游资源富集,空气清新,富含硒资源,有以牯牛降为代表的山岳风光,以秋浦河为代表的水域特色,以蓬莱仙洞为代表的溶洞景观,以大山富硒村为代表的田园风景。青山湖泊、梯田瀑布遍布乡野,步步是景;在这里,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特色鲜明,处处含韵。

然而,风景无法直接变为”钱景”,旅游扶贫的路径、方法都需要不断探索。如何让”开门见景”的偏远乡民拥有一条具有石台特色的旅游脱贫致富路线?

富硒第一村大山村(大山村富硒村包吃住多少钱一天)-硒宝网

凭借摸索多年的成功经验,石台给出了最佳答案——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扶贫持续和推进文化”双基”建设。

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中,该县采取”四轮驱动”方式,即旅游线路扶贫、旅游景区扶贫、旅游商品扶贫、旅游就业扶贫四条路径;”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旅游风情镇+配套产业+乡村旅游+农户””基地+农旅文旅产品+农户+旅游购物+综合培训”等旅游扶贫模式。

——旅游景区扶贫,即通过景区强大的带动功能,把周边村落作为景区休闲、观光和民宿文化体验承接区。石台县仁里镇醉山野景区开放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缘溪村黄岩村民组27户居民中就有21户办起了农家乐,全组136人几乎都在从事旅游,尤其是30名贫困人口都端上旅游的”金饭碗”……

——旅游线路扶贫,即通过串联相邻或者类似的乡村旅游景点,多方面带动线路沿线贫困村落的经济发展。目前,石台县文化和旅游局正在大力推广”秋浦河山水诗画之旅””传统古村落养生之旅””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之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助力乡村旅游扶贫。

——旅游商品扶贫,即以游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全域旅游产品,增强造血功能。石台县通过推进”富硒”品牌建设,硒茶、硒米、硒酒等石台富硒农特产品品牌声名鹊起。

富硒第一村大山村(大山村富硒村包吃住多少钱一天)-硒宝网

——旅游就业扶贫,即对贫困户进行针对性培训,在景区及相关配套产业中给予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增收。

同时,继续深化凤台·石台旅游扶贫合作,对全县A级旅游景区对凤台籍游客实行门票减免优惠,在建的矶滩洪墩(旅游厕所)、大演新联(游客服务中心)、仁里杜村(游客服务中心)”八个一”提升工程也将基本完工。

此外,石台县围绕脱贫摘帽”双基”建设任务中的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文化馆(站)服务人次、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三项考核指标抓落实,石台县文化馆、图书馆,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文化馆(站)服务人次达4.7万,图书馆流通人次达7万,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9.9%。

多点发力,旅游融合奔向小康路

旅游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百业兴。

富硒第一村大山村(大山村富硒村包吃住多少钱一天)-硒宝网

石台县以”旅游+文化”促进文旅共进,以”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以”旅游+城镇”促进产城融合,以”旅游+服务业”促进三产优化,以业态的多样化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于是,石台县依托被誉为”绿色自然博物院””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和”中国富硒第一村“和”长寿村”之誉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大山村和”中国天然氧吧”金字招牌等资源优势,实施万亩硒茶观光体验带建设(西线丁香新中—红桃—小河尧田、南线大演牯牛降—西黄山—仙寓杨树村—莲花山—仙寓山),推进西黄山富硒农旅度假区、仙寓山富硒养生度假区、慢庄民宿建设,创建康养特色小镇,打造”原生态、慢生活、深呼吸”高端休闲养生基地,多个农旅品牌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石台县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思路,采取政策推动、示范带动、龙头牵动等措施,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如今”一村一品”的生产模式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全县涌现出如河西水果、郑村板栗、八棚辣椒、大山精品茶叶、蔬菜、药材、毛竹、木材加工等一系列的经济专业示范村、示范户。其中,开发富硒功能性食品5大系列23个品种。打造”石台硒茶””石台硒米”两个地域公共品牌,拥有”天方””雾里青””天方茶苑”中国驰名品牌3件。

“旅游+”,加出了精准扶贫新动能,更加出了脱贫攻坚的信心。在仁里镇三增村,村民何战胜高兴地说,自己通过土地流转、在合作社务工、喂养土鸡,年收入超过4万元,一举脱贫。

依靠旅游市场,石台县共发展58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1175户、3108人就业创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85.78万元……

这些变化,让贫困群众看到潜力,看到希望,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增强了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