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长潭镇富硒产品(安康富硒产品)

硒宝 05-26 10:15 68次浏览

蕉岭县,旧称镇平县,广东省梅州市下辖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闽粤赣交界处,西与平远县相连,东南与梅州市梅县区接壤,北与福建省武平县、上杭县毗邻。205国道和天汕高速公路(天津-汕尾)贯穿南北,扼闽粤公路交通之咽喉。蕉岭县境四面环山,由北向南倾斜。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为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其中有山地113.4 万亩,耕地11.5万亩,河、湖水面及其他面积18.7 万亩,是“全国绿化模范县”,也是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文化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全国首批文明县城。长潭风光是“南粤百景”之一,有“形似巫峡,景似漓江”之称。蕉岭县辖蕉城、长潭、三圳、新铺、文福、广福、蓝坊、南磜8个镇,共97个村委会和10个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蕉城镇。蕉岭是客家民系聚居的地方,是广东的重点台乡之一,约有“三胞”56万人,其中祖籍在蕉岭的台胞46万人。 先后涌现出嘉应州第一位进士宋代的蓝奎,晚清抗日保台爱国志士、诗人、教育家丘逢甲,以及罗福星、林修明、谢晋元、丘成桐、丘应楠等杰出人物。 蕉岭县是广东省水泥基地,水泥年生产能力达800多万吨。金城工业基地、广州南沙(蕉岭)产业转移工业园是蕉岭对外招商的主要平台。特色农产品蕉岭金橘、百谷王有机米、黄坑绿茶、天然蜂蜜等。

行政区划编辑

蕉岭夜景2000年,蕉岭县辖12个镇:蕉城镇、兴福镇、新铺镇、高思镇、长潭镇、三圳镇、文福镇、广福镇、徐溪镇、蓝坊镇、南礤镇、北礤镇。2002年,蕉岭县辖12个镇(蕉城、广福、文福、新铺、三圳、北礤、南礤、蓝坊、高思、兴福、徐溪、长潭),97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截至2003年5月16日,蕉岭县辖10个镇(兴福、长潭、蓝坊、南礤、北礤、蕉城、广福、三圳、文福、新铺),共有9个居委会、97个村委会,1514个村民小组。面积975.1平方公里,人口22.53万。2004年10月,蕉岭县撤销2个镇:兴福镇河东片的东山、湖谷、龙安、叟乐、高畲5个村委会并入蕉城镇,兴福镇河西片的堑垣、浒竹、上村、神岗4个村委会并入长潭镇;北礤镇并入南礤镇。截至2005年12月31日,蕉岭县辖8个镇(蕉城镇、广福镇、文福镇、新铺镇、三圳镇、南礤镇、蓝坊镇、长潭镇)。

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地跨东经116°01′~22′,北纬24°25′~53′之间。西界平远县,东南与梅县接壤,北与福建省武平县、上杭县相连。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

蕉岭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岩石累主要有砂页岩、侵入岩、石灰岩、变质岩等。

蕉岭县这些岩类构成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貌。县境四面环山,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山地、丘陵、盆地的比例为6:3:1。境内山系排列由序,山脉走向有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类。共有五列山脉,这些山脉是本县众多溪河的分水岭,河谷低地也大致分布在这些山脉中间。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山笔(1170米,全县最高峰)、铁山嶂(1164米)、皇佑笔(1150米)、大峰嶂(1092米)、小峰嶂(1057米)、樟坑咚(1020米)等6座。

气候水系

县境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季长,雨量充沛,由于南岭山脉的屏障作用,使冷空气影响减弱,所以冬季并不十分寒冷。蕉岭县境内河流属韩江水系,主要河流韩江二级支流石窟河在县境内长61.4公里,集水面积728.2平方公里。石窟河流域(含其支流高陂河、柚树河、石扇河、广福河、溪峰河)是蕉岭县较大的盆地和主要耕作区。耕地约10万亩,居住人口17余万人。其他河流还有高思河、南河、北河,亦分别冲积成山间小盆谷。资源编辑蕉岭境内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锰、铁、铝、钨、铜、铅、锌、锡、煤、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砂、稀土等,尤以石灰石居多,储量约有10亿吨,煤储量约450万吨,锰储量约240万吨,花岗岩储量约2700万吨。水力资源10万千瓦以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药用植物有288种,分隶95个科。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甚多,古有金城雄狮、玉闸穿流、桃源春色、花皓晴岚、仙桥飞渡、长潭夜月、文峰插汉等八景,今有长潭揽胜、龙潭飞瀑、源碧水、土楼古韵、镇山荟萃、逢甲故居、皇佑奇观、世纪花园等“新八景”。

人口编辑2000年,总人口203173人,各镇人口:蕉城镇51803兴福镇27068长潭镇7663三圳镇14402新铺镇30419徐溪镇5875文福镇17443广福镇13582蓝坊镇9261高思镇5164南礤镇6366北礤镇7066华侨农场虚拟镇7061(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交通编辑205国道贯穿全县境内,分别连接闽西、赣南,联通省内潮汕沿海和河源、梅州、广州,县城离梅州火车站40多公里、半小时的行车距离。全面实现了县到镇公路水泥硬底化、村村通公路目标,全县97个行政村有91个村实现了镇通村水泥硬底化,县城到镇实现了一小时行车距离。此外,随着天汕高速公路蕉岭段和梅河高速公路的建设,蕉岭与珠三角和闽赣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蕉岭作为沿海与内陆过渡地带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现。200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853.9公里,比上年增加39.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88.9公里,比上年增加4.08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17543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2%,其中公路174935万吨公里,增长0.15%,水运501万吨公里,增长34.3%;客运周转量722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2%,其中公路71944万人公里,增长6.1%,水运270万人公里,增长28%。2012年末全县汽车拥有量达到5107辆,比2011年同期增长16.7%。其中:载客汽车2417辆,增长10.5%,普通载货汽车2685辆,增长22.7%。